小程序的火爆,可能跟你没啥太大关系

作者: 白崎 | 来源:发表于2017-01-10 00:44 被阅读7298次

小程序的正式发布让整个业内又鸡血了一把,一个个小程序在微信群里被传播,以及各种小程序的微信交流群、培训课程都一夜之间爆发,似乎发现了新大陆,新的风口,争先恐后来围观学习。

记得当年QQ公众平台推出的时候,也是差不多这个阵势,邀请码难求,我当时说有些东西抢不到就算了,抢不到的不见得就一定是好的。现在再看QQ公众号,谁记得呢?

很多公司以为有新的流量入口可以去占领,结果发现自己家的APP已经被用户卸载了。真是蜜汁尴尬。

事实上,如果用户连你的APP都不怎么用,小程序照样没人用。

1、小程序火爆的背后是整个行业和从业者的集体焦虑

去年年底的一些行业大会,从投资人到巨头到创业者,都在提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红利结束,或许只有做运营的同学知道,很多领域的获客成本从2015年到2016年已经是翻一倍的趋势,到2017年还肯定会继续上涨。

由于微信对小程序抱有很高的期待,包括从发布时间也看得出来,故意选在和初代iPhone发布的日期一致,加上张小龙的那条朋友圈截图,腾讯有意将「小程序是划时代的趋势」这个理念传播开来,最终这个理念也传达得很成功。

朋友圈里一个好友说,连他爸爸都来问小程序是干什么的。以往一个新事物出来,都是在行业内的人群中先火起来,然后有节奏得扩散到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往往我们的父母那一辈的人知道都是比较晚的了,这次真的有些不一样。

互联网的下半场到底是什么,玩法会变成什么样子,让很多人都觉得看不清楚,加上经济下行,资本寒冬尚未过去,造成整个行业和从业者的集体焦虑。

所以巨头推出的新生事物,而且还是已经铺垫了一年时间可能成为未来趋势的小程序,成为鸡血很正常,但鸡血完毕后还是得冷静下来面对这个现实。

2、用户在APP和小程序之间,到底会怎么选?

关于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做小程序,之前已经讲过很多,低频次的服务型场景是最适合的。这次公布的小程序里面我最看好「猫眼电影」「海南航空」「拼多多」之类的。

到新平台去玩一定要先看平台欢迎什么样的,猫眼电影和海南航空这种小程序是最符合「用完即走」的特性,订电影票和订机票都是非常明确的需求场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不是很高频次的需求。装一个独立APP可能很长时间不用,不装APP可能出门在外临时就要用,这种时候小程序就是绝佳的选择。

拼多多之所以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这是第一批小程序中为数不多的利用到微信里社交属性的,拼多多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社交电商。

不少人说开始卸载APP了,现在忍心删掉的一定是产品做得不怎么样,而且平常用得最少的,常用的APP舍不得卸载。像滴滴这样的高频场景,我还是会优先选择用APP。

这里注意一个重要的思维逻辑:有了小程序,不代表我就一定会用,作为用户做选择时,一定会考虑使用成本最小化。

什么是使用成本?在非WIFI环境下要用流量下载?很多人是不愿意的,这是流量成本。APP放在手机里长时间不用,占用了较大内存空间,这是空间成本。还有两个成本可能很多人在小程序这件事上没考虑到,那就是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

以滴滴举例,作为深度用户我是把滴滴出行APP放在手机桌面首屏的,在使用时只需要「一步」点击进入就可以开始打车。但是小程序呢?我需要至少「四步」,①打开微信 ②点发现 ③点小程序 ④如果在最新列表中有就直接点开滴滴小程序 ⑤如果最新列表中没有滴滴则需要去搜索框输入文字后再点开。如此对比完毕后,你觉得哪个更方便?恐怕还是APP吧,这是就时间成本,能1s完成的动作,为什么要花5s?

