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字活解国学与传统文化《论语》学习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9】——慎终追远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9】——慎终追远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06:27 被阅读507次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哀戚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定期地、虔诚地祭奠久远的祖先,老百姓自然忠厚老实,社会风气就会趋于忠厚安定了。

    【感悟】

    本章记录的是曾子的语录,是曾子与孔子的精神世界对接后的感悟。对于曾子的简介,我已在【1.4】中略有介绍,有兴趣的可以回看一下。

    一、为什么要“慎终”?如何做到“慎终”?

    一方面,“慎终”表示尊礼,古代都是按照死者的身份来确定礼。从君主到庶民,各有各的礼。你不能说自己家里有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超过了礼,别人就要批评,你死去的亲人也不能心安。

    另一方面,“慎终”表示内心的诚敬。《孝经》说:“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恩重如山,可父母活着的时候,总觉得日久天长。一旦父母离我们而去,我们想要报答父母的恩德,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那种哀戚之情是非常重的,也最能促使良心发现。最明智的是把亲人放在心里,让亲人很有尊严地活在我们心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那么生者所有的快乐与成就,逝者都可以分享。生者透过和谐自己的家庭、创造人生的成就来告慰和荣耀逝去的亲人。用这种心态来表达儿女对父母深刻的怀念、无限的感恩。人能感恩祖先,感恩过世的父母,就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二、为什么“追远”,民德就会归厚

    《汉书·王子侯表上》:“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亲人入土为安之后,还要有定期的祭祀,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追悼到远祖,就始终和家族连着根,就像给一棵大树浇根,使根越扎越深,根深叶茂,家族兴盛。

    过去,很多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总是有"慎终追远"这四个字,慎终追远,强调的是人对于文化和道德传承,应当秉承十分谨慎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对于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祖辈的教育,身后对后世子孙有何影响,都应当深思熟虑。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抱着这样的态度做人做事,社会风气就会淳厚朴素。

    三、忘记了自己的先人与祖宗之根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孔子家语·贤君》:“ 孔子曰:‘昔者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导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大家的血管里流着同一种血液,都是炎黄子孙,是血缘把国人连在了一起,形成一种攻不可破的强大力量。所以,对祖宗的追思,对传统的承续,使人们不忘自己民族的根,人们由此便有了相互关爱之心,仁爱之心就会强化和加厚。

    过去的人们,都有家庙之类的场所强化这种教育,通过这种祭祀,追忆先祖的丰功伟绩与高尚品德,以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我们今天的祭祀活动比起古人来,无论是形式上的规模,还是内涵上的诚敬,都已经远远不如了,这也可能正是“人心不古”的根源吧。

    四、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

    这是莎士比亚的墓志铭上的话。我们诵读“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体会“路上行人欲断魂。”……让我们在这种体会中,放眼去看一看: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重视祭祖?现在我们知道,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对“根”的呵护;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它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祭祖先,也是为了使活着的人道德醇厚,不做給祖宗丢脸的事。这里,血脉相承,滋养着根,根则使树枝繁叶茂。

    五、“慎终追远”另解

    也有人理解为:慎重地追赶、超越学高德馨的前人,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才能让整个社会风气达到良好的积厚。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人生价值;中间飞快流淌的或是生命的明媚,或是冷落与悲凉。

    我们学习《论语》,是希望得到圣人的开智,明白怎样做人,人与人之间怎么和谐相处,以及汲取世间许多美好的精气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9】——慎终追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xk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