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在本章,作者先将十国的情形作了简要的概述。作者认为在唐末割据的有两种人:一是藩镇(吴,吴越,南汉,前蜀),二是流寇(楚,闽)。
937年吴被李昇昪所篡,建立南唐,灭了闽楚。宋初之时,诸国皆自守。宋太祖与周世宗政策不同,前者主张先平定中国。在帮助周攻打张文表时,宋先灭了南平。后蜀最混乱,南汉最淫虐,却也先后被宋所灭。975年灭南唐后,太宗立,吴越归降,次年绝辽援兵后,灭了北汉。
五代十国不可不除,禁军的骄横以及藩镇的跋扈是召乱以致分裂之源。宋太祖于杯酒之间讽石守信等,令其自解去兵权。对于藩镇,他用渐进的手段,藩镇出阙的渐代以文臣。属于节度使的支郡都令直达中央,设通判分权。
宋太宜设转运使掌控财权。强兵升为禁军,直隶三衙,弱的留在本州,谓厢军。此举为“聚天下强悍不轨之人以为兵,而聚天下之财于中央以养之”,但后来,财政因此竭蹶。宋朝中书治民,只司理财,枢密主兵,各不相知,宰相无权,对于改革有心无力,这也是王安石变法酿成党祸之因。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
宋辽竞争开始之时,宋常处于防御地位。至真宗时,寇准力帝亲征,双方关系略缓和。仁宗时,夏元昊造反,双方和解,约定了岁赐。
以大量金钱养兵却仍不可一战。唐中叶后兴盐茶等税,各藩镇苛税亦未完全取消,所以到了宋时,即便没有战争,人民负担也很重了。
真宗澶渊和议后,财政出现不足,仁宗姑息,英宗也无大的作为。神宗时,王安石力行新法,政治表势始变。
作者总结王安石变法涉及三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青苗,免役之法。是救济农民的,取代两税法
第二:裁后,置将及保甲。革番戍之弊,立保甲之法
第三:改革学校,贡举之法,是所以培养人才的,行学校养士之法。于太学立三舍(初入学外舍,后入内舍,上舍),又立律学,武学以及医学。科学方面罢诸科,独存进士,改试经义,论,策。又立新科明法。此外尚有农田水利,方田均税等。特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规划财政,致有盈余。宋初,治事都以差遣。神宗革新官制,罢三司,还职于户部,枢官主兵谋,兵部主兵政。
但王安石新法又有流弊。宋朝人朋党之风由来已久。反对新法之人相牵引支。在神宗驾崩之后,新法遂尽废。但哲宗后复兴新法,谡“绍述”。徽宗后,本已废新法又重新启用。蔡京搜刮钱财。北宋政治大坏,迫于末运。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
中国边塞诸民族,如辽夏金等,从初始野蛮,渐开化兴起。
居于热河的异族,鲜卑族在两晋时期时侵入内地。奚和契丹未有移动,南北朝时,契丹被柔然及高句丽所破。武后时,遥辇氏起。唐末,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起,于916年,代替遥辇氏成为契丹的君长。经过东征西讨,俨然是北方一大国了。到后唐之时,占了平州和营州。到936年太宗时,因石晋求援而得燕云十六州,契丹控制了两河之地。圣宗之时,是辽的全盛时期,澶渊之盟即于时此缔结。1031年增加了岁币。道宗时,任用佞臣耶律乙辛,政治开始转坏。此时,东北方女真兴起,辽人大祸临头了。
西夏为党项部落,为拓跋氏,思敬讨黄巢有功赐李姓,为定难节度使。有夏,银,绥,宥,静五州,后经叛乱,于1043年成和,元昊定官制,造文字,设立蕃、汉两学,区划郡县,分配屯兵,立国规模颇有可观。
金室来源于隋唐时的黑水和靺鞨。渤海之后,改称女真。混同江以南的辽籍为熟女真,以北的不系籍为生女真。金王室始祖为函普,是高丽人,入居生女真的完颜部。在函普的教导下渐次开化。景祖开始是辽的生女真部族节度使,至太祖时,逆有叛辽之举。
景祖以来女真诸部逐渐统一,金朝人的欲望也渐次加大,加之天祚帝的荒淫。金太祖于 1114年叛辽,天祚帝应对不力,于1121年攻陷辽,中京、西京相继陷落,南京不能自立,宋人夹攻之兵又直
第三十三章宋和辽夏的关系
神宗时,与辽和平,与夏则有兵衅。夏兵来犯,神宗开熙河之议。刚开始,蕃族居住在熙河,帮助中国人以御西夏。神宗时,先后恢复熙河等州,建为一路,与夏的两次失败的战争使中国丧失颇多。哲宗时,不主张用兵,夏人侵寇不绝,于是拓地进筑。夏通过乞和,于1099年和议成,北宋之世无甚兵爨。
宋认为辽兵虽多而战斗力不足恃。徽宗时,经过方腊之乱,民心思乱,军备废驰,妄想借金人力量以恢复燕云。1125年辽朝灭亡。
契丹灭亡的如此神速,作者认为有其必然性。他认为契丹的建国,是部族、属国和汉人州县三者集合而成。这三者结合并不紧密,仅有一中心人物为之统驭。在外力的作用下立即分崩离析。辽人的灭亡源于自己的崩溃。对于燕云之地,金人力小而任务重,只得还给宋人,但提出将租税还给金人,但营、平、滦三州不能归还,如此就种下了一个祸根。金人用辽降将张觉守平州(南京),对燕京之民的迁徙,既可免士满之患,又可师资之益。但迁徙之民苦不堪言,劝张觉投降宋,后被宋所杀。此举不能弥补金人的不满。1125年金人遂分两道入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