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是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甜蜜蜜》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片,如果仅仅是写一对男女分分合合的故事,我们不会如此猝不及防地动情,到最后潸然泪下!
《甜蜜蜜》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让无数人在男女主角聚散离合、百转千回的命运里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离乡别井、只身闯荡大城市的外乡人!

一 初来大城市的不适应
黎小军在九龙火车站的乘务员催促下,拉着自己的行李慌慌忙忙地走出站口。他四处张望,略显胆怯地把脚放上电梯的样子,又憨又土,我忍不住笑了,随即又好像被触动了,想起当年我拖着“红白蓝”袋子从广州站出来的样子,在别人眼里也是可笑的。
黎小军不认识香港的一切,蜗居在姑妈家一个潮湿、破烂的杂物间里,他像小猫一样蜷缩在一张还没他身高长的床上,在夜晚给家乡的女友写信,想吐尽在这异乡的寂寞。
当初满怀的希冀,都在他透过小窗户看外面灯红酒绿的城市时化成一腔愁绪。
不久,黎小军在卖鸡的市场工作,骑着装满光鸡的自行车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这里高楼满布,车流不息,繁华盛世却没有一样东西是与我有关的。
大城市的外乡人除了可以出卖的力气,一无所有,包括朋友!
黎小军因为不懂粤语(也可能是因为本土和外地的文化冲突),所以没有找到朋友。他在麦当劳点用蹩脚粤语点餐遭受到白眼,应聘麦当劳服务员也被经理戏弄,所以当李翘用普通话跟他说话时,他瞬间就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
往后的日子,黎小军心甘情愿地被李翘使唤,并不是因为他傻,因为本地人的排外令他在香港太孤单了,他迫切地需要朋友。
而李翘也一样,知道黎小军家乡有女朋友的情况下还跟他发生性关系,其实也是孤独使然,一个女孩在异乡打拼,物质匮乏与精神空虚双重拉锯下,肉欲便开始作祟。
所以当黎小军问李翘昨晚的一夜春宵算什么,李翘说只是两个孤独的人共同度过元宵的时候,我能理解李翘事前事后的反差。

异乡打拼的女人,不一定因为深爱才会跟着一个男人,也有可能是某个时间、某个锲机刚好她孤单,而你碰巧陪伴,互相慰籍而已。
二 无处安放的乡愁
小时候看《甜蜜蜜》,我以为它关联邓丽君的歌是用来比喻爱情。现在发现这首贯穿整部电影的歌,其实是代表着一种无处不在的乡愁:
李翘和黎小军第一次共同唱甜蜜蜜这歌,他们提到了大陆人都在听邓丽君的歌;
元宵摆摊,李翘卖邓丽君的唱片颗粒无收,亏本收场,黎小军道出了真相,香港人都不听邓丽君的歌,而在香港人的大陆人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大陆人也不听邓丽君的歌;
还有,远在美国的李翘听到邓丽君逝世的消息,情不自禁地在电视前听邓丽君的歌,两人宿命般重逢。
因为思乡,所以李翘和黎小军共同寂寞,因为思乡,他们二人能共情,也因为思乡,促使他们彼此靠近。

一听到邓丽君的歌就会想到家乡,那个你想回去又不能回去的地方。
三 实现不了又放不下的理想
1986年的大陆,物质还很匮乏,而香港已经发展成现代化的城市,所以大陆的人都纷纷涌向香港淘金!
李翘跟其他港漂族一样,带着心中的理想只身来到香港打拼,做服务员、卖花、为英语社招学员、摆摊……所有她能做的她都拼命去做。
在这物欲横流的大都市,每个人都孤立无援,除了奉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热血来换得在城市的一席之地,别无他法。

随着李翘银行卡的钱越来越多,当她以为自己很快就能接近“有钱回家盖房子”的目的地时,一夜之间股票亏钱了,她血本无归,负债累累。
想在香港变成有钱的香港人这一目标太沉重了,压得李翘左右为难,继续走下去太艰难,打退堂鼓回家也难免甘心。
在李翘走投无路的时候,虽然选择当别人的情妇并不那么体面,但是有钱有势的欧阳豹能让她在香港立足,有钱开店,有钱回家乡盖房子……
香港,这个让李翘埋怨它残酷的同时,又让李翘感激它的充满机遇,李翘最后还是得到了她想要的成就。

四 心愿
李翘在短短十年里,经历了逃难、欧阳豹去世、最后留美工作,一路辛酸的命运像极了所有颠沛流离职场人。
当李翘带领着来自国内的游客参观自由女神像的时候,同胞们告知,国内经济腾飞发展,许多外出的人都回去了,李翘激动得双眼噙泪。
在异国打拼的李翘,是多么地希望国家早日富裕强大,她可以早日回国!

正如在北上广打拼的外乡人,迫切需要家乡早日发展,强大到可以容纳他们的理想,可以让他们回家就业,可以免除他们离乡别井的苦楚一样。
最后
李翘终于要回国了,看到黎小军时,她略显风霜的脸庞露出了恬淡的微笑,那是一种经过沧海桑田后回归的平静。这种内心安宁的平静足以支撑她从容淡定地过完以后的人生。
就好比李翘,落叶归根,在外面闯荡翱翔过后,我们始终要找回家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