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海拾贝课例初中语文
《荷叶.母亲》余映潮课堂实录

《荷叶.母亲》余映潮课堂实录

作者: 一身书生气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19:05 被阅读143次

    师:请把书打开,我们今天学习冰心先生的《荷叶母亲》,咱们首先熟悉课文,慢慢地、轻声地、自由地朗读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看着同学们刚才读书的神态,我想大家已经进入到课文里去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屏幕。了解一下作者。

    学生齐读——冰心,女,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

    师:请把“母爱、自然、童心”六个字旁批在课题旁边。(静候30秒)好的,下面有一个“默思静想”的学习过程,尝试一下“术语点评”的学习方法。什么是术语点评?很简单。所谓术语,在咱们的课堂上。就是语文的话语。比如说,这个结尾是文章的高潮,比如你们老师常常给你们讲的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都是语文的术语。现在默读课文,拿起笔,对课文进行发现。哪个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好,我再举一个例子,在这篇课文里,2、3两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从全文的构思来讲,是插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因为莲花所以作者展开了联想。“联想”两个字也是术语。好,开始动作。

    (静候近两分钟)

    师:好,咱们来尝试一下。

    (一学生举手起立)

    师:好,谢谢!

    生1:8、9两段,触景生情

    师:前面是景,后面是情,行,谢谢你!

    生2:我认为最后一段,升华了主题,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

    师:继续说,中心是什么?

    生2:本文歌颂的是母爱的伟大。

    师:注意,她用了一个关键的词——升华。升华的含义是什么?

    生2:把一篇文章的中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就叫升华。

    师:很快地、急剧地,从普通的事物中提炼出来叫做升华。概括得很好,谢谢你!

    生3:第4节,写白莲谢了,衬托出红莲开得非常旺。

    师:烘托的作用,很好。白莲谢了,出现了描写的主体,就是红莲。

    生4:最后一段,是对本文的总结,是以物寓人,借物抒情。对红莲的描写来烘托母爱,抒发情感。

    师:好,借物抒情。

    生5:大家看第6节,有一个省略号,它可以使我们展开联想。

    师:这个省略号让我来体会的话,也许就是作者的一个慷慨,她看见荷叶倾侧下来,为红莲挡住了大雨。那么你用了什么术语啊?

    生5:是展开联想。

    师:或者是让我们发挥想象。谢谢。

    生6:第4节一段话——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句话为后文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埋下伏笔。

    师!这儿还用了一个术语——“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白描,一笔就勾勒出了红莲的形象。

    生7: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用了反问。

    师:念一下。

    (生念。)

    师:解释一下术语。

    生7:反问。

    师: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还有呢?心中的雨点来了——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生7:比喻。

    生8:大家看第3节——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写了三蒂莲,又写了三姐妹,用了比喻。

    师:这里是以花喻人,那么后面全部是以花喻人。发现得很好。谢谢。

    生9:第一小节虽然很短。但起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师:还可用一个术语,人家一开始就写莲花——哎,开门见山。那么和结尾照应,卒章显志了。

    生10:第4节,写了白莲,也写了红莲将要盛开,白和红的对比显得红莲更有生机,为下文蓄势。

    师:她用了一个术语,很高雅——蓄势。这两个字怎么写?哎,对了。所谓蓄势就是前面的内容好好地写,满满地写,生动地写,写足了,为后面升华文章的主题服务。行,谢谢你!咱们来小结一下——

    屏幕显示!

    以物喻人写物抒情

    融情于景一线串珠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巧妙穿插生动照应

    师解释“一线串珠”:就是线索。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呢?很明显,红莲就是线索,它贯串全文;如果深一点看,作者的心情也是一条线索,贯串在文章的主要部分。

    老师强调:用语文的术语读文章是一种习惯,读任何文章都要这么去想,这么去看。

    好,我们继续,学用一下“课文集美”的方法。

    (屏幕显示要求——

    从课文的4-7段里选句子,组合起来,放在下面两段话的前面,形成一篇微型美文。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读冰心的文章要注意,用温婉的语调。

    (学生齐读。)

    师:刚才朗读的弱点在于速度,读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快是读不出来的。

    (范读后学生再读。)

    师:我们把最后两段再体会一下,注意速度。

    (范读)

    师强调:很抒情,很轻柔。

    (学生齐读。)

    师:下一个动作,拿起笔勾画几个句子,和刚才朗读的8、9两段连起来。

    (师巡视,慢慢地,认真地看学生的勾画。估计发现了问题——)

    师:根据老师的意见再修正一下:第一,以红莲为主积累句子,白莲的都不需要;第二,作适当的调整,句子之间尽量联系紧密。 (静候半分钟左右。)

    师:好,你来读一下自己的创作。

    生1: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展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响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师:我觉得很满意,有背景的设置——雨,有主体的形象——红莲,有作者的心情的表达,那就是融情入景。保持了原文的思路。谢谢你!谁再来——嗯,两位同学的思路差不多,比老师选的要好。好在观照到了心情的描写,老师就没有。你们看——(屏幕显示,少了心理描写的几句。学生齐读。)

    这么长的文章变成这么短了,这就是“课文集美”,这种方法,你们平时其实用得很多,平时读书的摘抄就是这种方法。

    最后我们实践一下“妙点揣摩”的方法。这是欣赏方法。把我们的视点集中在最后一段话中,说一说它好在哪里,妙在何处。

    (学生静静地思考,约两分钟)

    生1:两个修辞,一种是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最后一句是反问。

    师:嗯,作者修辞手法用得好。她欣赏得也好。

    生2: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爱的伟大,而且在最后两句话中用了反问的手法,语调也非常好。

    生3:我觉得是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师:伟大的母爱,无私的母爱,博大的母爱,都给写出来了。这句话其实是全文的眼,全文的主题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妙在思路的安排。

    生4:这段还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点。

    生5:篇末点题。

    师:再加上四个字,直抒胸臆。还表现出句式的美。你们看,母亲啊——这是呼告。请旁批。还有——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人称变化了,直接抒情。

    生6:第二人称将感情抒发得更淋漓尽致。

    师:她看出了人称变化的好处。还有?

    生7:在下雨的时候,荷叶保护着红莲,就像母亲保护着“我”一样,作者借用了荷叶来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这是画龙点睛。

    师:她又运用了一个术语——画龙点睛。很好。我们来小结一下:

    (屏幕显示——

    比喻之美句式之美

    抒情之美点题之美

    升华之美虚实之美)

    师:最后一个“虚实之美”,我给大家讲析一下。什么是虚?有些事物看不见摸不到,比如说气味,比如说母爱,我们能感受到但看不到。作者用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这样的实实在在的事,来比喻伟大的母爱,就将母爱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虚实美。

    好,这节课。我们做了三件事:

    (屏幕显示

    全篇术语点评

    局部课文集美

    细部妙点揣摩)

    希望这些方法对大家有用。谢谢!下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叶.母亲》余映潮课堂实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sm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