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决心死遁
听着宝玉成亲的唢呐声,林黛玉躺在床上,直愣愣地瞪视着杏红色的帐顶,心中满是悔恨!
悔的是自己一腔痴情错付,才换来今日之辱。整个贾府上上下下几千口人,谁人不知自己与宝玉青梅竹马,倾心相爱?
恨的是宝玉没有担当,贾府众人太过势利,生生将两人拆散!
想象着薛宝钗此刻,定然是头顶红盖头,银盆一样美丽丰腴的脸蛋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她的心里就一阵刺痛!怪自己太过天真,居然相信了她的虚情假意,把她当做好姐妹!
此刻,凤姐也好,王夫人也好,宝钗也好,估计都巴不得自己现在就死,好给他们扫清障碍!就算是外祖母和舅舅,骨肉至亲也对自己不闻不问。他们的心思,全都放在宝玉身上了!
“姑娘呀,您可要想开些,不就是个男人吗,咱们还瞧不上他呢!”乳母王嬷嬷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她床前。
“嬷嬷——”黛玉的眼泪涌了出来。她想起小时候,每次受了委屈,都会扑进嬷嬷的怀里,只要嬷嬷那双温暖厚实的手掌一摸她的头,她的心里就立刻踏实安静了下来。
现在,嬷嬷依然用那双长满了茧子的手紧紧握住自己的手,可是心里的痛楚,却再也不是嬷嬷能抚平的了。
“哎,都说富贵人家的小姐们日子好过,真是胡说!想当初,我们在家乡的日子才叫好过,姑娘呀,不如你离开这个火坑,随嬷嬷回老家吧!”
“嬷嬷,你的老家在哪里?”
提到老家,王嬷嬷精神一振:“我的老家呀,在一坐高山的半山腰上,那儿有三个村子,乡亲们种地,养鱼,日子过得可安逸了!”
黛玉不禁暗想,好一个世外桃源,可惜不属于自己。或许,宝玉会喜欢那样的地方吧,他一直想过隐居生活的。
宝玉!宝玉!
想起宝玉,黛玉只觉得胸口一阵疼痛,然后,她剧烈地咳嗽起来。
“姑娘!姑娘!您赶紧把药给喝了吧!”紫鹃在外间听到她的咳嗽声,急忙跑进来,将她扶起来靠在大迎枕上。
黛玉用手抚住胸口,沙哑着嗓子问:“我这病,大夫到底是怎么说的?”
“姑娘,大夫说您的病根全是体弱所致,倘若您多吃饭,像农家女子那样多干活,再好生服药,或许——能康复!”紫鹃将一碗药递到了她面前。
黛玉不禁苦笑,她何尝不知多动多做事能强身健体。可是,身为大家闺秀,走路都得轻巧无声,她又怎能多动多做事?若是她现在去府里的柴房劈柴烧火,岂不是让全京城的人戳脊梁骨?
说来说去,全是富贵误人!自己年已十九,宝玉的亲事办完,外祖母定然要给自己择个人家嫁出去,想到这一层,黛玉就觉得一颗心直坠入无底深渊。
她接过紫鹃手上的药碗,仰起脖子,将药一口气喝完,重又躺在床上。
紫鹃替她放下了帐子,端起空碗走了出去。
黛玉闭目沉思半晌,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叫道“嬷嬷!”
王嬷嬷连忙应道“姑娘,嬷嬷在呢!”
黛玉伸出手,紧紧抓住了嬷嬷的手:“嬷嬷,你听我说……”
二、高山隐者
京城郊外的官道上,一辆青布马车缓缓而行。
马车里,王嬷嬷和雪雁簇拥着一身素衣,不施粉黛的林黛玉。
“姑娘,您说,我们这一辈子,是不是都没办法跟紫鹃姐姐再见了?”雪雁的声音打破了马车里的沉默。
林黛玉叹了口气:“紫鹃本是贾家的人,她又是贴身伺候我的,若是连她都不见了,府里的人岂有不怀疑的道理——你能跟我们出来,那是因为你是我从南边带来的,王嬷嬷告去,把你带走是顺理成章之事!”
雪雁没有说话,目光中却流露出伤感的神色。
王嬷嬷便笑道:“姑娘,没想到您装得还真像,居然瞒过了所有人,琏二奶奶那样一个精明人,都以为您是真的过世了。”
想起自己躺在床上装死的情形,黛玉嘴角泛起一丝讽刺的笑:“她那是太希望我过世了,所以就赶紧给我装殓了,我若活着,将来总是要耗费她们家一笔嫁妆的!”
“也是嬷嬷聪明,在棺材上偷偷钻了眼儿,又让您装扮成小厮,咱们才能乘乱混出来了!”雪雁钦佩地看着王嬷嬷。
黛玉心想,昨日已死。如今,自己再世为人,以王嬷嬷养女身份,随她回湘西高山上的老家——至于宝玉,就当他已经死了吧!
马车一路向南,向南,一直到了那传说中的彩云之南!
走了两个多月,在云南大理的驿站中休息喝茶的时候,她们遇见了几个从京城口音的茶叶贩子。
原本,黛玉不甚在意他们,可是,当“贾府”,“元妃娘娘”的字眼不断传入耳中时,她忍不住竖起了耳朵。
王嬷嬷会意,便上前问:“敢问几位大爷,跟贾府熟识吗?老身听说元妃娘娘有个嫡亲的弟弟,乃是嘴里含着玉而生的,不知那位宝二爷现下可有大出息了?”
其中一个茶叶贩子道:“那宝二爷啊?如今可是过得不快活之极!”
