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喜欢的我的奋斗想法
【创业直播第一弹】我的创意:帮助所有新产品解决寻找种子用户难的问

【创业直播第一弹】我的创意:帮助所有新产品解决寻找种子用户难的问

作者: 种子实验室李刚 | 来源:发表于2015-07-06 17:01 被阅读4155次

    背景(查看我上一篇文章http://www.jianshu.com/p/14338571a55b):

    想这么玩一次「创业直播」,玩是说直播这种方式,创业还得认真。这次实践可能经历一个较长周期,如果有围观的朋友,希望耐心等待更新。另外这算是我第二次创业,刚刚开始筹备,所以我会认真对待。

    这次实践中,我会针对整个创业过程的每一个阶段进行直播(准确讲应该是延播)。包括但不限于:

    • 创意是什么?怎么来的?
    • 准备BP(商业计划书)
    • 参加路演
    • 投资人沟通
    • 组建团队
    • 开发产品
    • 产品上线运营

    这次实践可能会一帆风顺,那么我就是一个英雄(此处应该有掌声,害羞)。我也很有可能会挂在上面的任何一步当中,粉身碎骨。不管怎样,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你会在这次实践中收获到:

    如果你是创业者或者准备创业的:

    那么你可以了解一个完整的创业过程是怎样的。少看点成功的励志故事,尤其像阿里这样的传奇,乔布斯这样的神话。他们都是成功的在告诉你成功的事实,事实证明这些都是模仿不来的,所以还不如围观一次实实在在的创业过程。

    如果你是投资人

    那么你可以选择投资我,投资我的团队,投资我的项目。当然你也可以了解草根创业者是多么的不容易…没事大方点,不要一到QA环节就问创业者「如果BAT做你要做的事,那你怎么办」,多理解支持靠谱的创业者。

    如果你是路人,那么你可以安静的做个美男子。没事吐槽几句,嘲笑几句消遣消遣,看看笑话还是很有意思的。

    说明一下:这是一次纯粹个人性质的创业直播,没有舞台,没有媒体。

    目的有三个:

    1、分享一次真实的创业过程

    2、体验一次没人玩过的「直播创业」

    3、把这次创业做成

    感谢cuminflea提的建议:

    我也觉得“直播”创业过程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不过我觉得更应该直播的是讨论,思考,甚至是实现的过程,比如把参与者定期的抱团讨论通过podcast放出来。因为如果旁观者只看到结果可能会不懂,不感兴趣,但讨论时的头脑风暴,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大家对目标的疑惑,改进,坚持等等总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另外这种形式还可以收集大家对每一期节目的想法,并在接下来的讨论和实现中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样实际上是这么一个大群体共同推进了这个项目。就有点像一种思维上的众筹。

    所以,我希望各位和我有更多互动。


    OK,背景介绍完毕,今天第一篇来说说我那所谓的「创意」。

    「创意」这个词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渐渐变成一个富有争议的词汇,特别是在创业圈子里。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再仔细问问,就没有下文了。听「我有个创意」多了,很多创业者都不好意思这么对投资人说了。然后就变成这样:我有一个创意,我有运营人员,我有渠道资源,现在就差个CTO/程序员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创始人/产品也渐渐被标榜上「不靠谱」的标签。不过说句实在话,现在互联网技术人员确实紧缺。

    下面说说我的产品设想,也就是创意。然后再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思考这个创意的。

    一句话描述它:帮助所有新产品解决寻找种子用户难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一句话有时候很难将事情描述清楚,但是至少要让人听了之后知道你大概是要做什么样的一件事。我做到了吗?上面那句「帮助所有新产品解决寻找种子用户难的问题」其实只把我的一半想法表达出来。结合思考的过程我详细的描述一下。

    事情还得追溯到2014年3月份,那是一个冷不冷暖不暖的季节,也是我决定离职开始第一次创业的季节。我对着那刚刚出炉的热乎乎的第一版产品,深深的陷入毫无头绪的思考。很明显,我是在思考我的第一批用户从哪里来,那时候没钱,没公司,没员工,加上我只有光秃秃的3个人,还都是“联合创始人”,而且最TM头疼的是我们三都TM是做技术的。也许很多创始人会羡慕我们前期能有技术人员,其实他不懂技术创始人也有自己的痛。

    那么该怎么办呢?产品都有了,再烂也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怎么推广?怎么获取我的第一批用户?自然而然第一个想到的是Google。现在就输入关键字「种子用户」看一下:

    googlegoogle

    「怎样解决冷启动」、「怎样找到种子用户」、「怎样抓住种子用户」...基本上我想问的问题这里都有。当时也没多想,先学习学习别人怎么做的再说。看了一些案例后,一边拍手叫绝,都TM太经典了,一边掂量着自己也可以试试这些推广方式。

