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了

作者: 两盏桃花一碗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19:29 被阅读7次
    插秧了

    连日的几场大雨,今天终于放晴了。夏日里,更喜欢阴雨连绵的天气,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倘若离了空调便坐立难安。三十一二度的温度中的艳阳高照,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心生欢喜。早餐后,抱着小公主坐在窗旁的沙发上,在偶尔钻进来的凉风中,摇头晃脑的读着大公主的幼儿园小班语文课本。

    “排排坐。”

     “嗯嗯嗯。”

    “分果果。”

    “咿哦哦。”

    “你一个。”

    “嗯哦嗯。”

    “我一个。”

    “咿咿哦。”

    “大家一人分一个。”

    “嗯嗯哦。”

    我一字字的抑扬顿挫地念着,小公主手舞足蹈,懵懂清澈的眼神好奇地望着妈妈的嘴巴一张一合,也笑嘻嘻嘴巴一张一合,嗯嗯哦哦地应着,时不时滴落晶莹的口水,才那么一小会,纱巾质地的小围嘴就湿了一个深色的印记。

    “你爸妈今天蹬(插)哪里的田?”

    突如其来的大嗓门,唬了我一跳,循声望去。原来是村里的一位婶子,正站在窗外,笑吟吟地看着我们。

    “好像是猴子檐那边的。”我回道。

    “那大坝头那边的蹬完了?”

    “还没呢。先蹬猴子檐的。”

    “这样的啊。”婶子笑嘻嘻的望着我怀中的小公主,“哟哟,好齐整的姑娘,要比姐姐威(漂亮)喽。”

    “呵呵,孩子小,眉眼都长得差不多。”我赶紧帮小公主自谦。

    “没有的哩,你家丫头真是好看呢。”婶子冲小公主逗玩道,“是吧?是吧?好威(漂亮)个(的)哦。妈妈要带你,什么都做不成喽。”

    小公主见有人跟她说话,欢喜地咧开粉色的唇,露出同样粉色的牙龈,圆圆的小眼睛成了半弯的小月牙。婶子逗弄一会就说要去忙了。

    望着她的背影,一时有些怔忡。插秧了,有多久没有插过秧了?娘家婆家里都有近十年不种田了。昨天妈妈来电话说家里的田也经种完了,问我婆家的种完了没有。

    娘家的是抛秧,用秧盘铺在田里播种,等秧苗长得有巴掌高时就起秧盘,挑到地里。一手托着秧盘,一手揪起那秧往田里用力一撒,秧丢哪里是哪里,是站的还是趴的,不管它,没两天它就会自拔直了,往上腾腾地长个。

    老爸的调侃过:“达尔文说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老妈呛他:“你就是懒,省工。”老爸老妈两个人常常抬杠。不过抛秧比插秧轻松,省时省力,一亩多的田两个人不用半天就弄好了。

    而婆家这边,因为水源问题,灌溉困难。经常要抽水,所以只播旱秧,也只能插秧。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他们家的秧田,傻了好久,秧地居然没有水泡着的?那秧就种在菜地里,挑水抽水去浇。以前在娘家见的秧地,太多是水泡着的,秧盘里长着苗,太旱会死掉;水太满也不行,特别是太阳毒时,要注意放水,否则太阳暴晒,会把秧煮熟。

    同样是一亩多的地,婆家这边还要多上一人,三四天了也没有插完。插秧得弯着腰一根一根地往田里插,要保证差不多的距离,不宜太密不宜太疏。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得很,那腿也站得发麻。

    小学时还没有流行抛秧,农忙时节学校放假回家帮忙插秧。卷起裤腿在泥浆里泡上一天,顶着日头,一手握着秧把,一手像捏着秧的根部往泥田里,像啄木鸟般一啄,完了,又捏过秧,又一啄,一直都重复着这个动作。一天下来,汗浸浸的一身,也泥浆浸浸的一身,到晚上通常累得饭也不想吃了。

    连续几天的泡泥浆,手指甲脚指甲里都是泥巴,要洗好一阵子才洗掉。而脚指甲的缝,有时会因灌进了泥沙,没有及时挑干净,红肿发炎,连路都走不了。妈妈因为长时间的泡在地里,指甲被腐蚀坏了,一碰泥就红肿痛苦不已。

