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介|《大教堂》: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城

作者: 王栩的文字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14:59 被阅读0次

文/王栩

(作品:《大教堂》[美]雷蒙德·卡佛 肖铁 收录于《大教堂》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

“这个正赶来到我家过夜的盲人是我妻子的一个老朋友”。一句平淡的陈述,准确的可以窥见内在的疏离。它不会让“我”产生什么热情因为“我又不认识他”。疏离并非小说中“我”对待妻子的老朋友的态度,疏离是“我”同外界的一切保持的距离。哪怕这个盲人正带着一股子热情前来热情集聚在“赶来”的兴头和姿态上也无法令“我”从中感受到丝毫热情带来的快乐。

“我”对盲人的印象留下的成见不是针对这一罹患残疾的人群它恰恰反映出“我”那恒固的玩世不恭的性情。卡佛塑造出“我”这种类型的人物在自我封闭的心境里同生活乃至于身边的亲人做着坚拒感情般的对立。

这样的对立所引起的困惑在于它并不试图挑起任何冲突它就是在玩笑般的嘲弄和调侃下制造一种大家都感到不舒心、不愉快的氛围或者被称为人际的冷漠。小说里“我”是始作俑者在对妻子的过去不怀好意的回忆下让冷漠渐渐堆积在一个盲人要来“我”家过夜使“我”产生的不置可否的态度上。

“我”的回忆在小说开篇就使得色调阴郁而晦暗。妻子是如何与那个盲人认识的那个盲人对妻子的触摸妻子为此还写过一首诗都在回忆里成为一个言简义丰的故事。“我”却对这个故事不为所动可它也不曾让“我”对其生出什么反感。回忆除了让“我”觉得好玩还能有什么振奋人心的东西给“我”去体味呢?

在回忆中“我”没觉得有什么需要自责的那些故事原本就是妻子自己告诉“我”的。其实卡佛花费不少笔墨列举出“我”对妻子过去的回忆意在说明关于人物“我”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妻子的过去“我”将其回忆的充实而流畅“我”对它们的信手拈来正是它们在“我”的记忆里几乎占据了全部储存空间之体现。与之相比“我”的个人生活在与此对照的回忆里并非缺失而是匮乏的根本就不值一提。“我”讲不出自己乏味的过去就拿妻子的过去反复地加以调侃和嘲弄。调侃她写得不怎么样的诗嘲弄她曾经因为感到孤独想一死了之的冲动。这样的回忆卡佛洋洋洒洒地写出了普通人对待生活的无趣。因为无趣所以无聊。无聊才会孤独继而在孤独中将自我深深的封闭。

妻子成功的走出了孤独打开了封闭的内心。她用的方式是在盲人朋友罗伯特的建议下用磁带录下自己想说的话然后和罗伯特互寄磁带。磁带上录着他们各自的声音声音里藏着他们各自的生活。他们集讲述者和倾听者于一身用这种方式给予对方世间少有的温度以此驱散孤独的阴霾。

不再有孤独感的妻子给“我”补充了她的盲人朋友更多的细节。显然妻子对“我”讲述罗伯特的过去有着一个开放的姿态。“我”在妻子的故事里看见了一个感情真挚的盲人却难免不会怀着双目未曾失明之人对盲人的窥测。窥测尽管活跃在“我”的内心但它依然不甚友好的定格了“我”对盲人的成见。

“我觉得就像我们已经见过面似的”。罗伯特的热情带有爽朗豪放的力度。“我”除了回答一句“我也是”之外就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匮乏的个人生活注定了语言的贫瘠也给自我的封闭有了一个直观的展现。