还有学习成本,第一批上线的小程序,很多都是阉割版的,只提供原APP中最基础的功能,比如富途牛牛,APP里我准确知道每个功能在哪儿,但是小程序里就只有极少数的基础功能,要用的时候我得去找,可能找到最后发现,原来小程序里不支持这个功能,比如下单交易。

俞军最近提了一个产品模型:

用户净收益=(新体验 - 旧体验)- 切换成本

很多人说删APP省手机空间,「手机空间不够」到底对多少人是刚性需求,我表示怀疑。按照上面这个公式,一个新产品要赢得用户欢心,要尽量提升新体验的优势,降低旧体验的不足,还要把切换成本降到最小。小程序解决了旧体验流量成本和空间成本优势,但在时间成本上打了较大折扣,让用户完全弃用APP只用小程序的切换动力显得不足。

我手机空间余量还有很多,不缺这一个APP的空间。所以对于已经存在我手机里APP对应的高频使用场景,我把小程序理解为「救急」的备选方案,也就是俗话说的「备胎」。而低频的场景,比如到海南航空订机票,我会考虑使用小程序。

所以删APP之前,先冷静下,别单纯为了发朋友圈,删了之后又得装回去。

3、开发者重点考虑的是获客成本和用户留存

从技术角度小程序并不是一项多难开发的项目,核心还是立足于如何利用小程序服务好自己的业务,毕竟小程序如果成功了首先是微信的成功,能不能也成为你的成功还是未知数。

首先面临的就是获客成本问题,选择是否投入资源到一个平台上,要看投入产出比。很多创业者对小程序抱有很高的期待,原因就在于觉得能借助到微信的流量红利,能够比做独立APP以更低的成本获取用户。

然而小程序目前并没有提供流量红利,而且是一点都没有。

张小龙说小程序没有入口,实际上用户进入一个小程序只有四个途径,一是通过主动搜索,二是扫描二维码,三是好友或微信群分享,四是通过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列表。

用户主动搜索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为动作,首先用户得对产品有较强的认知和偏好才可能搜索产品名称。目前小程序搜索框提供的是「精准搜索」模式,比如刚才提到的「拼多多」,它的小程序名字其实是叫「拼多多官方」,但是在小程序搜索框里输入「拼多多」三个字,微信反馈的结果是「未搜索到相关小程序」。只有当搜索「拼多多官方」这个五个字,而且一个字都不能错,才能准确进入。由此可见取个好名字的重要性,。

没有「模糊搜索」模式,搜索优化(类似SEO和ASO)的可操作空间就没有了,原来做SEO和ASO的从业者想抓住新趋势转行?不好意思没戏了。

再说扫描二维码,这两天出来好几个类似「小程序应用商店」的第三方工具,按照微信的尿性是不会允许第三方来它的生态里控制流量入口位置的。所以这些第三方工具也很鸡肋,只能展示不能导流,原因就在于微信封杀了「长按识别二维码」这个入口,二维码仅允许通过手机扫一扫才能进入。这里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你想从微信里获取流量?不好意思不给这个机会,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没错,微信希望你在线下或者微信以外的地方去推广这个二维码,然后把线下流量都引到微信上。

这是小程序目前最核心的问题,开发者无法在微信内获得大规模的流量。一个人有多少好友?5000是上限吧。一个微信群最多容纳多少人?500人。这点规模,对绝大部分开发者是远远不够的。

以此可见,小程序的获客成本可能比APP更高。推广APP还有应用商店、移动广告平台之类的花钱渠道,小程序的获客,可能你有钱都不知道去哪儿花。

另外,小程序的用完即走,可能就根本不存在留存的问题,用户想不起来你,你的小程序就被永远打入冷宫。用户使用APP分两种情景:一是主动打开,不管是明确的需求还是只进去看看;二是被动进入,也就是运营人员经常使用的Push、应用调起等形式。小程序给开发者留有的可运营空间很小很小很小。

