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善意,眼含悲悯,心有丘壑,腹有诗书,当你追求光明的时候,卓越在不经意间就来到了你的身边。
一堂失败的课学校里近期组织了一个“捐书换书”的活动,孩子们都非常踊跃地表示支持。可是,活动怎样组织、进行、运转、要求、协调等等细节老师却没有给予现成的方案。怎么办呢?
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几组,然后,两手一摊,说:“这事老师也没做过,你们自己想办法商量,然后每个小组都拿出一个计划书,再集体合成讨论,制定出统一方案,最后按方案执行。”
What?自己做计划书?
这可是一个大难题!从来都是听从别人指挥做事的小公主小少爷们开始的时候都有些懵圈,但很快就开始行动。有的去向家长请教,有的上网去查资料,有的还去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很快,一个个计划书都交了上来。这些非常稚嫩的计划书,有诸多的不完美,老师却任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活动过程中,状况频发,甚至还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争吵。期间,老师看着孩子们兴奋、讨论、摩擦、气恼、争吵,始终一言不发。
直到活动结束,老师才将又沮丧又难过的孩子们重新组织起来,并开始询问活动的整个过程。
孩子们刚开始的发言大多集中地反映同组成员的不友好,不团结。接着就有人提出活动出现的问题,比如换书时价值不等量,自己吃亏了,再比如,当时有一个小组的成员因为搬桌子而伤了手,却没有人过问,还有垃圾问题,书本保护问题等等。
老师将所有出现的问题一一罗列,随后,指导孩子们思考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问题,这一堂课,孩子们个个都听得非常认真,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一次又一次地热烈讨论交流,最后孩子们对于整个活动进行再一次的策划,并细心地将会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案都进行了梳理并整理成了文本记录下来,俨然就是一套完整的活动流程。
最后,孩子们希望老师能给大家一次机会,让大家再重来一次,老师却笑着摇摇头,拒绝了孩子们的请求。
他说:“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你在事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了。”
教室里在那一时刻,格外安静。老师走了好一会,孩子们还坐在座位上没有动,几个小女孩,伏在桌上,轻轻地啜泣……
这是一次失败的体验,却又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人生中,失败是常态,不是偶然。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显然比让他走进社会之后再去适应失败更可接受。他们失败之后,老师带着大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这个过程将会成为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已经推行了很多年的所谓“快乐教育”,现在许多80、90后的父母也一直认同这种“快乐教育”。这种“快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忽视了事件本身更为本质的规律——复杂性、不确定性、时机性和失败性。
成年的家长们都非常清楚,每一件事情,哪怕它再微小,都有复杂性、不确定性、时机性和失败性的特征。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学校的“书本”教育,却是单一的、规则的、安定的、长期的,它的系统化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孩子的成长。“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论调在今天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已然“土崩瓦解”。如果我们依然坐在“故纸堆”中,欣欣然地让自己的孩子只接受“课本”知识,而忽略了他们将面临的是2030、2040年的残酷社会,那么,很显然,你的孩子将来会非常非常低能和不适应。
除了书本知识,孩子还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呢?又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1 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
课本知识在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生怕越雷池一步。我一直都非常痛恨这种教育方式,记得有一年,有条题目问《三国演义》中“单骑救主”的人是谁?有个学生的答案是赵云。有个老师居然判的是“×”,问他为什么?回答居然是:答案上是赵子龙!我晕!!这样“死搬教条”的老师直接劈了才好!