    插秧了

    现在种田比小时候种田容易了很多,得益于国家的发展。打田收割这些都是用机械了,不像以前用牛梨地耙田。购谷种打农药施肥这些都能有政府派遣农业技术人员的给予科学的指导。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黄泥路修成水泥路,便于出行;灌溉的沟渠也已铺设成水泥的了。只是种田的老一辈有在抱怨:“还不如不修水泥呢,没修时好歹还能灌到水,修好了那水还得再三去申请请人放匣。”

    没修水泥渠时,灌溉要经常的铲起渠里的堆积的淤泥,挑起不知哪个皮猴孩子丢进的石头,割掉那些因水分充裕撒欢着狂长的野草,水源在那,谁家要谁就去放,没有什么限制。庄稼长得好,更得益于个人的勤劳自觉。

    现在修好了水泥的沟渠,统一管理,灌水得说明要求,等人开匣。有时你望眼欲穿也未必等到水。开匣人不可24小时守在那,他还有另外的养家糊口的工作,人家抽出时间来记起了就给你放。

    等着等着就不想等了,农村人大多淳朴耿直,不想麻烦别人,但也不愿花长的时间去等待,农时不能误,秧再等就老了。而且很多人除了种地,他们会接一些零工,说不定你的水给我放来了,我这边电话来了,又得出去开工了,分身乏术。

    如今这个社会,怎么还可能凭这一亩三分地活下去?如果不是惠农政策的出台,只怕农村里荒的地更多,更没有人想种田。对土地的热爱抵不上对生存的渴望。累上那么几个月,得来那么一两千斤谷子,值多少钱?出外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得到了,何苦呢?以前的以前,田地曾是所有人的信仰与向往,可是如今,我们对于田地这个词语更多的是迷茫。

    娘家婆家都是这两年才重新种起的田,不单种田还种菜养鸡鸭。自己亲自经手种的才吃的够安心。特别是青菜,真正的纯天然无农药,吃着也分外脆口酥心。

    在城市里生活的伯父伯母每次休息日都会开车回村里,从我妈的菜园子里摘一大堆的青菜,回去把他们家的冰箱塞得满满当当的。那鸡鸭偶尔带上两只,用我伯母自嘲的话来说:“咱这个是学那鬼子进村扫荡来了。”说完哈哈大笑。

    她的笑声响亮爽朗,但我还是从中听出了隐匿不住的苦涩与无奈。现在的无良商贩真的太多了。青菜方面,有过量的催生剂,过量的杀虫农药,化学保鲜剂,甚至化学剂增色染色的;而那些肉类的,病的死的,化学保鲜冷制的,同样也有化学剂的增色染色,诸多报道,无数的黑幕,一次接一次的刷新着我们的认知,摧毁着我们的信任,让我们活得像惊弓之鸟。我们谁都想要快乐的生活,健康的体魄,只是市面上的食品食物真的能让我们吃的安心么?

    民以食为天,华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蜚声海内外。只是利字当天,利欲熏心,挺而走险的人也太多了。越吃越好吃,可是也越吃越心惊。

    得感谢新中国的发展啊。现在谋生的路子也多了,农村人自己种一点地更多的是为了那放心的口粮。很多地都租出去了,让人承包,规模化的种植,商品化的经营。

    社会发展得愈来愈快了,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愈来愈高。年轻的没有几个人会种地了,也没有几个想种地了,对他们来说,上班工作领工资要轻松得多。

    老一辈的人对土地有着让我们年轻人理解不了的热爱。年轻人用来打发时间的东西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却是手机,依赖着手机,热爱着手机。很多人离了手机都坐立难安,就跟老一辈那样,没有别的活计时,空闲着不在地里锄两下,浑身不得劲。几十年前,对于很多很多人来说,土地是他们能活下去的唯一凭仗,那个时候也就只能在土地里刨食。

    陶渊明肩扛着一把锄头在田间走动时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怕是没几个能理解了。农业的机械化种田也愈来愈愈普遍了,也许再过不久,再说插秧,联想到的是一台台轰鸣着的机器在田地间运作的画面,也许会有很多的人理解不了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们理解不了这首诗作中涵着怎样的血泪汗。机械化的生产作业,又怎么会如此艰苦辛酸呢?

    机械化播种插秧,机械化的除草杀虫,机械化的收割脱粒,辛苦的只是创造发明的人与开机械或者记录的人吧,抑或者,随着电子化的进程,开机械,记录这些也不需要人了。

    我们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只是为何,我觉得我们也在遗失一些美好的东西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插秧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ar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