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汉字活解给人力量的文字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14】——君子好学之道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14】——君子好学之道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06:24 被阅读10次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贪图吃喝,在生活方面不贪图享乐,工作勤劳敏捷,而说话有责任心,主动接近志行高尚的人,以他们为榜样来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感悟】

    本章树立起“好学”的榜样。这里的“好学”,不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学习知识上,而是以圣贤的道德为标准,不懈追求,以至人格的不断提升,最终趋于完善。

    一、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人生一世,自当好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我觉得,要想好好享受生命,就像人要两条腿走路一样,要协调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1.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会使精神堕落

    物质是精神的必要前提,缺少物质的颐养,精神的追求就是空中楼阁,没有精神的追求,容易让简单地物质追求变的单一而恐怖----形同简单地动物本能,物质的追求也会因此而失去人性的光辉,不仅有昧着良心添加有毒致癌物的食品充斥社会,危害他人,而且有贪图享受而导致的饮食不合理造成的“营养过剩病”或“富贵病”的自害,在“甜美”的陷阱中成为危害公民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

    2.荡气回肠的精神享受

    物质层面带来的快乐都是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人们很容易体会到,并为其所带来的刺激与快感所诱惑,但来的快也去得快,山珍海味如果天天吃,也会厌烦。在孔子的人生观中,物质享受只是一种低层次的享受,而精神享受才是更高层次的享受。只有精神享受才能使人刻骨难忘,使人荡气回肠。精神的享受,大约涵盖生命的享受、智慧的享受、道德理想主义的享受、感情与激情的享受、自由想像的享受和语言传递的享受。

    追求物质享受与追求精神享受跟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有关。一般来说,重视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越看重精神享受。 对于许多人来说,吃好,穿好,住好,是他毕生的追求,是他最大的快乐, 可是往往容易陷入攀比的无底洞。

    当人活到一定岁数的时候,在脑海里经常会闪现的不是那栋豪华别墅,而是你做过的值得骄傲的某件事,或帮助某人的件事。会明白,当金钱积累到绞尽脑汁消费的时候,金钱——消费——享受——生活质量就会有一种递减关系:金钱与消费的联系越为紧密,与享受的联系就弱一些,与生活质量的联系就更弱了。

    3.拓宽生命的精神永存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三立”,现在我们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语不惊人死不休。

    孔子深知,生命不能永恒,但是用有限的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是会拓宽生命的宽度的,精神可以永存,但物质是会消亡的。

    一个好学的君子,在饮食方面七分饱,是真正的饱足,居住不贪求宽大,是真正的安身。这是是孔子的大智慧之一。

    在充满物质诱惑的现代世界中,愿我们学习孔子,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保留一份纯洁的颜色最是恰好!

    二、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好学”的百岁老人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14】——君子好学之道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14】——君子好学之道

    这两张照片,是我父亲九十九岁时,白天、黑夜“好学”的真实记录,家父的“好学”和一般的人不一样,家父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充实自己、愉悦自己,还要担当起一种传播的使命。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14】——君子好学之道

    这是我父亲彭匡时晚年编著或受邀参与编著出版的部分书。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14】——君子好学之道

    这是我父亲去世前一个月,“农民日报”记者采访他的真实记录。那时,已近百岁的父亲仍是精神矍铄,与记者畅谈了3个多小时,桌上的盒子里,是父亲即将完稿的《中国历代经典诗文类纂》卡片。父亲总是喜欢以卡片的形式编著,这样便于补充和修改,这种使命感,滋养着父亲的精气神,延续着他的生命,他坚持着把这部书稿完成交给我。就在端午节那天,他九点钟吃完早餐睡着后,就驾鹤西去了。

    父亲寿终正寝之前的半个月,似乎是有预知的,他总是坐在老伴身旁,一会儿抚摸抚摸她的头发,一会给她喂块点心,我母亲几年前因不慎摔伤,卧床不起,父亲每天都会给母亲洗脸、梳头……父亲活到百岁不仅自己自理,还能体贴老伴,这大概也是一种使命感吧!如今,却要先她而去,似乎有无限的牵挂。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14】——君子好学之道

    这是我父亲读的书,只有如此的爱读书,才会把书读成这样——用透明胶粘了又粘,几乎页页都有批注。

    父亲的一生,对衣食也都是没有过高的要求,不论吃什么饭,都吃得津津有味,衣服都是我母亲打理,壮年时做的一套呢子衣服,不是重要的场合都舍不得穿,到去世时还像新的一样。父亲晚年,是在全身心地读书、著书中快乐度过的,完成的四部几百万字的大作,没有全神贯注的投入,是不可能的完成的,我感觉父亲已经达到了“格物致知,止于至善”的境界。

    朋友都说,父亲是个“奇人”,不仅活到一百岁,寿终正寝,而且生命质量之高,百岁之人,还能思维敏捷,笔耕不辍。

    这是因为父亲的使命感!父亲认为:“灵魂不是在死后,而是在生前。”如果人有来生,要想来世更好,修炼是在生前;人如果没有来生,那就更应该珍惜当下生存的质量。人其实就是一个能量体,有的人为什么能量消耗得快,为什么痛苦多,就是过于追求名利导致能量内耗过大,或者是过于追求物质的舒适导致能量锈蚀。只有当你陶醉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将会使很多人受益时,能量就会源源而来。

    “生命”的含义就是——人生来就是带有使命的。人如果能早一些感悟到自己的使命,这一生就会过得有滋有味,无怨无悔!当自己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时,会坦然地相信,自己跑赢了时间,更上了一个层次。你信不信,有一种灵魂,一辈子都不会辜负时间!“好学”就是驱动力!

    “好学”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富足,它会使一个人的日子变得开心而充实。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也只有自己的意识进入这个层次,才能享受到这种陶醉。

    面对着当今学生一片叫苦声,这不良情绪的传染,我多么希望能够吹起“好学”的东风。

    人活一世,绝不能内心空洞无物!

    三、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于事而慎于言,是孔子一以贯之的。《论语【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14·2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还有【4.5】、【4.9】、【6.11】、【7.16】等章。《礼记·缁衣》曰:“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孔子家语·颜回》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朱熹《论语集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朱子语类》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以上所引说“慎于言”体现了孔子脚踏实地的扎实、诚信的作风。同时也是“远于怨”的大智慧。做事勤奋而不乱说话;见贤思齐,有错就改,不偏不倚地趋向圣人之道。

    四、就有道而正焉

    关于“就有道而正焉”,有兴趣的“简友”可重温【1.6】二、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读书贵在思悟中,笃行中!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写下自己的感悟、建议意见,提升自在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书生琅琅1:感动,这样一位百岁老人,这样一位学者,像他致敬!
      • 97f4cfed322a:好学也是一种境界!
      • 14102f329f46:慈祥的老人,伟大的学者,忠情的才俊,仁爱的智者,故而寿!无愧是之人楷模,夫之典范,父之榜样,学者标兵集美德于一生👍👍👍

      本文标题: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14】——君子好学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s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