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每年的16、17号,是我们学校新生开学的日子。有的同学会提前一天来到学校,提早熟悉环境,有的同学,是在家里太无聊想早日接触自己的大学生活。
昨天我去当了半天的志愿者,站在校门口给新生指引方向,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弟学妹,大多数都是由学生家长送过来的,行李有人提,也不用担心走错地方,只顾着跟着家长走就行。
和我一起值班的有六七个人,其中一个同学看到来往的学弟学妹,突然一声感叹:“他们真幸福啊,想当年我都是一个人拉着大箱子自己来学校的。”
另一个同学,仿佛找到了知音一般,赶紧叽叽咋咋讲前几天的事情,她说一个大v博主发了一条:“当年,你是谁送你来上大学的?”
她在底部评论了一条:“别人都是父母送,哥哥送,男朋友送,而我是一个人来的,活脱脱从一个萌妹子变成了一个女汉子。”
真正的成长,或许就是在这一刻开始的。
02
2015年,我也是一个人来的大学。我从初中就开始离家求学,每周只回家一次,每年开学、放学,都是我爸接送我的,因为年纪太小了,不可能做到那么独立。
记得刚上初中那会,我们宿舍共有12个人,开学前两天,每天吱吱喳喳像一群麻雀,心想暂时摆脱了父母的管束真好,可是没过两天,我们集体在半夜因为室友的一句:“我好想家啊!”而低声哭泣,越想越委屈,声音越哭越大。
生活老师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急忙赶过来问我们怎么了,室长告诉她,我们都想家了。生活阿姨开始安慰我们,人一旦离开家,刚开始都会思念爸妈,但是我们也得学会长大,学会独立。
高中,由一周回家一次,渐渐变成了一个月回家一次,依旧是我爸接送。自从上了大学后,一个月回家一次,变成了一年只回家两三次。
长得越大,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03
大学,真正开启了我人生独立的生活。
本来家人准备送我的,但我刚好有一个在一座城市的同学,于是我俩愉快的约定好一起前行,不用家人送。
我提前一天出发,在中途转战,和同学在约定好的地方碰面,在当地的小旅馆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很早就去乘坐了最快一班汽车,赶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3点钟。
突然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心里略感到一丝害怕。同学是另一所学校的,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组织,并随着她们上了校车,和我打过招呼后,扬长而去。
好在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组织,上了车,人很多,行李只能让司机统一放在一角,车上的座位被学生和家长坐完了,我便站在离行李不远的地方,使劲拉着吊环。
在我身旁的是一对母子,只听见学生的妈妈不停的给自己的孩子叮嘱:“在学校要和老师、室友们搞好关系,别总是去吃那些垃圾食品,都吃点饭才是真的,别……”
而孩子却像有一百个不愿意听的态度,嘴里急着回答:“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别说了。”
车子弯弯绕绕,行驶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校门口有两个学姐在迎接,我拉着箱子往前走,学姐给我指了大概的方向外,我就一个人去找自己对应的班级,报名、拿必需品,去领床上用品,然后去找宿舍,铺床、整理物品,没一会就办妥了一切,就等着室友们的到来。
虽然心里也会小小的羡慕别的同学有父母送她们来,可我更愿意父母少为我操心,不想他们这么累,想想自己独立一点挺好的。
我室友由于大学是第一次住校,父母千里迢迢送她来上学,像我这种早已经习惯了离别这事时,但当看到室友和父母离别时,母女两人纷纷落泪的场景而感到难受。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送别》里谈到这么一段话:“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而避免苦痛最好的办法就是独立。
04
之前在微博上看了一则街头采访,当记者问一位女大学生:“哪一刻,你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会独立了?”
女大学生回答到:“我是桂林人,但是我去了北京上大学,刚开学那天是我妈送我去的,到了学校,她带着我去报名、领物品,去宿舍给我铺床,打扫卫生,把我一切都整理妥当了再走的。
我爸妈很疼我,所以我在家基本很少上心,但是当我妈告诉我,她要回去了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时候该独立了,于是送走我妈后,我一个人跑到学校附近去熟悉环境,去逛完了整个校园后,才回宿舍休息。
离开了家,离开了爸妈,自己就不得不独立起来,不然不会有人把你当宝贝的。”
有人说:“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就像是一堵永不坍塌的墙,可是,没有哪一个孩子人永远做孩子,也没有哪一个人永远站在家庭的屋檐下。踏入人生,离开父母的港湾,离开亲友的帮助,是人生的成长之路,我们必须学会独立。”
父母不会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总得去学会长大。
网友评论
做一个优秀且独立的灵魂
蓄力重行之地;
不是你萎靡弃世之所。”这是我当初莫名其妙写给自己,也是初次离家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