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了大到暴雪,但还是没躲过连续两天的雨加雪。
在东北,缺啥,都不可能缺雪。如果缺了雪,东北的冬天,那就一定会失去了灵魂。
用两天两宿连轴转的雨加雪,抵了一场说来没来的大到暴雪。
不能不说,谁不公平,老天爷都不可能不公平。
凡是老天爷答应过的事儿,从来都没差过。
从不食言。
即使暂时没有兑现,谁也别急。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老天爷搁哪儿,都会给你找补回来。
只不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去年雪地胎,换得有点儿草率。
急了点。
车穿着雪地靴在路上跑,人坐在车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
若是讨论驾驶体验,老司机一定能曰个123来。
不过,类似噪音的大小,颠簸的程度,这些简单的问题,稍微用点心,即便你是嘎嘎新的“手儿”,细品品,也能咂摸出个所以然来,
当然,只要物理老师喷着唾沫星子,在讲摩擦系数那堂课的时候,你还醒着,就一定明白,摩擦力越大,就越费汽油。
显而易见,有文化跟没文化的区别:
在于有文化,不一定能让你多挣很多钱。但肯定会让你节省不少钱。
三场大雪过后,胡同跟小街小巷里,还没来得及清运掉的积雪,明显多了起来。
你若驾着车,如若在边下雪,边清理的主街道路上行驶,迎着阳光,也会感觉到地面上的反光,与射进驾驶室里的阳光同样刺眼。
是时候该给自己那台“三手小Q三儿”穿雪地靴了。
预约。
有人说好,也有人说不好。
依我看,那得分分情况,什么事情都不要一概而论。
人命关天的急茬儿,如果抢个救,还得先去预个约,耽误了黄金的抢救时间,这就说不过去了。
除此之外,考虑做一个预约,的确,会是一个多赢的选择。时间成本,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
有些国家,早就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预约习惯。
比如,看病(当然不包括急诊)需要预约,去银行需要预约,甚至理个发,都要预约。
不但如此,就算见朋友,也最好预约。
如果把时间推到三年之前,一定有些人,真的会对这样的国家,对“预约”这种事情的较真儿指指点点。
现在来看,我认为咱们自己人,特别是有了这三年的特殊经历,也都慢慢在向这种生活习惯靠近。
去医院看病,找理发师理发,与想见的朋友约好见面的时间地点。甚至,今天我想去附近的那家汽车修理部换上雪地胎。
都在不自觉中,主动跟医生,理发师,想约见的朋友,及汽车修理部的小老板,进行了“预约”。
如果不事先沟通好,扑空儿或排长队,一定是大概率事件。无疑,这分明就是在白白浪费着时间成本。
按照昨晚上约定好的时间,来到汽车修理部。
修理部的门前,没有了之前的那种为争个谁先谁后,闹腾得七吵八嚷。
师傅们从容地卸胎换胎,检测胎压。
一切有条不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