所以我判断,别看现在小程序这么火,这里面很多小程序可能也就风光这几天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田格:感觉很像360以前推出的轻应用
  • 听风来吟:我觉得小程序很没用
  • 知晓程序:你好!我们是爱范儿旗下专注于小程序生态的公众号知晓程序(微信号 zxcx0101)。我们很赞赏你的文章,希望能获得转载授权。授权后,你的文章将会在知晓程序社区(minapp.com)、爱范儿、AppSo 等渠道发布,我们会注明来源和作者姓名。
    知晓程序:@白崎 感谢~~
    白崎:@知晓程序 好的,同意转载
  • 邹佳欣Curtain:只能证明大家都浮躁
  • Say_healer:刚刚起步,很多的都是阉割版,等到后期我相信会更好的
  • FLNuo:我讨厌的是 我在用小程序看电影时 微信来消息了 回复 还得 先退 是我 操作不对么?但是这个体验 很差耶
    YDQN:@FLNuo 可以先把小程序加入到聊天窗口
  • 2733afa4920b:作者分析的很客观准确,但结论有点过早。因为小程序还会进化,会发展,要从7亿用户看小程序,不要从一个APP角度看小程序。腾讯手握巨量用户习惯,应该比你看用户的层次高一些,小程序旨在建立生态巩固流量入口,卸载了微信所有小程序服务也就没了,每年收认证费,腾讯云平台,广点通…各种固定收费比公司电费还贵。
    2733afa4920b:好吧:blush:,咱不抬杠。佩服你的分析。很多公司已经开始交钱认证,保护自己产品的名字或者不容易认定所有权的关键字。我只是觉得小程序在一两年内还会不断调整。我说的重点是为什么和你有关系。一、技术层面和每个与做APP相关的人都有关系,世界上从未有过如此完整高效的基础服务体系。二、运营层面来看,即使没有给你带来新的流量红利,而是你被分流或摧毁,那也算。三、如此多人关注,必定能让我们多码点字和增加谈资,至少包括点进来这篇文章的我,呵呵:blush:
    白崎:@莫达夫斯基 认证费并不是腾讯拿来做营收的
  • 开发者头条_程序员必装的App:感谢分享!已推荐到《开发者头条》:https://toutiao.io/posts/1dzich 欢迎点赞支持!
    欢迎订阅《程序员改变世界》https://toutiao.io/subjects/140544
  • 最怕认真:小程序到底哪火爆了。。。素我直言,你们都是一群跟风党
    白崎:@最怕认真 恭喜你已经远离尘世
  • 非少先队员:非常理性的一篇文章,收藏了,毕竟,小程序的限制太多了,并且你只能照着微信的规则玩啊,非常规的工具类可能更值得尝试
  • 79f4b2710a20:所谓小程序,和浏览器添加书签有什么区别?
    Orochello:这都被你发现了
  • ab397b8251f2:小程序的出现会不会影响到原生app的开发者,我觉得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 他们最幸福_nil:文章写的透彻.给楼主赞,个人感觉对安卓用户影响可能会比较大,对苹果来说还好
  • 先生文字工作坊:微信小程序没怎么用,订阅号倒是取关了不少:joy:
  • a076ebf2eaba:果断放弃的几个理由:
    1.精准搜索的门槛儿太高
    2.高频的APP使用太繁琐
  • 下雨天的小白鞋:本来觉得我要失业了,看完我又淡定了
  • 醉了君莫笑:分析得很透彻,的确做小程序也得看产品本身的特性,像“今日头条”这种内容型的就不可能做到用完即走,内容需要沉淀绝对不可能像工具型的APP一样,具有天然的优势。再者,我在想,在微信这个大环境里,能不能解决我在看别的内容时,又跳去回微信消息的尴尬呢?
  • MrSong:微信要一统天下啦:dizzy_face:
  • 北方蜘蛛:有点像焦虑下的自慰文章,拭目以待吧。
  • 小事回收站:“微信商城”、“微信版淘宝”,小程序会不会把微信改造成那样子呢?