听到这里,黛玉猛地攥紧了手心。
“哦?怎么个不快活法啊?这贵家公子,无忧无愁的,你定是听错了吧?”王嬷嬷接着问。
那茶叶贩子道:“宝二爷痴恋自己的表妹林家小姐,却被迫娶了表姐薛家小姐,婚后,宝二爷难忘旧爱,夫妻不甚和睦,京城谁人不知……”
黛玉心头一痛,忍不住捧住了胸口。
这一路上,主仆三人餐风露宿,受尽颠沛流离之苦,终于抵达了云南的一所高山的半山腰上。
王嬷嬷娘家有五个兄弟,住在三个村子当中的一个村子里。
站在王嬷嬷五弟家的大门口,黛玉极目远眺。
只见这块平地是高山的半山腰突出来的土地,这坐高山不知怎地,到了半山腰就缺了一大半,只有一小半山峰直指天际。
听王家五爷说,这块土地方圆约莫两千亩,土地虽然不多,可是三个村子里的人在山上山下开得都有梯田。且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三个村子千把口人自给自足,没有官府的欺压,也没有苛捐杂税,端得是个世外桃源。
村外阡陌纵横,村里青瓦白墙,到处都是柳树槐树,鸡犬之声相闻,几个池塘里游着白鹅与鸭子。王家的门前,就是一个大池塘,此时正值阳春,池边垂柳依依,鲜花盛开,香气袭人。黛玉唇边不觉露出微笑。
来之前,王嬷嬷已经替她打算好:“姑娘,以后您就要自己干活过日子了,这样对您身子有益——还有,您满腹才学,村里正缺您这样教书先生……”
黛玉深觉有理。
上山之前,黛玉把随身携带的首饰当了几样,得银三百多两。寄住在别人家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便取出五十两银子交给王家五爷,请他延请泥瓦木工匠人,在村东大柳树下建起一座瓦舍。
瓦舍分前院后院,后院为黛玉带着王嬷嬷与雪雁居住。前院则充为学馆,黛玉开馆收徒教其读书识字。
三个村子的村民闻风而动,纷纷带上自家儿郎前来拜师。黛玉见人数众多,就定下规矩,只收六岁到十岁之间的学子,男女不限。最后,收得三十五名学生,其中有三名女娃,黛玉尤其照顾有加。
自此,黛玉便安心在此隐居了下来。
三、 劫后重逢
时光如梭,学馆外的槐树叶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看着雪白的槐花缀满枝头,黛玉屈指一算,她来到这里,已经整整一年了。
这一年里,黛玉又花银子买了二十亩梯田,租给村里人种着。如此一来,就算学馆开不成了,靠着土地,她们三人也有饭吃。
学馆边,王嬷嬷开垦了一块小菜园,种些四时果蔬。黛玉授课之余,便学着当地农女的样子,用锄头翻土,种植蔬菜,劈柴烧火。甚至每天傍晚,她都要绕着村子行走几圈,直到娇喘吁吁,额头出汗,方才回家。
衣服是自己洗,饭也是自己做,王嬷嬷与雪雁倒是喜欢跑去田地里忙碌。
就这样,一年下来,黛玉居然再也不用吃药了。她身上长了肉,不似往日骨瘦如柴模样,越发显得娉娉婷婷、美艳动人。虽然有时候也去菜园忙碌,可是脸上肌肤却依然洁白似雪。雪雁告诉她,村里人都说她是仙女下凡。
对此,黛玉微微一笑,毫不在意。身子骨健壮了,手上有力气了,不再瘦成一把骨头病歪歪了,才是最令她心满意足的。
这日,隔壁李奶奶突然登门造访,和王嬷嬷在厢房里说了很久的话。
李奶奶走后,王嬷嬷便告诉黛玉:“姑娘,李奶奶是来给您做媒的。说的是她娘家侄儿,就住在山脚下的镇上,刚中了举人,家世相貌都好,您看?”
黛玉摇了摇头:“嬷嬷,我不想嫁人!”
王嬷嬷看了她一眼,深深叹息,没有再说话。
当晚,黛玉做了一个梦。梦里,她看见一片白茫茫的大雪,雪地上缓缓走来一个身穿玄色斗篷的年轻男子身影。
见四下无人,黛玉正要躲避,却听那男子叫:“林妹妹!林妹妹!你别走,我找得你好苦啊!”
宝玉!这是宝玉的声音!
黛玉停下脚步,等待宝玉走近,她颤声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一口鲜血自宝玉口中喷出,他凝视着她,目光中流露着不舍的深情,身子却软软地栽倒在了雪地上。
“宝玉!宝玉!宝玉……”
“姑娘!姑娘醒醒啊!”黛玉睁开眼,只见天光大亮,王嬷嬷焦急地看着她:“姑娘,您做噩梦了?”
黛玉一把抓住王嬷嬷的手:“嬷嬷,托人去打听一下京城那边的消息吧,我求你了!”
王嬷嬷急忙点头。
王嬷嬷的侄儿拿着黛玉给的银子,去了京城。
一个月后,他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的后生。那后生虽然穿着粗布衣裳,可是眉眼比姑娘还要俊,一看就是满腹诗书的贵公子。
村里人议论纷纷。
王嬷嬷的侄儿也不理会,径直将那后生带到了黛玉的院门前。
此时,黛玉正在院子里晾晒衣服。其中一方月白色的锦帕,上面绣着宝玉的字迹,她捧在手里,呆呆地看着。
院门外,突然响起了清脆的门环声。
黛玉的心,不觉猛烈地跳动起来。她走到院门前,缓缓拉开了院门。
门开处,宝玉如从天而降的神邸一般,在春日灿烂的阳光下微笑:“妹妹,我来了!”
脚下的土地在旋转,眼前的一切都在旋转,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妹妹,这一次,我们永远不要再分开!”宝玉的声音颤抖了。
黛玉积蓄多时的泪水,终于涌出了眼眶……(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