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参加赵周老师的好父母在线课已经超过半个月的时间了,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反复听了几遍学习的内容,感觉听一次有一次的收获。今天就将我在践行七要素之第一要素目标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总结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46793/d56bb2ec11736e12.png)
我们不愿孩子成长为“我们心中的孩子”,也不愿意孩子成长为“未来多少年以后”他们自己不喜欢的自己!!!
把孩子交给专业的老师去教育。
在学校有老师、有规矩、有规律、有同学、有氛围,肯定比待在家里好。再说,让我们去教,我们也不专业呀?!
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最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安静的环境、新式的桌椅、多样的网课、以及最好的教学辅材,剩下的就是一副严肃的态度,每天要按照要求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内容,再不济我陪着你一起,你不玩,你看我也没有玩。
做父母的想尽了办法,为孩子的学习不停地努力,到最终也只是“为学习”。
我们的家庭环境是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从来不反对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也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作为一项核心去看待,毕竟只要健康成长,智力在线,思维到位,能够解决遇到的生活和工作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01 目标的寻找:感受不同 得出相同
以上是这些年来,对待孩子成长的一些思想片段。也可以说是这些片段形成了培养孩子的底层思维逻辑,会表现在具体的事情上面。就从学习方面来讲吧,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去学习,做作业。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如意,发生过争吵、完不成既定的内容、完成了成效不理想等等。
我想用第一课的内容打一个框架,就孩子与我进行一个对比,来挖出在陪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46793/b328a239a28031f7.png)
02 目标的落地:陪伴左右 游戏心态
那对比以后,我再把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得出以下内容:
首先,设立目标,遵循SMART原则,兼顾三感:
1.基于难度,拼音采取刻意练习的对策,分解目标,每天学习一个复韵母,第二天上午教会奶奶。
2.10天以内掌握20以内不退位加减法,爸爸和他一起做,看谁做的快。
3.每天学习一个新汉字,他喜欢看绘本,我陪他念绘本,让他找出文字里认识的那个字,并圈起来,记录出数量。
我们总是习惯于固定性思维去看世界、想问题;却懒于从成长性思维去发现新大陆。惰性使然,虽然第二课赵老师讲到了这个概念,但我要说的是,这是我昨天晚上实践第一课后的第一感受——与孩子交流,自己也成长。
我们总是习惯于固定性思维去看世界、想问题;却懒于从成长性思维去发现新大陆。惰性使然,虽然第二课赵老师讲到了这个概念,但我要说的是,这是我昨天晚上实践第一课后的第一感受——与孩子交流,自己也成长。
001 故事
晚上9:00,我跟孩子说。鉴于之前咱们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小问题,咱们今天先商量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吧,如何?
看见我把内容写在了纸上,孩子从来没有经历过和他一起讨论学习目标这么正式的事情,就想,爸爸又想什么幺蛾子,“诱骗”我写作业。虽然极不情愿,还是跟我坐在了桌子旁。
准备好了之后,我就跟他说第一个目标
· 拼音,之前每天我们要学三个,你第二天都记不住;现在咱们每天学一个,第二天为了保证能记住,我们把学过的拼音交给奶奶,如何?
孩子应该还是没有进入状态,各种抓耳挠腮,小动作,脸也不往桌子上看,然后就各种问题。我为什么要教给奶奶?
我说,奶奶不会呀?
孩子就紧接着说,奶奶会呀(事实上,奶奶是不会)。
我说你把你学到的教给奶奶,让奶奶觉得你很厉害,不好吗?
孩子还在那接着说,我为什么要教给奶奶,实际上他还没有进入状态,对学习这件事它本身是抗拒的。
我有点生气,但是还强压着,以交流的口气跟他说:那我问问你,前边交给你的最近一次的复韵母是什么,你记得不?
他想了想,说:记不起来了。
我就紧接着说:你看,你教奶奶,把奶奶教会的同时,你也记住了,多好啊!
他貌似觉得有意思,勉强说,那好吧。我就再跟他确认了一下,他说好。我想第一步成功了,我就在第一个目标后边画了个对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46793/bda143836dc43183.jpg!thumbnail)
(开始时的状态)
· 数学。
我说,数学咱们定个目标,10天掌握20以内不退位加减法,然后每天的作业,爸爸和你一起做,咱俩比赛,看谁快,怎么样?
孩子明显很感兴趣。但是这时候思想的火花迸发出来了,他认真的说:还有个大问题,我每次把题算错了以后,你就会大声的说,你看你看,怎么能等于这样,怎么能等于这样?
我心里顿时特高兴,平常他在做题的时候,我明显能感觉到他会,但是他就是胡乱在那说答案,或者你让他继续,它就在那墨迹。原因出来了,原来是无声的抗拒不满情绪。
我立即察觉到自己的方式不对。就跟他说:那我们就改变个方式。那就说,这道题你能作对,刚才是不是不小心,少数了一个数,算错啦?我的语气明显比平常温柔的多。
孩子马上高兴了起来。爸爸,你太搞笑了,它就学着我的语气,以近乎夸张的表情和语气重复了一遍。我想这个问题又搞定了,然后就在后边又画了个√。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46793/231771ea8375ac00.jpg!thumbnail)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46793/1ed76042e9671dd1.jpg!thumbnail)
(孩子发表自己的不满和开心接受的状态)
· 接下来,再说汉字的事情。
我说,从今天起我们不再复习以前学过的字,咱们每天学习一个新汉字,然后念绘本的时候,把它找出来,好不好?
出乎意料,孩子进入了状态。他说:可以呀!但是笔画不能太复杂。
这个状态让我内心充满了喜悦!!!第一,他开心地接受了;第二,他发挥了他的自主性,感受到了空间和被尊重;第三,这个难度是我们共同商量的结果,让他有胜任感。
之后的实施过程,比往常顺利了很多。有几个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他的价值感爆棚,正儿八经和我在比赛,为了增强他的价值感,我给了他积极的反馈,在每道题的后边都打了分;同样,有错误的地方,虽然经过纠正答对了,但是我还是告诉他,因为你的失误,这个地方我们还有努力的空间,所以这道题不能打满分,没想到,之前他非常要强,要说他做的不好,他肯定会急。这次,他爽快的答应了。
002 喜悦
我们平常对孩子不满意,其实是自作自受。经历过这个过程,我们要做的是反问自己,你对自己满意吗?孩子虽然小,但是有他的思维逻辑,不经过沟通、不假思索的要求,只能是一厢情愿,往往还会伤害到幼小的心灵。
这一次小小的试验,不仅仅让孩子充满自信,充满自豪。也让我觉得一下子成长了太多,原来管孩子这么有趣,这样的配合,我们还会烦躁吗?
03 习惯的养成:焦虑不在 乐在其中
这一段时间,通过目标的制定,我减轻了自己每天看着孩子长大,却无法助力成长的焦虑;感受到了在家育儿的成就。收获了很多:
001 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孩子的参与感更强,每天到点都会主动叫我一起去执行目标。
002 对于我来说,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践行目标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那种以前存在的焦虑感已然被积极的做事所取代,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一种成就感非常强的事情,所以每天都会坚持快乐地去做。
003 通过目标的践行。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提升,他会认真去读绘本,在绘本中找新的字,然后让我把笔画给他写出来,每天练习写三个字。
最后的感悟:目标的追求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目标长远一些、具体一些,让人能够像感知秒针的滴答作响一样,感知到自己在践行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