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天清晨,在小区花园里锻炼的邻居们,总能见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他用轮椅上推着个约模七十来岁、红光满面的老头,两人从小区最前边的1栋里出来,到了花园便停歇下来。
男人开始娴熟地在老头肩颈、背部一阵按揉,然后又在其手上、腿部轻轻拍打。老头则靠着椅背,一副非常陶醉的样子。
等做完这些,男人就会把轮椅推到花园小广场边,陪着老头一起看邻居们锻炼,有时也跟邻居们聊一会儿。
到了晚上,男人依旧推着轮椅出来,只是前面多了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后面还跟着个老太和一个年轻女子。
小区里的人无不被男人的孝心所感动,都说老头儿命好,生了个孝顺的儿子。
一说到这,老头就满脸堆笑,眼睛眯得只剩一条缝。后来跟邻居们混熟了他才告诉大家,每天推他出来的男人不是他的儿子,是他的小女婿小刘。
邻居们听说这男人只是这老头的女婿,便更是对这个小刘倍加敬佩。就算是亲生儿子都很难做到这个份上,他一个女婿能天天坚持那真是很了不起的。
02
老头说,他有两个女儿,老大嫁去了几千公里外的北方,好几年才能回来一次。与他一起住的这个是小女儿,小夫妻一同在市里一家大公司上班。
他已经瘫痪了近十年,老伴和女儿都搬不动他,保母又不好请。自从小女儿结婚后,女婿就分担了很多照顾他的重担。早上上班前陪他出来吸收新鲜空气,顺带按医生要求做些按摩等辅助治疗;晚上等到老伴接回孙女,一家人吃了晚饭便出来散散步。
老头还说,当初旁人都笑话他尽生女儿,没有人延续香火。他自已也挺憋屈的,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年轻时他甚至有些嫌弃老伴和两个女儿。
直到有一次他去开家长会,老师在会上一个劲的表扬他女儿,家长们也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还诚心邀请他上台介绍经验。那时他才真正意识到,生女儿一样不比别人差,他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女儿。这不,现在就完全依靠女儿女婿,活得比那些生儿子的还强。
邻居们都纷纷向小刘竖起大拇指。
住5栋的王大爷说,别人都夸赞他教子有方,两儿子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又都是高级白领,现在是苦尽甘来,到享福的时候了。而他和老伴是有苦讲不出,兄弟两都说忙,一年到头都没打几个电话回来,谁也没主动邀请他们老两口去自家大房子住。
有时他们实在太想孙子了,想去那儿住几日,儿子儿媳总能找出各种理由予以制止。逢年过节,看着别人家都热热闹闹的,只有他们老两口躲在冷冷清清的家里默默相望。现在身体尚可,他们还能互相关照,等年纪还大点,动不了的时候,除了上养老院,他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好办法。
住在11栋的李大妈说,自己只生了一个独生女,以后女儿找对象,一定首先考察对方有没有孝心,对老人不好的,即使有再多的钱、再多的房又有什么用?她还好心提醒老头儿,平时都是小女儿女婿在尽义务,你的财产以后一定要多分些给他们。
老头儿苦笑着说:“我哪还有什么财产!原先工作的工厂效益不好,老伴又没有工作,那点收入就只够一家人糊口。刚生病的那几年,两个女儿也才刚成年,没有多少积蓄,动手术需要花一大笔钱,只好把唯一的房子也卖了,现在一家人住的这房子还是女儿女婿自己攒钱买的,我那点退休金还不够日常买药呢。”
听他这样一说,那群老头老太便更加感动,有的还悄悄抹起了眼睛,直呼“好人!好人啊!”
