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采用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后我会继续阶段性地写出自己关于写作方面的感想和收获。一方面是梳理自己从写作上得到的受益;另一方面是想和每一位刚起步的写作小白一起切磋交流。
自4月20日来到简书写下第一篇文章,之后又陆续写了六篇。中间这个过程,让我第一次领略到了“心碎”的痛苦滋味。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种被“接纳”和“认可”的需求。而这次的写作尝试,无疑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滑铁卢。我的心情一度down到了谷底,甚至开始怀疑:我选择的这条路是否正确?然而,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就像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的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完!于是,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快我就调整好了心态,重新出发。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自己写的文章,看出了很多的问题:第一,写作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第二,结构混乱,条理不清。第三,内容空洞,没有阅读价值。既然如此,别人又有什么理由点开阅读我的文章呢?冷静下来之后,我不再感到痛苦和失望,而是看到了写作带给我的受益——这些自己曾经辛苦码下的文字一方面让我看清彼时自己的思想轨迹;另一方面,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写作正在帮助自己成长,并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进行蜕变。

以下谈谈这段日子写作带给我的一些启发,以及自己总结出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谢谢!
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踌躇满志,斗志昂扬。甚至天真地以为,不久就可以写出能够被添加进首页的文章。此外,彼时还满脑子的理想主义,坚定地认为:写作是灵魂的出口,绝不沾染一丝世俗的气味。写着写着,我突然间发现:世上的事,并不尽是理想化的,甚至感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写作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给谁看?别人看了以后能有什么收获?如果这三个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就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
作为一篇好的文章,准确地回答以上这三个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认真揣摩:文章的标题如何取?文章结构如何组织?如何排版……等等诸如此类的要素都是构成一篇好文章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标题取得好与不好,决定着别人是否会点开来看,如果没有人点开来看,文章纵使写的再好也是白搭。文章的结构也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条理分明、结构合理。如果内容和结构乱七八糟,别人看了半天都不明白文章到底在写些什么,那还会有谁愿意继续看下去呢?此外,排版也很重要,如果从头到尾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没有适当的引导和突出,没有一幅配图,也会极大地影响阅读的感受。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还必须要自己肚子里面有料,也就是说平时的积累很重要。一个学生问国学大师季羡林,“做学问可有捷径?我的论文实在憋不出来了。”季羡林笑着答道:“论文岂是憋出来的?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写作也是一样,与其殚精竭虑、苦思冥想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不如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因为肚子空空,再捣鼓也捣鼓不出任何有用的东西出来。如果是真正坚定地想走写作这条路的,平时一定要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打开自己的视界,并让自己的肚子里能够有真材实料。有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有句话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是做学问、翻译、写作……无一不需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的积累。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可以不付出时间和努力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像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钱钟书这样的大家,都有大量阅读的习惯。离开了阅读的积累,顶多只能写出些没有营养、言之无物、看似华丽、内容空洞的无用鸡汤,这样的鸡汤试问有人愿意喝吗?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写作,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我们不可能写出有质有量、能打动人的好文章。所以在决定是否要写作之前,一定要静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真的热爱写作吗?否则,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最后也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光是兴趣,还远远不够,一定要达到热爱的程度,世间在任何领域做成功任何一件事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充满热情,唯有这一份热情才真正知道我们生命的潜能和方向在哪里,也唯有这一份热情能让我们无论遭遇任何困难,都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以上谈到的是我对写作技巧的一点肤浅认识。肤浅没有关系,因为一个人的格局是慢慢提升的,认识也是逐步提高的。以前的想法在现在看来可能就是幼稚,但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提高和进步,才有了后来越来越好的自己。接下来,我想谈谈写作带给我的收获。
写作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坚持。找到了自己发自内心想做的事,不再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学习写作是为了一个人的离开,为了十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可以请她喝杯茶。为了可以和她成为真正势均力敌、棋逢对手的朋友,我下定决心告别之前在体制内养成的“佛系”精神,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交到这样一个朋友。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她无疑是我这辈子想要深交的朋友。但是写着写着,我突然间发觉我的想法和眼界都变了,我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再像从前一样消极。写作真的在让我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也开始认识了雪舞梅香以及其他热爱写作的朋友们。同样的热情把我们聚在一起,我相信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因缘”。我相信十年之后,我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见到我的这位朋友,无论相隔多远的距离、多久的时间,有缘一定会让我们重新聚到一起,就像我今天读到简七、三公子的书,以及雪舞梅香的文章。她们的文字和想法和我非常契合,我非常喜欢阅读,并且从中受益非浅。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念头吸引来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感谢这一份冥冥之中缘分的指引!坚持写作,不一定能成为大作家,不一定能为自己带来物质财富,但一定会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巨大改变,一定会让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
写作带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提升了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人类的很多领域都是触类旁通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会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为要写好一篇文章,我们就要仔思斟酌文章的主旨、标题、结构、排版等诸多问题,这也潜在提升了我们思考、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不管我们从事何种职业,都会从写作中获益。例如,如果我们做产品设计,就可以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更清楚地界定产品受众(包括他们的年龄、职业、收入、喜好等等),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包装,生产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这些都需要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写作带给我的第三个收获是,让我变得更“接地气”。几乎是从象牙塔直接来到体制内的我,其实和现实世界多少是有点脱节的,所以很多想法十分“理想主义”,但通过在简书写作,我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例如写的文章几乎没人看。我开始转变过去养成的思想体系,并开始意识到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没有一定的积累之前,还不能进行完全自由、天马行空的写作。而是必须务实,首先要解决自己写的文章如何能够得到更多人“接纳”和“认可”这个现实的问题。就像如果我连肚子都填不饱,我就不会去考虑听一场交响乐。作为一个普通的写作小白,写文章也是这样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要想让自己和武林高手一样随心所欲地出招,首先要把每一个招式都研究透彻。千万不能好高骛远,恣意妄为。
最后,我想说: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至少写十年。虽然写作并没有我一开始认为的那样简单容易。但我感觉自己还是有点滴的收获和进步。我相信每一个看似云淡风轻、信手拈来的写作高手,刚开始也要经历大量的阅读积累,以及好几次的滑铁卢。坚持写下去,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我们会在写作中学会更好地思考,更好地生活;拓宽生命的宽度,挖掘自己的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遇见更好的自己。so,坚持写下去吧,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