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浅秋文学拾梦园
朝鲜不愿称臣,清太宗倾全国之兵,欲亲征朝鲜!

朝鲜不愿称臣,清太宗倾全国之兵,欲亲征朝鲜!

作者: 0e68750b2ee9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21:43 被阅读618次

    丁卯(1627年)战争以来,在朝鲜内部一直存在主战与主和两派。当时,在兵临城下的危境中,力主和议的一派占了上风。和议告成后,后金每年需索勒逼,朝鲜忍气周旋。有个大臣叫玉堂,他流着泪说:“竭生民之膏血,烯行人之玉帛,卑辞乞怜者,十年于兹矣!”这话说得很令人痛心。

    他们已经忍受了十年苦楚,他们要重新振作起来。主战的声浪一天比一天髙涨。他们一听说金汗称帝,纷纷上疏、面奏,痛斥后金。掌令洪翼汉说:“臣自呱呱堕地之初,只知道有大明天子。我们尊他(指淸太宗)为帝,还有什么脸面立于天下!”他建议杀掉来使,割下头,连同他带来的信,一起交给明朝。大臣玉堂说:“金虏称帝是窃伪号,我国将成为他的属国,向他称臣,这是以堂堂礼义之邦俯首于犬羊之虏。”他主张将使臣拘禁起來,不准到京城。过了几天,太学生金寿弘等一百三十八人上书国王,请求“斩虏使,焚虏书,以明大义。”这些人还斥责主和派,要求处死他们以谢国人。李淙以为这样做,有些过份。

    最后,他确定了如下方针:(一)不接见来使,(二)不接受联名信,(三)不派人“劝进”英额尔岱率使团一到京城,就被监视起来,他们住的馆舍也派了军队把守,气氛很紧张。他们一出门,很多老百姓拥塞道路围观,有些小孩子拾起碎瓦、石块向他们投掷。显然,朝鲜举国上下已掀起一股仇视金国的浪潮。英额尔岱大怒,率使团不告而辞。

    李棕既不阻拦,也不欢送,只派人追上使团,把他写给太宗的信交使团带回。同时,他下达动员令,调兵遣将,实行全国备战。这些备战的谕旨也被英额尔岱弄到手,回到沈阳,一并呈上。

    太宗看了信,知道朝鲜决意断绝和好,便召集诸贝勒大臣,传示了这封信。此刻,在他们的头脑里,除了进行战争,大概不会有另外的想法。太宗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想冒冒失失地就兴兵征讨。他还要等一等,先礼后兵,决定再派使臣致书李馀,陈说利害,要他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和亲信大臣送到沈阳作人质,来表示诚意,否则,再议兴兵。三个月过去了,已经到了四月,太宗举行盛大的登基典礼。从这时起,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朝鲜使臣罗德宽和李廓也参加了典礼,但惟独他们两人不参拜,不行大礼。

    太宗被使臣的傲慢深深激怒了,气冲冲地说:“这都是朝鲜国王有意构怨于朕!”在罗、李两使返国的时候,太宗修书一封,让他们带绐李淙。他们在途经离国境不远的通远堡地方,给当地守臣写了一封佶,然后走了。信写道:“朝鲜春季来使罗德宽、李廓明告金国驻守通远堡大人:我等奉主命出使,贵国忽生异心,以势逼迫。但吾首不能自断,一切羞辱,俱已受尽,此古今所无之事也。今幸得至我界,甘受国法而死,尚复何言!”

    罗、李通知通远堡守臣,太宗给李惊的信已留在他们住宿的地方,装在马背上的一个鱼米驮子里,让他们赶快取出来,转给太宗。原来,他们临回国前,英额尔岱和马福塔奉命把太宗的信交给他们。罗、李想打开信,看看里边有什么不合规定之处。

    英额尔岱、马福塔立即加以制止,将信系在马身上,撵两位使臣出城。他们行至十里河地方(沈阳苏家屯南),打开太宗的信,只见书套上的称呼、押印,都与以往规定不合。再看信中内容,以“尔”、“我”互称,责备谩骂的话不少,“毫无兄弟相敬之意,视如奴隶”。他们感到把这封信带给国王,是自辱其君,死有余辜了。他们考虑了一番,决意把信留下。走到通远堡,眼看就要出国界,他们把信混在一百卷纸里,包成一个包裹,装在马背上的驮子里,诡称马生病,将马留在住宿家,便扬长而去。

    按理说,他们是不该私看给国王的信件的。显而易见,他们是得到授意才敢看的。太宗发怒,这是可以想象到的,我们且不去说它。过了不久,李惊派使臣送来他的一封信,太宗拒绝收纳,说:“你们国王既然不看朕的信,朕何必看他的信!”他把来使打发走,信原封不动退回。

    太宗曾要求李棕交出一个儿子为人质,也遭到拒绝。这表明,两国的关系完全破裂,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太宗这才下了最后的决心,倾全国之兵,亲征朝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鲜不愿称臣,清太宗倾全国之兵,欲亲征朝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jx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