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上了高中以后,因家里已经有了一个读 大一的大宝,就想着参考老大当时高中时的几乎“放养式的方法”来教育,结果就出问题了,高一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果然古人诚不欺我,必须要注意“因材施教。”
作为家长,也认识到小宝的自觉性相对较弱。就想着能不能通过给他报个网课,能够提高一下他的成绩。与他商量时,他回复到:“与其把那钱给辅导机构,还不如直接给我呢!”听到儿子这样的话语,我真是苦笑不得。但为了实现我的“小目标”,便顺着他的话说到,那咱们打个赌吧。
我们商量着打赌的内容,具体如下:如果这次测试提高十分以内,每分一块钱;如果这次测试提高十分以上二十分以内,每分十块;以此类推,六十分为上限,即超过上次六十分,一千八百块,这个上限的依据是报名课外辅导的50%的费用。小宝笑着说:“老爸,你先把钱准备好,等着我到时来收钱就好。”看着他蛮自信的样子,我也有些期待。昨天晚上,收到了小宝的电话。“老爸,考试结束了,感觉比上次好一些,不过进步不大,估计能收个几百块吧!”
想到小宝中考,到现在都还好像是一场梦一样。在小宝中考前,我忙的“不亦乐乎”,想法设法,给他寻找那种外市可以花钱的、录取分数较低的高中,主要是担心考不上高中。但又怕他知道,只能悄悄的搞着“地下活动”。小宝中考662分,超过了公办录取分数线的二十几分,搞得我有点不可置信。小宝则是一脸的平静:“要是成绩再高一点,那就好了。现在这分数,估计只能选个镇上的高中读了。”
在我的认知中,感觉我们家的两个孩子,就是两个极端。开老大的家长会,收到最多的是表扬,有时老师点名要给其他家长传授经验;到了小宝的家长会,因成绩平平,就怕老师点名,提到自家孩子,为此开家长会我都不敢朝前坐,搞得有点头疼。
其实,我家小宝也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譬如有时候边上网课边看手机,发现后就忍不住就想说他几句。他的回答让人“不可置否”,那就是所谓的“一心二用”论,说自己感觉效果还行,只是我不懂罢了。因小宝的中考顺利上岸,给了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而不是惊吓,为此一家人还在外边吃了顿饭,表示庆祝。
通过小宝的日常学习表现和中考结果,我也进行过深刻地自我反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只是我们家长的惯性思维,总拿着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方法”来做判断,总是想着学习的方法也都差不多。殊不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着自己所适应的方法。曾经就这个问题,我与妻子也进行过沟通,妻子所说很有道理:“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不能把大宝的方法给小宝用。只要他愿意去学习,有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我们家长所能做到的,就是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不要过度去干扰,顺其自然就好。”
如何学习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方法很重要。因材施教是个值得家长们思考的问题,如果您家孩子还在上学,不妨一试,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