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吃蒿子粑

作者: 桐州一皓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21:29 被阅读170次

    今天你吃蒿子粑了吗?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轩辕黄帝的诞辰。

演变至今,桐城人有个不成文的风俗,三月三必吃蒿子粑。传说“蒿子粑能粑魂”,可以驱邪避灾,也许是人们对一种善良愿望的表达吧。所以那天家家户户必吃蒿子粑,即使自家没做,也会有亲朋好友互相传送。

说起那香喷喷的腊肉蒿子粑,不由人口水直流。在老家亲身经历吃蒿子粑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不过这两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在外地也可以吃到家乡的蒿子粑了。在老家做好粑粑,快递两三天之内基本能送到全国各地,一解久居外地的家乡人思粑之苦。如果家里人不会做或没时间做,老家还有专门做土特产的微商,能帮上这个忙。

老家人也不一定非等到三月三这天才能吃蒿子粑,等不及的已经在这之前采摘过鲜嫩的蒿子头,提前尝试过腊肉蒿子粑的香味了。朋友圈里留下过很多蒿子粑的身影,令我们这些异乡的游子分外羡慕。

三月三为什么一定要吃蒿子粑,没有任何准确的结论,可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吧,也或许是某种思念情怀的演变。

小时候把三月三当作一个节日来看待,过完正月后就盼着三月三了。其实三月三也没啥好东西吃,无非就是吃蒿子粑,可能因为平常时节粑也是很少做吧,故有一种特别的馋念。

长期出门在外的人,特别羡慕别人家无故就做一餐蒿子粑吃,他们的蒿子一般是家属三月三以前在家采摘好,第二天坐车带到北京的,放在冰箱里,想吃就做一点,很诱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今年倒是也收到过几斤蒿子粑,不过听说光邮费就花了三十五元,这样算起来这个粑还真是价值不菲。感动之余,妥妥的把粑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吃的时候拿出来,稍微解个冻,平底锅里放少许油,开小火,慢慢地把粑两面翻贴,等到焦黄,就可以食用,咬一口一股有嚼劲的脆,好香!

曾经也在别人家吃过现做的蒿子粑,当然这种的比回锅的更好吃一些。

虽然没有亲手做过,可是粑的做法也听说过很多遍了。采摘回来的新鲜蒿子,清理干净杂草,洗净煮熟,揉搓,沥去汁液(去掉其中的苦味),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剁成馅的腊肉,搅拌均匀,搓压成扁圆形,放电饼铛里加热,期间需开盖翻面几次,以防烤焦,有点焦黄色即可出锅,开吃。如果没有电饼铛,煤气灶上用平底锅小火慢慢烧烤也行。

蒿子一般长在丘陵,旱地及河埂边,圩区很少有蒿子,有一种替代品叫米玉子,可在三月三用它做粑,做法同样。

前年同学群刚建立的时候,群里在老家的同学晒蒿子粑的图片,馋的我们只嚷嚷,同学说谁想吃给谁寄过去一点,大家又觉得不好意思,也没人真的说出自己的地址。

三月三,一种情怀;蒿子粑,一种想念。

:

相关文章

  • 三月三吃蒿子粑

    今天你吃蒿子粑了吗?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轩辕黄帝的诞辰。 演变至今,桐城人有个不成文的风俗,三月...

  • 上巳节

    今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 江南习俗,三月三,吃蒿子粑。我今早吃了三个。蒿子是一周前去杏花村游玩时掐的,回家择净...

  • 正是采蒿时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阳春三月,正是采蒿的好时节。 春天吃春芽,叫吃春。于是我们桐城有吃蒿子粑的习俗。尤其三月三这天...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三月三念蒿粑忆外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三月三念蒿粑忆外婆作者:易宏 每到三月三,就会想起外婆的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除粽子之...

  • 三月三,蒿子粑

    今是农历三月三,这在我的家乡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俗称“鬼节”。记得小时候,每逢每年的这一天,家家都要做一种粑粑,...

  • 三月三,蒿子粑正香

    三月三,蒿子粑正香。 对于外地的游子来说,蒿子粑是一道美食,是舌尖上的乡愁。对于久居在家的我而言,它仅仅是一种食物...

  • 外婆做的蒿子粑粑

    农历三月三老家都会有做蒿子粑粑,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所以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们回乡祭祖总能吃到外婆做的蒿子粑粑。每每看到...

  • 三月三吃粑

    清脆的鸟鸣声把黑暗吓到地球的另一边,我沉睡在梦里的另一半也回到肉体。太阳将万丈光芒!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 蒿子粑,走,咱们回家

    又到了三月三,朋友圈里面又开始晒起了各种各样的蒿子粑:素味的,腊肉味的,甜的,咸的,还有现场制作的视频。看着那外焦...

  • 清香蒿子粑

    春来,芽发。有很多嫩叶都成了我们的盘中菜,口中食。嫩嫩的香椿拌上鸡蛋一炒,让人垂涎欲滴;绿绿的马兰配上豆干,淋点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月三吃蒿子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qu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