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行者智慧菩提树下
灭除烦恼非是真谛 藉此显彼不可忽视

灭除烦恼非是真谛 藉此显彼不可忽视

作者: 0b9d6921c540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0:29 被阅读0次

对于世界万象的认识,人生的体悟,因各人品质心性的不同,是万样各别的。即是超凡入圣,圣中亦有大小之别。然而万物真谛之理,究竟真理处,无二无别,不因凡圣而有两样。

对于真谛的探求实践,以佛法修行最为透彻,此与一般的信仰无关。释迦牟尼从相上说是历史人物,真实地出现在历史的某段中,以身示范,显示觉悟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如他最初在世间的说法,依四谛教,断烦恼障。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顿悟证道,则进入另一个层次,见于真谛,已非世人肉眼所见。

四谛乃苦集灭道,一个整体,分为两个层次,苦集为世间因果,苦为果,集为因;灭道为出世间因果,灭苦集为果,道为因,要走在正道上,方得灭苦得乐。

苦,有大有小,病苦老苦胖苦,房车求不得苦,婚姻家庭事业不如意苦,人人都能体会得到一些的,其实这还不是怎样的苦,生死大苦,追究的人就不多了。集就是造成这各种苦的各种原因因素,贪得无厌,沟壑能填,权欲掌控,极端思维,是非不断,不了万物变化等等。

从法性真理来看,灭前苦集,三界烦恼惑因尽,入涅盘,仍未究竟,显示的是偏真理,并未即是真谛。为破世人对于存在一切事物认为实有,方便而说。当初佛陀证道后,直接讲真谛不对机,就从小讲起,方便群蒙入道。

灭谛会真,有偏不足,虽不是真谛之理,但不可小瞧忽视,要借助它而显真。灭了苦集,方才冥会于真。不是说这个灭就是真谛本身。

譬如真谛如空中月,苦集如天上的云,乌云密布,遮挡住了月,然法性天然,有没有云挡住,月亮一直都在,不为集所染污。

怎样才能破云见月呢,灭道就如风,风吹云散,得见明净天月。就是通过三十七道,灭除烦恼,才得见法性真谛。所以说灭不是真谛。

苦集灭道四谛教,属于声闻教法,闻苦集而知灭道,超凡转圣,离苦得乐。这在华严判教系统,小始终顿圆五教中,属于小乘教,权教方便说,解脱烦恼的最初步。

从前后次序上讲,小始终顿俱为圆教方便,最大的成熟果子最诱人,离不开从下种开始,培育呵护,施肥除草,逐渐长成,开花结果。至于长成什么样,能不能结出果,不靠预先想的,就看时节因缘,各自施为努力了! (文/圆明)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相关文章

  • 灭除烦恼非是真谛 藉此显彼不可忽视

    对于世界万象的认识,人生的体悟,因各人品质心性的不同,是万样各别的。即是超凡入圣,圣中亦有大小之别。然而万物真谛之...

  • 中观哲学的基本立场之二── 三三昧

    (选自 万金川《中观思想讲录》) 第五颂── 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 【修习空观而遣除戏论】 第...

  • 灭贪欲除烦恼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贪欲如火,烧坏自身,也烧坏自身所经过的一切。各种痛...

  • 混沌与坐忘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无功无名无为无己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

  • 《成佛之道》 91——印顺法师

    〈接上篇〉 壬二∶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空寂性,义倍复甚深。 无常无我的生死,从烦恼起业,从业起苦果,又从...

  • 2020-10-12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次第花开》

  • 非花非非花

    此花是此花,彼花是彼花;此花非彼花,彼花非此花;此花亦彼花,彼花亦此花;此花非此花,彼花非彼花;是花非花。

  • 关于缘起

    师父在《皈敬颂》里说~~~缘起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一切的存在是缘起,而依存是存在...

  • 2020-12-24

    呦呦,此苹果非彼苹果,此车非彼车,此老司机非彼老司机,此飞机非彼飞机,此绿茶非彼绿茶,此普洱非彼普洱,此锅非彼锅,...

  • 庄子《齐物论》试读16|方生之说

    原文: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灭除烦恼非是真谛 藉此显彼不可忽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ly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