好奇心是孩子最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特别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只有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孩子的探索精神才会被一点点挖掘出来,并得以延伸。
做法也非常简单,永远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要让他们去寻找,去尝试,错了也不要紧,明确告诉他们是错的,但已经接近答案了。这样一来,他们的探索欲望会更强烈,当找到答案之后,他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更强烈,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浓厚。
面对失败,他们也不再轻言放弃,因为他们发现,通过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这样不断地刺激,必将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2 敏锐的洞察力
看见别人看不到的,感知别人不能感知到的,这就是洞察力。
比如,你看见一群人在打麻将,你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有不同的性格。A每次赢钱的时候,才开始会展眉头,笑得非常开心,说明了他并不享受过程,而在意结果。
B打麻将的时候很爱说话,例如哪个同事又买了个新包了,新近又出了什么新款的裙子了,显然,她是渴望大家能够凑在一起说说话儿。
C呢,出牌很谨慎,总爱问为什么?追根究底。
D更有意思,平常不怎么打麻将,但他打麻将的时候,总要在出牌的时候用左手甩一下大钻戒,很明显,他是来炫耀的。
这些细节的洞察力和感知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
孩子们受限于他们的人生经历,很难看到或者感知到感受之外的东西,面对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信息,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正需要是积月累的观察。这听起来就是市场研究要干的事情,其实,在孩子意识感知正在形成的阶段,就潜移默化地进行训练,远比等到他成年之后再告知要强得多。另一方面,孩子的敏感和接受能力也远远超过成年人。
想要获得这种能力,如何去做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模拟训练,比如表演课本剧,举行演讲辩论赛等等。这样的活动在许多中小学都开展过,最著名的就是复旦附中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学习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舞蹈,如果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就得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挖掘它们背后的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具备了独到的眼光和观察力。
3 快速选择和判断
如果我说学校的基础教育大多是简单技能的培养,可能很多人会忍不住想抽我,但我还是要说实话:那些大部分都是简单技能。回忆一下自己所解的那些题目,解题条件和步骤,大多雷同。相对于步入社会之后你所遭遇到的人和事,你就会发觉,那都是些“简单技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来看起来比较难的东西会越来越简单。技术性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替。但是,无论技术多进步,科学多发达,只要人类存在,创新和感知体验的东西将永远无法被替代。这些东西没有规则,没有界限,只能依靠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现代的互联网经济,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新生事物,如果是你该怎么做?没有规则,我们就自己制定规则,没有路径,我们就自己探索路径。就像文章开篇的孩子们做“活动”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选择也许会出错,判断也会失误,并且也一定会出错,会失误,没关系,大量犯错之后,我们获得了经验。这些经验就会成就我们宝贵的人生财富,也会成就我们未来的成功。
4 样样都会的软实力
“漂亮的面孔到处都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很多时候,有趣才是吸引我们愿意与之成为朋友,继而成为合作伙伴的原因。明星们跨界跨行的比比皆是,就连现在的“斜杠青年”,哪一个不是具备了多种技能呢?
蔡康永说:15岁的时候,你觉得学游泳好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好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样样都学,样样都有机会。
当整个世界变成彩色的时候,不要停留在黑白时代了,让有趣的人生扑面而来,让自己成为最亮的那一抹颜色。
5 理解他人的同理心
这学期,我们班上有个男孩,他的姐姐生了宝宝,在家里坐月子,他在家里帮着妈妈做饭,带小外甥,开心得不得了。有一天,他悄悄对我说:“老师,其实,我并不想让姐姐和姐姐家的宝宝住在我家里。”我心里一惊,问:“为什么?”
他说:“我看见我妈妈太累了,要照顾姐姐,还要照顾宝宝,还要照顾我,我很心疼我妈妈。”
我听了这话,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个孩子对于妈妈的疼惜,让人感动。而另一个和他一般大的男孩,因为家里比较困难,老师们经常照顾他,对他很好,可是,有次他考试考得很好,我问他:“你考得这么好,应该好好谢谢老师呀!”他皱起眉头,问:“为什么?感谢他干什么?关他什么事情?”我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
这两个孩子,一个能理解和关注到他人,另一个明显没有同理心。那么,将来,在一个团队中,他们的前景和区别就可想而知了。
年薪十万以上的岗位,都会要求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说白了就是你得会使用权力。想要使用权力,你就得知道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想要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哪里——你得能理解人。理解人的需求,宽容人的弱点,发挥人的优势,这其实就是潜在的领导力。如果没有理解力,说白一点,就是“不解风情”,说狠一点,就是冷漠凉薄。
在这一点上,获取经验值最快捷的通道,就是多读一些严肃的文学作品,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理解往往是极其深刻和透彻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怀揣善意,眼含悲悯,心有丘壑,腹有诗书,当你追求光明的时候,卓越在不经意间就来到了你的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