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候记二:锡城的越国印记

作者: 红柳_3291 | 来源:发表于2022-05-25 22:11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

    蠡湖

    前文说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于公元前475年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原本属于吴国地盘的锡城,现在属于越国了。

    现如今锡城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越国印记,主要跟一个历史人物相关,他就是范蠡。

    范蠡,出生于楚国,很有才能。但楚国人才济济,等级分明,出生低微的范蠡在楚国似乎永无出头之日。后来范蠡就与他的老师计然和文种一起来到求贤若渴的越国。那场让吴国灭亡的战争就是范蠡指挥的,彼时范蠡是越国的上将军。

    锡城的好多地名都跟他有关系:太湖伸向锡城内陆形似一直葫芦的内陆湖,其名字叫五里湖又叫蠡湖;蠡湖边上有个小巧精致的江南园林叫做蠡园;锡城的母亲河——梁溪河畔有个叫仙蠡墩的景点,仙蠡墩上有蠡公碑和蠡公亭……

    范蠡和西施

    传说范蠡偕西施来到五里湖畔,泛舟唱晚,留下了浪漫的身影,蠡园至今还在每天上演他俩的故事。《养鱼经》是范蠡和西施在五里湖潜心研究养鱼方法而总结出来的,据说,这是中外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养鱼的专著,现已翻译成多国语言,远播海外。宜兴,是陶瓷胜地,据说也跟范蠡有关。传说范蠡后来到了宜兴,向宜兴人民传授制陶技术,帮助他们发家致富,还仗义疏财,被当地百姓尊称为陶朱公。

    有点不可思议,吴国明明是被范蠡指挥的那场战争给灭了的,吴国的土地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范蠡的美好传说,吴国的遗民为什么这么念念不忘范蠡?

    想来大概有两个原因。

    其一,跟范蠡有关。

    范蠡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他懂得道家的功成身退的道理。帮助勾践打败吴国以后,他就立即离开了勾践,因为他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知道越王勾践是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人。

    范蠡是个品行高洁之士。传说他一生三致千金,又三散钱财,只为救济贫民,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被后世尊称为财神、商圣和商祖。

    其二,跟吴地百姓有关。

    生长于风光旖旎、波澜不惊的太湖之畔的吴地百姓,像极了太湖水——平静、温柔,充满温情。

    这一片良渚文化滋养的区域,她用她博大的胸怀接受来自异域周原的泰伯,她也用包容的心态接受来自敌国的范蠡。他们对所有的文化都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但是,写到这里,我要说,关于范蠡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事实可能会比较残酷。

    鸿山遗址博物馆

    2002年,无锡鸿山发掘出一处春秋贵族大墓,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文物来看,级别非常之高,曾有人一度怀疑是不是哪一个吴王的墓。墓中没有留下任何有文字的东西,经过碳十四纪年测算,该处墓葬应是在公元前476年和公元前468年间,上限也就是吴国灭亡的前一年。符合这个时间这个级别、被葬在远离越国都城的吴地的贵族,大概只有范蠡和文种了,而其中又属范蠡的可能性比较大。

    鸱夷子皮,从《史记》开始,历史上一直认为这是范蠡的自号。锡城鸿山春秋大墓发掘出来后,有历史学家提出,“鸱夷子皮”这一个词的意思是指牛皮袋子,范蠡可能并没有能够成功隐退,而是被勾践装进牛皮袋子,沉入五里湖(蠡湖)的湖底。

    勾践在吴国做俘虏时,范蠡曾经给勾践出过主意,让勾践尝夫差的大便,以取得夫差的信任。想想勾践后来也不会放过范蠡吧,因此这一说法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琉璃釉盘蛇玲珑球

    范蠡被沉入五里湖底,越王勾践估计后来是后悔的,因为范蠡毕竟为越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后来,他索性将范蠡葬在了远离越国都城的吴地,既厚葬了范蠡,又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没有文字,鸿山大墓究竟是谁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是越国大墓,这一说法是可以确定的,因为陪葬的原始青瓷礼器和琉璃釉盘蛇玲珑球是越国的陪葬习俗。现如今,在这一遗址上也建起了一家博物馆,叫做鸿山遗址博物馆。

    如果说过去锡城关于越国的印记只是流传的故事和地名,那鸿山遗址春秋大墓则是越国在锡城这片土地上曾经活生生的印记。锡城的越国印记肯定不止这些,可能还有我不了解的,或者还未发现的,那就留待我或后人慢慢发现和证实吧。

    22年度年度营第98篇,1460,计161191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市物候记二:锡城的越国印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qy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