    事实证明:事后总结简单,事前实践困难。所有经验只能参考,不可模仿。所以总结起来就是:每一款初创产品,都会需要创始团队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寻找第一批用户,绝大部分人可能都尝试过通过知乎/Quora寻找到一个快速增长的捷径。每一个创始人都希望产品能通过粉丝营销、口碑传播,兜了一大圈回到原点,发现还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做。

    第一轮创业,在比较前期运营用户的过程中,试图快速增长用户做过的总结和实践:

    第一阶段,属于妄想阶段。常常把所谓的「粉丝营销」、「口碑传播」挂在嘴边。说白一点就是不花钱想弄一大批用户,具体做了哪些就不展开说了,因为不靠谱,没什么价值。

    第二阶段,知道了上面的坑,人开始稍微变理性,也确实花心思去做了。QQ群,微信,微博,论坛,贴吧开始写软文,效果很差,原因是打动用户成本越来越高。买过自动加微信工具,效率太低,被封号,呵呵。

    第三阶段,冷静思考,学习方法,也愿意尝试花钱去做一些推广,去学习和了解行业内的做法,下图忘了是从哪里收集的,反正是有些作用的。


    taodiandiantaodiandian

    接着整理了这些,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除了花钱尝试了CPC/CPA(题外话,此方式建议中后期使用,前期在做好产品和服务前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11
    22

    第四阶段,迎来用户数的迅速增长,有人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了。其实这阶段用了最土最笨的方式:地推。地推也是需要讲究策略,以后再来细说。这过程前前后后折腾了将近8-9个月,才算真正步入正轨。互联网创业公司讲究的是一个快,唯快不破。「取号啦」经历这么长时间,大难不死也真是个奇迹,至少能活着。

    也是因为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我常常深夜思考怎么去拉来用户,这给我留下非常痛苦的记忆。在和众多创始人沟通后,我发现不仅仅是我一个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一次我打算做一款产品来帮助初创企业的初创产品,解决初期获取种子用户难的问题。

    人人都知道不要创造伪需求,伪需求是被创造的,需求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去挖掘真正的用户需求。我认为在寻找种子用户的过程中,我需要花很长时间很多精力才能将我的产品送到真正需要我的用户手机中。我的需求有了,那么别人有这样的需求吗?去调研去交流,我相信也是有的。整个创意过程就是这么诞生的,总结一下:创意(其实是需求)来源于自己,验证于调研。

    此处希望得到你的反馈,点击我头像查看我资料,然后点击微信关注「打开脑洞」回复「tp」参与一个在线投票,只有两个问题。

    在确认要做这样的事情后,我第一时间注册了域名seederslab.com(种子用户实验室),买了阿里云的云服务器,并且迅速把Landing Page做好。这是我拿手的事,整个过程就是快快快,爽爽爽。如果有需要了解注册域名,备案,服务器等信息的,后台给我留言,如果人多,我就写篇文章详细的说。