    毕竟小程序是个展示页(宝贝展示),微信支付替代支付宝,成为继淘宝的另一个假货集散地(让朋友圈的垃圾代购找到新渠道)也不好说。由于按照小程序现有的设置,不仅是阉割版的App,而且也没有像之前H5和第三方服务那样丰富的展示页面,对焦虑的商家而言,这么宝贵的地方,不做买卖好吗?

    而且,小程序的出现,也改变了微信原有“生态结构”。微信公号菜单栏的功能、以及第三方服务(钱包里的订票购物合作商)可能沦为“鸡肋”。
  • Zzzzzzzzzzzzzz:写的很好,分析的感觉很有理。
  • 公子文文:功能太简单了,有些排版还不行,打开就看到一半,不知道这些小程序能坚持 多久
  • 20a024a84574:分析得很到位:+1:
  • 1b06c44ac991::smirk: 其实我想说作者你忽略了一点,差别对待,你去搜索拼多多不会出现拼多多官方,那只是因为它不够大牌,但是你去搜索腾讯,那有关腾讯的小程序都会出现的,这个是亲生的没办法,不过你去搜索美的,你会发现也会出现美的官方商城这个小程序,哈哈
    白崎:@夜丶枭 不做模糊搜索,这是故意为之。
    1b06c44ac991:@熊本熊太郎 没有模糊搜索这个做的太坑爹了,反正我体验过之后就不想用了~看后续发展吧
    熊本熊太郎:呵呵,这就是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相信采集了第一波用户反馈的声音,鹅厂会有所考虑吧。
  • PH2:小程序可以添加到桌面。。。安卓这方面比较吃好,不过对于一些电商类的app冲击还是很大的,就像美团外卖一样,直接桌面点开购买就行了。方便快捷。不过还是有些功能不够完善,昨天就发现了一个bug。。。很蛋疼
  • 无知的大白:终于找到一个和我一样,想给这事儿泼冷水的人。我貌似看到了腾讯的阴谋
  • 懵球:目标用户是在校生?在校生用微信的的比例确实较少
  • 彭小六:好棒
  • 薄荷风03:猫眼电影等所有小程序都可以添加到桌面或置顶在微信聊天界面,使用非常方便,就是不会用的人才分4步来操作,还不像app那么占内存,一个微信几乎搞定包含所有app,真的是比较划时代的一个创新。
    薄荷风03:@白崎 毕竟安卓占多数,除了置顶也可以放桌面,ios腾讯肯定会完善。
    熊本熊太郎:@白崎 任何产品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到大而全的。所以您说的这些后续的产品迭代肯定会考虑,目前只是刚刚试水,各方面的评论声音相信鹅厂和小龙哥都会看到,这对产品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最终小程序能否实现鹅厂构建生态的重要一环,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白崎:@薄荷风03 第一,你告诉我iOS 怎么添加到桌面。第二,你告诉我一次能置顶几个?
  • ec70eb82f6ae:试了一下,好处还是有的,但如果说想做到颠覆的程度还是差了不少意思吧
  • 44de5eb3154e:这两天被小程序刷屏了,好多人都在表达情绪,作者这一篇算是最客观理性的,赞赞赞!
  • 倔强小苹果:我专门注册登录简书就是为了撇下一句话:就让时间来piapia打你脸吧~
    白崎:@曾陈 欢迎!我给简书多拉开一个注册用户
  • c030f98e7609:好像是这么个理,总之体验了下,不太好用。很多小程序原有的功能不可用,或者出现乱七八糟的问题···
  • Redbe4n丶:您好,麻烦问一下海南航空你是怎么搜到的?
    Redbe4n丶:搜到了,现在好像不是所有小程序都不支持模糊搜索,我模糊搜索东方航空可以搜到
    白崎:@Redbe4n丶 搜「海南航空微应用」,再看我文中提到的搜索问题
