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运营规划是把社群做起来的关键,那日常运营是社群持续的保证。作为一个社群运营官,如何做好日常社群运营呢?社群运营需要基本功,也需要技巧。
1 我学到的三点知识
【1】社群运营基本功:拉新、留存、转介绍
什么样的人有拉新特质?非常会跟人链接的人,不一定是自媒体大咖,不一定是领域专家
拉新四步走:捂盘、开盘、私聊、关单
捂盘——铁粉群进行吸引力测试
开盘——借力大号影响力,朋友圈刷存在感
私聊——用文案沟通,实现链接
关单——用他人的行动影响他,促使行动
留存有标准,良人才能留存。但是如何留住良人?
持续提供资源,帮助成员在社群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好社群口碑,不但能留住良人,还能让良人转介绍。
转介绍是社群新鲜血液的来源,如何才能让成员转介绍呢?
社群有品质,想实现自己来这里没错,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最根本的。
给成员转介绍提供便利?比如BM的的录取通知书,你发到朋友圈,是你自己身份的象征,也是自己上进形象的展示,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设计,就是你转介绍的通道。你在炫耀自己的同时,也就做了转介绍。没有朋友圈微商的产品图轰炸,让人觉得舒服、有品。转发分享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2】维护社群品质:设置门槛,选良人
社群是一个良人聚集和对外输出的平台,一个社群分享的碎片系统化输出,社群IP化,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
进群前的门槛:进群三种途径:推荐、申请、筛选。
推荐,主要是内部成员或老师的内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内推能保证社群成员的同频。
申请,申请人递交申请书,申请通过后,才能交费加入。申请通过的标准,就是考察是否同频人。
筛选,通过设置一些门槛,初步筛选价值观相同的人加入。比如设置高的会员费,就是对你个人资源的筛选,保证社群的人互相之间资源可以交换。设置低的会员费,就是对你想加入群,真正想做事情的决心的一种考量。把那些不想付出,只想索取的人挡在门外,也挡住了一些专职到其他鱼塘钓鱼的钓鱼者。
进群后的门槛:进群后筛选三步骤:提前说明、观察、劝退
提前说明,避免后期劝退时的麻烦。
观察,就是要甄别五种人。一门心思想赚大钱者、进群只管刷广告者、进群疯狂加好友者、不服从群规管理者、群里传播负能量者。
劝退,就是退费,出群。
【3】轻松运营技巧:标准化、引导、帮助起步、成员互助、深度链接
重复工作标准化,手册备好
引导做的潜移默化,花样备好
帮助讲好第一句话,设计做好
建立互帮互助文化,死党找好
鼓励线下面基深化,据点看好
2 从中收到了三点启发
【1】知道才能看到
今天对社群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一直觉得社群就是找一批志同道合的人,通过收费方式先圈起来,再分享卖课收钱。
现在觉得社群应该是代表一群人的人格,就好比公司和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公司是法人(法律上的人),员工是自然人,公司通过招聘的方式把员工聚集起来,大家共同完成公司的战略目标。招聘的依据,是员工的能为公司某一部分功能(部门)服务的专业能力。
社群是网人(网络上的人,如果单独注册公司,也是法人,如果单独作为公司的某一项目,就只是网人),社群成员是自然人,社群通过拉新、留存、转介绍的方式,把成员聚集起来,大家共同打造这个社群的IP人格。拉新、留存的依据,是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愿意为这个社群人格的打造出力。
昨天看到柚子妹在朋友圈发消息,要解散大量的免费群,按年收费成立新的群,条件是,先交费,审核通过才能入群,审核不通过的,立刻退费。
看到这个消息,马上知道,柚子妹是要做社群了。要不是进入咱们这个社群,学到了很多关于社群的知识,我都看不懂柚子妹在折腾什么。
不过,我有个疑问,现在做社群是趋势,现在很多人从做公众号转向做社群,这些人是怎么知道做社群就对了呢?难道只是个人特质中灵敏的嗅觉?还是有什么我们小白看不懂的信号?还是公众号阅读量、变现率等数据分析后,另一种试错的尝试?
【2】标准化是关键,勤劳的人与创新无缘,创新都是想偷懒的人创造的
高手跟新手的区别是,总结内化能力。
运营新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很少有时间去思考,这些本来可以标准化的工作,占用了很多的时间。
如果把重复性工作进行总结,流程标准化,让流程的环节间自动控制、相互牵制,就省去了运营、管理的人工成本。
如果把社群文档模板化,比如BM的自我介绍模板,规范成员信息输出的口径,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现在,满大街跑的送餐员,就是解决懒人不想做饭,还不想跑去饭店吃饭的问题,分化出了送餐员的职业。丰巢等快递柜,就是解决快递员送快递时,接受人不在家,重复跑的问题,分化出了快递柜这个物件。
当然,这里的勤劳指的是对重复工作的勤劳,这里的懒惰,是人性中想偷懒的一面。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是勤劳的,就可以通过总结知识、内化知识、实践检验,形成自己的系统,解决了人性中懒的行为。
【3】踏上第一台阶,才能让知道变成做到
很多人知道,但做不到。很多人学了很多,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社群日常管理的技巧中,有一条,“帮助社群的学员讲第一句话”。
这个技巧,看似不起眼,实际是学员参与到社群的第一步。我们都知道,从0到1很难,从1到100相对简单。
如果知识不能指导行动,那知识就不是你的,就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要想知识指导行动,要先有行动,再有复盘,才能成长。
咱们的作业要求,“先完成,再完美”,就是提倡先迈出第一步行动。
3 接下来我的行动是
【1】填充知识空白
我是运营小白,没有什么经验,不能想其他优秀的学员那样,学到的知识马上用到自己的社群,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只能先填充知识的空白。
刚买的《社群营销实战手册》已到,每天看50页,结合老师的讲课内容,先填补知识空白,仔细观察群内的运营,努力联系、总结。
【2】标准化内容的收集、模仿
收集BM社群的标准化流程、模板内容,找一找这样设置的背后原因,根据自己的运营规划,模仿、改造,为将来进行社群运营做准备。
【3】学会发红包
请原谅我一个资深财务,给别人管钱管习惯了,老觉得别人的钱,不能随便发出去,要保证每一分钱的预设价值。
没有靠红包敲门的意识,从今天开始,作业在群里分享,或向优秀学员或老师咨询时,有意识的拿红包砸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