    我非常想听到你的想法和建议,也非常愿意回答你的问题。可以直接留言,也可以在群里提问。

    下一篇就到BP(商业计划书了),一般来讲这些都是机密,只有投资人才能看到。所以如果有兴趣千万不要错过。之前有写过一篇和BP相关的文章「创业者怎样在路演中脱颖而出」,点击我头像查看我资料,然后点击微信关注「打开脑洞」,回复「003」可阅读。我会继续把文章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注我的简书或者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更新通知。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2ae697f4a3ff:@openbrain 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思考一下, 我需要注册一个我没接触过的产品, 我可能可以从这个产品里赚点零花钱. 这个产品里有很多其他新鲜的APP, 我要挑两个我喜欢的注册了进去看看, 然后再回来写体验. 试想一下, 我会不厌其烦乐此不疲的这样做么?
        重新审视一下需求, 其实发现真正有这些需求的人真的很少. 估计也就在产品圈和技术圈的一小部分人会比较看好, 实际上针对性还是满强的.
        首先需要确定运营方向吧. 个人认为撒网肯定不会有好效果. 而且现在用户们经历了各种红包和免单这种0成本金钱刺激之后, 是不是对这种肯定不会太大额度的/还需要付出时间精力才能得到的奖励有积极的反应. 我觉得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种子实验室李刚:@Haof 已经修复了,欢迎申请 ;-)
      • 种子实验室李刚:@Is排骨 你前面半段的观点和我是一致的,后半部分关于如何运营确实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前期肯定是因为不算小额的金钱奖励吸引用户,后续的话运营其实是类似知乎的模式,即写体验报告也是一种自身品牌和影响力的提升,我们也希望能出现更多更有角度的体验报告来展现用户的独特视角,就和知乎大V比较类似。说的不是非常清晰,不知是否能理解。
      • 2ae697f4a3ff:@openbrain 我觉得前期 用户是不是天使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难回答... 作为一个新产品, 愿意进入这个平台的人, 一般都不会质量很低, 最次最次也是抱着好奇心来的. 至于有没有必要执着于去判断一些用户是不是天使, 个人感觉有点本末倒置了, 如果用户能为产品提供帮助, 或多或少都好, 产品方自然冷暖自知.
        除了机制我更好奇如何运营这款产品, 要知道大多数用户是不会抱着对尚未完善的产品的好奇心来为他们提供意见, 而单纯的宣传奖励制度又容易把平台的环境搞烂. 不知道作者对这方面有没有考虑.
      • 种子实验室李刚:@Haof 感谢提醒,一会去修改 ;-)
      • 种子实验室李刚:@Is排骨 @JohnSmith 昨天一天都在外面交流,看样子错过了这边的讨论...抱歉。

        看得出来,两位都是非常追求极致的。seederslab(简称SL)定位是:

        第一次传播:「种子用户实验室」平台推送新产品给所有注册用户,假设是1000,如果是100,000,10,000,000会怎样?
        第二次传播:挑选最合适的100位「种子」,体验产品并产生高质量报告,并在朋友圈扩散,这100位可以得到依支持情况不等的赏金。
        第三次传播:产品永久展示在「种子用户实验室」平台,优秀产品得到平台推荐。

        ---

        当然前期会存在一系列问题:
        被选中的人是不是真正的产品天使用户,短期内是无法解决。后期每一个用户会加上「标签」,如「社交」、「工具」来区别用户。再通过产品属性来选择合适的用户来体验产品,至少可以比较接近天使用户。
      • 昆言昆语:种子用户实验室网站注册不支持我的手机号,我是178的, :blush:
      • 2ae697f4a3ff:@JohnSmith 为什么能做好...这就只有等作者现身了 0_0
        至独特嘛, 因为在这个平台的供需关系比较特殊. "建议"这种服务太抽象了, 又是完全线上的东西. 并且不可能提供一个完全明码标价的方式, 与其说这样更好, 不如说只能这样...
      • JohnSmith:@Is排骨 其实那两个问题不是用来质疑你的观点的,我赞同你的方案的细节。可是这个只是一个奖赏机制的框架,与「天使用户」没太大关系,拿来给猪八戒、威客用他们也很需要,这只是一例。包括结合作者团队的技术属性,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这个机制做这个领域很独特?为什么你的团队能做好这个领域?(当然,其实现在这个机制的思路是你的,也许作者的想法并不一样,但这两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可以问,换成作者想用的那个机制)
      • 2ae697f4a3ff:@JohnSmith 好吧, 优势可能漏了一点, 还有内容``` 虽然内容这项不算平台本身具备的, 但是也可以作为优势, 嗯 0_0
        乐观的设想一下, 如果机制上的设计很完善, 那么平台本身能具备的就都具备了(机制完善可以囊括在服务里), 又是蓝海市场(品牌), 只要推广做的够到位前景应该不错~
      • 2ae697f4a3ff:@JohnSmith 因为如果是由产品提供方(B)来选取哪些有用, 并赋予奖励, 这会引导用户(A)更多的向B提供有效信息, 至于如何判定是否是天使用户可以根据B的反馈, 毕竟B才是对产品最上心的人.
        优势自然是先入为主的品牌效应, 这个平台虽然市场不很大但毕竟是蓝海. 网络产品尤其是平台类的产品核心优势无非两点, 品牌/服务.
        我之所以提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谁/如何来决定哪条评论是有用的]和[需要以什么样的交付过程来确保A可以获得应得的收益]这两点主要就是一个平台的机制问题. 平台类产品需要做的主要就是保证平台的用户能够得到充分的交流, 同时如果平台可以产生交易, 要设立一个机制来确保双方/多方用户的权利和利益.
        既然在这个平台内需求来自B, 那么A的服务是否有帮助由B来判定是合理的. 但是单纯由B来判定和执行奖励又会损害到A的权益. 此时平台需要在过程介入一些机制来保护A, 同时又不会额外侵蚀B或者由于设立门槛过高导致B的成本过高. 我认为这才是值得深思熟虑的地方.
      • JohnSmith:@Is排骨 是的,我理解你是说平台本身没有任何倾向性,由B来决定奖励怎样的行为(所以「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谁/如何来决定哪条评论是有用的」这个应该不是问题)。我也很赞成你这个思路。不过假如这个问题都被抽象成这样了,这个机制为什么用来做天使用户就好呢?那作者来做这个平台的优势又在哪呢?(前提是顺着你的思路走)
      • 2ae697f4a3ff:@openbrain @JohnSmith 看了下, 我觉得应该是不用任何软性硬性的条件限制/引导用户(以下简称A)言论, 在自由言论下, 被产品提供方(以下简称B)采纳的言论获得奖励.
        也就是说, 在这个平台上, B成为需求方, A成为服务方, 而需求方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服务, 并赋予服务方酬劳. 而此时的服务成本也非常低, 同时因为如果A对B的产品感兴趣, 脱离平台之后A又成为需求方, B又成为服务方, 意味着最终实现的, 或者说这个平台的最终目标是, 聚集一批有相同需求的A来通过B为自己打造满意的产品, 这样就同时解决了A和B双方的需求.
        如果按照上面的思路发展,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谁/如何来决定哪条评论是有用的, 又是需要以什么样的交付过程来确保A可以获得应得的收益.