  • 胖子程:小程序不是要推翻什么,不是要取代什么,小程序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而提出来的。“用完即走”的理念不适用所有的场景,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就像一个瓶子,已经有大的石头块了,你非要再加石头块进去?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张小龙的聪明在于他往瓶子里填沙子和水,他开辟的是一个市场,而不是要打造一两个爆款,也不是让你一直用小程序中的某一两个程序,他的目的是让所有知道、不知道的人来一起打造小程序这个平台。不论其中一两个程序是否成功他都不会损失什么,但是你想想一下,如果爆款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会是怎样的情景呢?APPStore为什么这么厉害,是因为它平台的性质。大的公司看到的场景绝不是做一个东西有多难,推广有多难,让用户使用有多难,而是不惜代价的把自己的平台建立起来,这样即便失败也至少成功过,起码在眼光和见识上成功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别看现在小程序这么火,这里面很多小程序可能也就风光这几天了。”是的,肯定有一些小程序会死的很快,但是正是这些小程序们的此消彼长、前赴后继,才会让张小龙的“小程序”成长起来。
    胖子程:@水户洋平_Psist 随便去找,不怕被查,仅仅本人拙见。:relaxed:
    水户洋平_Psist::joy: 这段话在哪学的 如实招来 借鉴了那篇文章?
  • 八十里面的空间:表示现在才开窍,前两天都不知道小程序😂😂
  • 苏_先生:写的很好~但是微信有没有可能将来放开模糊搜索,放开了流量红利呢?
    白崎:@我让大王去巡山 模糊搜索和长按识别二维码,是微信留的两个后手,基本上杜绝了微信内部流量的被利用。
  • 9a996ce6ed8d:其实是通过商家在线下的推广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微信平台,把原来属于各个APP的用户流量都集成到微信上来
    白崎:@blackforever 认知是对的,线下场景很契合。但是起不到拉客到店的目的
  • ea11ae4971d0: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用户要考虑使用成本,开发者要考虑获客成本
    白崎:@ea11ae4971d0 总结得很对
  • 陈鹏宇理财规划师:其实核心就是想在多赚点钱,怎样才能把客户的注意力吸迎过来
  • 茧子8016:从反面的角度。很赞:+1:
  • 陈御风:挺客观的。
  • 柨柨:总算看了一篇比较正常的文章了,昨天一天看的,我差点把简书卸载了😂其实说空间不够的一般应该都是苹果16或者32的,然而据苹果上小程序体验不是很好。
    aebc0aeeb1af:@白崎 背后的逻辑还怕开发搞不定?有了良好的体验感就提高了开发的价值。
    白崎:@sinly 体验归体验,核心还是背后的业务逻辑
    aebc0aeeb1af:小程序的体验感觉很接近原声native了
  • 13a16f0c2071:作为一个用户,的确没太大关系。 创业者早开始找机会了。
  • 善良的狗哥哥:昨天一看到小程序,朋友圈好多人转发,第一时间也是觉得火不了多久,除非后续会有很多改进,其实微信钱包本身附带的滴滴、买电影票之类的就是小程序吧,炒作罢了
    Ego_1973:表示微信有但还是下了个app,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我1s能完成的事干嘛花5s呢....
  • 8fc743f07be0:小程序可以添加桌面快捷方式
    8fc743f07be0:@柨柨 还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柨柨: @migo_come_here 安卓的可以,苹果的不行
  • 1e0916f11481:大家在第一天热,发现也就那样后,确实会纷纷忘记当时的小程序……入口太难找了!
  • 思愛成病:试用了一些小程序,然后又被我一一删除了,一个没留。
    迷鹿小魔女:@咚咚_Zoro 好的,谢谢啦
    是咚咚:@迷鹿小魔女 搜索腾讯视频,点进去之后在发现菜单下会有入口
    迷鹿小魔女:我的手机上搜不到小程序,可以发我一个我看看吗
  • 8b0f1a90deb5:很厉害:+1::+1:

本文标题:小程序的火爆,可能跟你没啥太大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qk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