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为自己心理想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内容解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内容解析

作者: 吴李琴心理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09:31 被阅读0次

在第一次咨询中,蛤蟆先生获得了一个金句:“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它是咨询的一个基本态度,也是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改变的唯一前提是认识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儿童状态、成人状态和父母状态。

每个人内在都住着一个小孩,他/她是随性的,想干嘛就干嘛,情绪化的,不用负责任,只要依赖他人。在恋爱中,我们就变成了小孩子一样,需要对方喂东西给自己吃,需要有肩膀来靠一靠,心理学上叫“退行”。

成人状态的自我,是有担当的,理性协调的,灵活应变,有获得资源的能力,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还有一种状态是父母状态,我们是社会中的人,偶尔需要念念“紧箍咒”,做事做人要有一定的边界,让生命细水常流。

心理成熟的人,可以在这三种状态间不断灵活切换,在不同的情境里呈现适宜的状态。通过心理咨询,得了抑郁的蛤蟆先生渐渐学会从一贯的儿童状态进入成人状态。

人的心理成长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赖他人,第二阶段是独立自主,第三阶段是合作共赢。

在依赖阶段的人需要养育者,一般是自己的父母来帮衬自己,为自己做主、做决策,因为自己没办法去负责任,太弱小了。在他的内心里面是“我不好,你好”,所以要仰仗他人。

第二阶段独立阶段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当家做主了,我可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我的事儿我说了算,不用你在边上来指点我了。心理咨询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来访者从依赖、被动、失去主权的心理跨越到独立的位置,这样他就能面对自己当前的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也有一些人是“假独立”,他会通过贬低、指责他人来抬高自己、凸显自己,其实是自己不接受的、否定的部分投射到了他人身上,说到底自己还是没有“立”起来。在他们的心里是“我好、你不好”。书中的獾总是会指责、贬低蛤蟆,他就是这样的心理。

第三阶段的心态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思维。他知道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也允许他人做他们自己,能尊重彼此间的差异,同时也能找到共同的目标、理想和追求。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走完这三个阶段的人,既享受与人联结的温暖,也喜欢独立自主做自己。

蛤蟆先生从患了抑郁症到恢复健康,和他朋友一开始的错误对待和后来的正向支持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支持系统对每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它是指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的重要他人。作为一个人的情感支持系统,在当事人受到被霸凌、转校、高考落榜、失恋、失业、搬家、离婚等的重大人生变故时,能够及时的以当事人可以接受的方式给予关心和照顾,让其尽快走出失意和迷茫。

有些时候,不是压力事件本身压倒了当事人,而是当他需要身边人的情感支持时,不但没有得到正向的回应,反而是被错误的对待,于是,这就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结一下,有了心理问题去做心理咨询,需要你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就是你自己想改变,咨询过程主要是帮助你从依赖心理跨越到独立位置,从孩子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进入到成人自我状态,并能在不同情境中自由切换,另外,咨询师会帮助你建立好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内容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fg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