        以上如有问题欢迎展开讨论~
      • 种子实验室李刚:@JohnSmith 我和你的思路不一致。你的想法太侧重新产品了,也太过于完美了。seederslab也要考虑用户本身的参与积极性,如果变成找bug,比较困难,收入也会困难。个人愚见。
      • JohnSmith:@openbrain 我随便想了下,如果是我来运营的话,思路上可能会尽量往我最终想要的地方——天使用户靠。或者天使用户对产品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是打磨产品,多过传播价值。那可能我鼓励的行为不是你的文章被多少多少人分享了,也不是你分析的多么全面多么专业,而可能是找到1个 bug 1块钱,提出 1 个被采纳的改进建议 10 块钱这个样子(举个例子)。

        你目前的预估中,这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是运营吗?
      • 种子实验室李刚:@JohnSmith 欢迎持续关注,您提的问题都很好。
      • 种子实验室李刚:@JohnSmith 新产品根据seederslab自身用户量会越来越接近目标用户
      • 种子实验室李刚:@JohnSmith
        0、现在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看文章都不能有半点广告软文迹象,不然就“广告狗,取关”....所以现在写文章也养成避免广告嫌疑的习惯,所以没有加完整链接。
        1、我是这样看待金钱激励的。好的产出就应该有回报,如果是我运营知乎,对于好的回答我会有金钱回报,前提是基于好的商业模式。seederslab后期会收产品方钱,用来鼓励用户创造更好的产品体验报告/改进建议。产品差,seederslab是鼓励用户说出来,促进产品改进。所以用户可大胆吐槽。
        2、前期在seederslab本身没有一定用户量的时候,直接筛选出产品的目标用户是比较困难的,此时seederslab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就是促进产品改进以及社交媒体传播。后期会对用户进行兴趣方向分类,以达到越来越接近产品的目标用户。
        3、对的,所以运营会非常重要。运作模式注定不能解决自身冷启动问题。

        谢谢提醒,bug,-_-#
      • JohnSmith:纠正下,我目前看到的激励有三个:金钱(每个人都爱),产品大V(IT 蝗虫的最爱),新产品体验权(对产品有价值的天使用户爱)。可不可以有所侧重呢?找到有价值用户,剔除无价值用户,两者都挺难的。
      • JohnSmith:0. 怎么着你也应该把你的网址加个链接吧。
        1. 产品体验这件事现在已经很不纯粹了,PM 岗位那么多,不少人写产品体验已经不是出于爱好了。如果再加上金钱激励,说不定会演变为软文平台。
        2. 天使用户还是 IT 蝗虫,目前我看到的产品层的宣传特点就是金钱激励,你觉得能筛选到对的人吗?
        3. 新产品体验权,要么就是良性循环要么就是恶性循环(不过这个针对的不是用户而是产品提供方),用你这个产品能解决你自己的冷启动问题吗?

        我是一个 Web Developer,landing page 还可以~(那个页面有 13 个 您,1 个你,不是故意的吧)
      • Jarvis:略苍白,祝福了

      本文标题:【创业直播第一弹】我的创意:帮助所有新产品解决寻找种子用户难的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my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