03
经过大家不断传播,小刘成了本地的名人。不光是本小区,就是走在路上也有人热情上前打招呼;年轻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一定要向这个刘叔叔学习,将来做个有孝心的人;市场上的小商小贩见小刘来买东西,总是要给他个优惠价。小刘做梦都想不到,相貌平平又不善言辞的他,竟然因为一个平常的举动获得那么多人的关注。
市晚报和电视台的记者也慕名前来采访,于是小刘的事迹更加铺天盖地。社区评选“五好家庭”,大家首先投的也是小刘一家;市里评选“十大孝心人物”,小刘高票当选;那些原本比小刘混得好、平时高高在上的同学也纷纷与他联系,也想沾沾他的光;就连小刘公司生产的产品也卖得出奇的好。
单位领导考虑到公司出了这么个积极正面人物,既给公司赢得了荣誉,又带来了效益,广告效应不亚于请那些当红的明星。所以,不仅号召全体员工向小刘学习,还给他加了工资,并提拔他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
或许是因为这些报道的影响力,这一天小刘的老家也来了人。
来人自称是小刘的叔叔,小刘父亲是他的大哥。他一路打听着到了小刘住的这个小区。大家听说是找小刘的,而且还是他的亲叔,邻居们就特别热情,大家愿意先陪着老刘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等,说小刘一会儿下班回来准能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叔叔。
邻居们也没闲着,不停地在老刘面前夸赞他侄子,说小刘是他们见到的最孝顺的年轻人,他们小区都跟着他出了名。
老刘的耳朵似乎有点毛病,大声问道:“什么?你讲他孝顺?”
“就是!就是!你还没看到报纸和电视吧?”
老刘愤愤地吼,“我就是看了电视才来的,说他孝顺?我呸!”
有人不乐意了,说你这老头是不是有毛病?我们每天都见你侄子在耐心照顾着老人,难道这样的年轻人不值得大家表扬?还是你自己生不出这样的孩子嫉妒了?
老刘气得脸都清了,“你,你听我把话讲完!看到底是你有毛病还是我有毛病。”
04
老刘说,自己的嫂子,也就是小刘的母亲三十多岁就得病去世,是自己的大哥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小刘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后面还有两个妹妹。
让大哥感到欣慰的是,侄子从小天资过人,在校成绩数一数二,只可惜那两个侄女要比侄子逊色不少。只凭大哥一人在地里刨食是无法供三个孩子上学的,两侄女很体谅父亲,认为她俩不是读书的料,便自作主张的早早辍学回家,大一点就外出打工,举全家之力保小刘一人读完了大学。
大哥开始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那么小就离开学校,可毕竟自己能力有限,只能含泪默许。
原以为大学毕业了,做父亲的任务就完成了,谁知接下来又是结婚,又是买房的。城里的房子真是贵呀!年已花甲的大哥一年到头也挣不来几个钱,反而是长期透支的身体越来越差,还要花许多钱来打针吃药。
儿子那边催得越来越紧,大哥东挪西借也只筹到几千块,离儿子的要求相差十万八千里,无奈之下又一次愧对自己的两个女儿。
当时,我的那两个侄女都有了对象,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大哥一狠心,就向两准女婿提出各人十万元的彩礼,这大大超出了我们当地习俗,也超出了女儿未来婆家的承受能力,招来亲家和周围一片的骂声。
虽然两侄女后来都如期嫁了出去,但因为彩礼的事在婆家吃尽了苦,小夫妻打工好几年才把债务还上。
而大哥厚着脸皮、顶着卖女儿的骂名得到的那二十万,在儿子那里却是杯水车薪,没帮上多大的忙,还因此遭到儿子儿媳的埋怨。之后好多年,侄子都没回去看他,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也不好意思去找女儿,好在他的女儿都理解父亲,时不时还回去一趟,接济他一点。
前几年大哥得了重病,心想着儿子婚也结了,孩子也生了,房子也买了,这会儿应该能帮上一点忙,就试着打电话给他儿子。侄子当时告诉父亲,说他那时很忙,过一阵子会回去看他的。
可是,大哥望眼欲穿,这个没良心的都一直没回去。失望至极的大哥在一个月黑风高夜里,用一瓶农药了断了想念。你说他容易吗?生前连孙女都没见过一面,更莫说天伦之乐了。
我们那有个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回家祭祀扫墓的,眼见大哥的坟头都要长出参天大树了,清明节前我也给侄子来过电话,硬是不见这混小子回去祭拜一下,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前几日看电视,竟然还看到这小子成了市里的孝心模范,你说讽刺不讽刺?难不成你们讲的孝心就是对瘫痪的老丈人好,自己的父亲就不用管了?我今天就是来跟他评评这个理。
你们说,他在成为别人的女婿前,首先是不是我大哥的儿子?就算后来结了婚,也还是我大哥的儿子!要不是我今天来,还不知道这小子在城里是住这么好的花园小区里。真是替我的大哥感到不值。
邻居们纷纷张大了嘴巴,面面相觑。沉默了一会,便丢下刘老头,各自摇头走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