卡佛准确地陈述着“我”和妻子招待罗伯特的整个过程。那不是一个堪称温馨的家居式的待客氛围,虽然妻子在努力营造着它。不懂待客的“我”让这场招待险些酿成了灾难。罗伯特对此毫不在意他是盲人这一点是对“我”的束手束脚、没话找话、措辞不当最好的掩饰。它是阅历丰富的罗伯特对“我”的包容。这个眼盲心亮的盲人已经从“我”那几句生硬、蹇涩的闲聊里洞悉了“我”的窘态。整晚的招待,都是妻子和罗伯特在畅叙过往“我基本上只是听着偶尔也会插两句话”。这“两句话”在妻子和罗伯特的热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为了证明“我”还在场的一种提示。很可怕的一幕家居氛围它不自然的使得置身在热情中的两个人和倍受冷落的“我”泾渭分明。没人想到调节一下聊天的气氛因为当“我不知道有什么可说的。一个字都没的说”的时候突然的沉寂让客厅的三个人一下子都陷入了没词儿的尴尬。

幸好还有一台电视可以作为缓解尴尬的媒介。正是在那上面罗伯特找到了一个帮“我”摆脱窘态的方法。说是方法也是启示。罗伯特启示“我”把电视上正在播出的关于大教堂的介绍给他描述一下,就像曾经启示“我”妻子录磁带那样学着主动与人说话来消除人际间的隔阂。在这消除孤独寻找快乐的初始阶段“我”对大教堂的描述讲得并不好可它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开始。

这个“开始”进行得较为艰难原因在于“我”什么都不信。没有信念的支撑或者无法将这一有益的尝试转化成唯一的信仰。罗伯特有了一个想法他教“我”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一座大教堂,画的时候闭上眼,在与光明的隔绝中感受它的宏伟。“我”照着去做,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无拘无束。闭上眼才能不在乎世间的一切它是卡佛所要表达的关于自我的认知。当你不在乎了不在乎是否有人愿意听听你的倾诉,不在乎你说出来的话是否会被人调侃或嘲弄你的自我就会冲破世间的一切屏障而变得坚强起来。

自我坚强的你不会再“看见”那些包裹住你的东西它们是你感受到孤独时“看见”的束缚。而孤独也不过是你封闭自我产生的幻象。消除孤独的幻象就要学会用闭上眼的自我认知来主导自己对一切都不在乎的信念当它成为一个人的唯一信仰即使坐在自己的房子里还未真正走向外界但已经是在自我的层面品尝到了走出自我封闭这一困城的喜悦了。

2022.9.24


——文中观点属于作者本人,本人文责自负,与发文平台(含各类网站、论坛、自媒体、公众号)、转载纸媒、以及他人无涉——

作者简介:王栩。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

相关文章

  • 小说评介|《大教堂》: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城

    文/王栩 (作品:《大教堂》,[美]雷蒙德·卡佛 著,肖铁 译,收录于《大教堂》,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 “...

  • 努力走出自我封闭

    寻找内心的宁静不知何时而言对我来讲是如此困难的事,大学近三年的时光全部被自己否定,自己变得很讨厌这样消极的自己。不...

  • 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在这里工作快两年了,还没有交到一个朋友,说起来有些悲哀。 店里就三个人,两位阿姨和我,两位阿姨是难已成...

  • 自我评介

    即使简书里有些人诋毁我,我不会与他们争辩,因为你无法做人人喜欢的桔子,因为有些人生来就不喜欢桔子。 我相信自己应该...

  • 小说评介|《灵山》:皈依自我的心灵之旅

    文/王栩 (作品:《灵山》,高行健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11月) “真正的行者本无目的可言,没有目的才是无上的...

  • 走出封闭的自我 打开前行的大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博学者,厚重而谦卑。周末听了两位商界大佬...

  • 2021-08-30

    如何从封闭的自我走出来 曾几何时,我的心中已经泯灭了我的...

  •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蓝袍先生》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一篇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从自我封闭到开放再到封闭的一个的成长故事。 ...

  • 【感恩日记】生命的开放-DAY5-20200327

    【能量播报】 今日金句: ✨励志-【自我成长】 你终将打开心门,走出封闭的自我,独立面对人世间的跌宕坎坷,在滚滚红...

  • 约克大教堂

    约克城很小,走没多久就到了约克大教堂,它藏在街道的尽头,这座教堂就是著名的约克大教堂了,这座大教堂于大约1230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评介|《大教堂》: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sz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