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支持国漫的初心,加之各大媒体的高度评价,去影院刷了一遍《哪吒》电影。总体观感还不错。
相信儿时看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的老朋友们会轻松地发现,新版在故事逻辑和人物细节上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动。整个故事情节均是围绕着重重“矛盾”展开,场场虐心,引人入胜。
首先是哪吒身世的矛盾。《魔童篇》使用了“混元珠”炼化的“魔丸”与“灵珠”两个相生相克的媒介作为故事冲突的源头。原本应为灵珠降世的哪吒,却由于灵珠被掉包,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即将为祸人间的“魔丸”。逆于人物英雄形象的故事背景引发了观影者对后续情节发展的好奇心。相较于传统肉球出生的背景设置,确实高明了几分。
第二是哪吒心理状态的矛盾。虽为魔丸降世,天生神力,性情顽劣,却依旧怀着想被世人认可,成为英雄的侠义之心。然而,内心的期待与现实的冲突,使得少不更事的哪吒内心极度失落,从而激化了他对世人的憎恶。后期哪吒遇到了“唯一的朋友”敖丙,却不想这唯一的朋友却是天生的死对头。这些激烈的冲突让观影者既心疼,又无奈。
第三是三太子敖丙心理状态的矛盾。敖丙为灵珠转世,天生怀有救世济民的侠义之心。当他遇到虽生性冲动但内心正直的哪吒,命运的连接让他认为遇到了人生的知己。可是,他灵珠的身份本就是“偷”来的,加上他所肩负的整个龙族的使命,强烈违背了他的本心。相比《哪吒闹海》中性情跋扈的三太子,《魔童篇》中敖丙的形象更为丰满,矛盾体质更加牵引着观影者的内心。
第四是“魔丸”与“灵珠”的矛盾。“魔丸”与“灵珠”本是一体,却被元始天尊强行提炼成两种属性相反的物件,这本就是一种迷惑行为。加上二者被强行调换,更加深了其矛盾属性。故事的结局以“魔丸”与“灵珠”的结合,共同抵抗了“天劫”,成功化解了所有的矛盾。当然这一切少不了一个关键物件——乾坤圈。也许这就是元始天尊的化解方式吧。
第五是李靖夫妇心理状态的矛盾。李靖夫妇虽知儿子是天生的魔头,但却抵不过人天性中的舐犊之情。他们保住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儿子逆天改命,李靖去找元始天尊寻求化解之法,得知天命无法化解,宁愿牺牲自己也想保住孩子的一条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小哪吒的寿命只有3年。他们希望让哪吒努力锻炼成为民除害的英雄,却又希望儿子在有限的生命里快乐的成长。这种感情真实而无奈,自然地引发观影者的共鸣,潸然泪下。
其他矛盾。太乙真人高深的道行与其肥胖的身材和逗比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冲突,加上搞笑的配音,成功博得了全场最多的笑声。哪吒母亲也一改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柔弱顺从的形象。性情爽快,武力高强,在夫君不在时毅然承担起保家卫民的重责。风火轮更是刷新了大家的三观。将风火轮的原型设计为一头猪与太乙真人相配,还是一头会镜头回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的猪,这脑洞也是没谁了。
关于动画设计。在视觉效果上最令我震撼的一段是哪吒、敖丙、太乙和申公豹四人打斗的场景。对于外行而言,绚丽感和流畅度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制作者在此花费的心思可见一斑。当然,吹毛求疵地说,除了哪吒以外,其他人物的表情少了一些生动和自然,希望能更有进步吧。
关于彩蛋。个人认为三个彩蛋的设置是比较成功的。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引出了后续制片方将会着手《封神榜》故事系列的创作。一方面是对哪吒后续发展的交代,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看到了国人将中华神话故事作为素材,制作中国特色的动画大片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忽略部分细节的推敲,故事整体和人物形象均较好地实现了矛盾的冲突与融合,在国漫中是一部较为成熟的走心之作。虽说还有些许差距,但国漫近年来的突飞猛进让中国观影者看到了国漫崛起的希望。观众与媒体为《魔童篇》打下的高评分,一部分是对作品的肯定,另一部分也是对制片方用心与努力的嘉奖与鼓励。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相信凭借着中国艺术人士的不懈努力,中华文化必将通过优秀的影视艺术,走向世界,广为传播。
以上均为个人见解,不喜勿喷O(* ̄︶ ̄*)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