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东开背经8:七处征心之执心潜伏根里
标题2:背诵楞严经,执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
要背诵的这段经文如下: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 ,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否?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注音:如我思忖cǔn,取琉liú璃lí碗,分明瞩zhǔ外。
感觉坐得头昏脑胀,眼花目眩,呆傻发蔫,尤其是自己背诵时,不知什么时候就溜号了,再回来时竟然又能接得上,现在回顾起来还挺可乐的。哎!百尺竿头,不能松懈呀!
这句“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就没有理解,到底什么是“不得成随”啊?是不是指的“彼根随见,随即分别”呢?阿难尊者,多闻第一,总是能有新的见解,现在又带领我们开始关注眼根,我有点跟不上了。
是啊,又不在内,又不在外,眼见“兜罗绵手”,心还可以分别,那么心究竟在哪呢?我也试着直心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我的思维想法是,眼球结构类似于透镜,感光后成像,那么这些信号传递给神经突触,最后传递给大脑了。人体的神经网络是遍布全身的,所以就感知到了这些“眼耳鼻舌身”传递的信息,至于中间怎么回事就不知道了。照这么看来,大脑和眼睛之间不是直接连接的,中间还有传递机构,那么发生作用的是不是这个眼睛附近的神经末梢呢?我猜想神经末梢只负责传递信号,可能不发生作用,也可能此处有病变的人会产生影响。
可是如何把我的认知中的神经末梢、大脑来理解“心”和“眼根”呢?我就更不懂了。什么是“心”啊?想一想之前经文中的文字:“汝之心灵,一切明了。”、“汝眼见时,心分别否?”、“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那么此处征心征的是可以“生爱乐”,可以“分别”,可以“一切明了”的某种或实或虚的实体或虚体。我要拿什么作类比呢?在实体上去想,仿佛机器人的智能芯片相对于这个机器人来说像“心”,但是相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物质。要是想去寻找这个活生生的人的那个“生爱乐”的心的处所,恐怕不合适。虚体上去想,似乎就连“爱乐”、“明了”、“分别”这样的词汇需要全部重新定义方才能理清头绪。也许去想这件事本身就是没有结果的,就好像梦里的人怎么醒呢?我从出生到现在坐在这个房间里,我和我心里的那个世界好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来想去,“征心”这件事用“梦醒”来作类比,似乎还像那么一回事儿。
我已经筋疲力竭,想不动了,还是再来顺一顺经文吧。
经文似乎也顺不下去,佛的境界和阿难的境界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话,来看这句“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一个人既然开口说话了,就必然伴随着一个缺陷,就有所依!原来如来是一直在苦口婆心地陪着阿难聊东聊西啊!此刻刚刚好,或许再多说一句都是多余的!
哈哈,还是要接着说,来都来了,哪有那么多刚刚好!
我也慢慢学,如果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征心这段经文,第一段破“执心在内”可以让思路不再局限,上一段的破“执心在外”可以把跳出去的心收回来,这一段似乎又要回到这个问题本身了,告诉我们又不能局限于这个问题,不要在眼根附近打妄想。 百转千回,心就是空不了。佛法不离世间觉,但可以灵活变通啊,告诉自己不着急,有点耐心,学着像佛陀一样思考。如果看不见眼睛会怎么样,如果看得见又会怎么样,终有一天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