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荐书简· 读书· 推文汇总墨海
读书 | 赏析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读书 | 赏析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作者: 阿斌bin | 来源:发表于2024-01-11 18:41 被阅读0次

    文/阿斌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作家史铁生

    不知道是第几次阅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了。近期点评一位文友的散文,我提到了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点评后,我再次阅读这篇经典散文。尽管读过许多次,每一次阅读,都有种锥心之痛,泪水盈满眼眶。

    大概是去年,我想朗诵《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但几次哽咽,根本读不下去。几次平复心情,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去朗读,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01 细嚼慢咽

    史铁生的这篇散文,文章不长,只有千八百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经典的语言,但却字字打动人心。

    是什么东西这样打动人?那就是文中的“真情”。

    第一段,我看到这个场景,已经开始心酸了。一个年龄越来越大的母亲和一个瘫痪的儿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作为儿子,双腿瘫痪,不能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难免脾气会变得暴躁。他的暴躁表现在:“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是儿子内心压抑和无能为力在情绪上的反应,他通过摔东西这样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烦躁。

    作为母亲,面对瘫痪儿子的暴躁,“母亲就悄悄地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面对儿子发脾气,母亲在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

    这里的一个“躲”字,突出了母亲不愿让儿子看到自己难过,生怕自己的任何举动让儿子更加暴躁;但又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家,虽是躲出去,却在偷偷地听着屋子里的动静。

    眼边红红的,是母亲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哭泣,她要在儿子面前表示出自己的坚强。

    两个人就是这样地生活在一起。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会触碰儿子心灵上的痛处。儿子曾经也生龙活虎欢蹦乱跳过,但现如今只能坐在轮椅上,像一头雄狮被困住一样。

    母亲对儿子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儿子的反应是:我不去。他狠命地捶打自己那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紧接着,下面的文字让我泪目:

    母亲扑过来抓住儿子的手,住哭声,年迈的母亲对瘫痪的儿子说:“咱娘儿俩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既是母亲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儿子的鼓励。

    这里一个“”字,表现出母亲的隐忍与坚强。母亲的伟大恰恰是不顾自己的病痛,还要推着儿子去看北海的菊花,希望能让儿子心情愉悦一些。

    此时的儿子并不知道母亲已经身患绝症。这里就将母子的情绪构成了对立的矛盾,而矛盾的根源并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儿子的疾病。

    第二段,作家从妹妹那里知道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作为母亲,面对着瘫痪的儿子,心里有多痛,有多少不舍,只有母亲自己知道。

    第三段,母亲又和儿子说起,一起去看花的事。

    母亲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生怕曾经的“跑”“蹦”这些鲜活的词,触痛到儿子敏感的神经,伤及到儿子的自尊心。

    紧接着就是:“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母亲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母亲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这构成了母子的诀别。这种诀别是毫无征兆的,儿子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这是母亲燃尽自己生命的火焰,用自己最后一丝火花去照亮儿子的生命和对儿子的顽强支撑。

    在母亲临终前,心里还挂念着她的儿女。"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最后一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瘫痪的哥哥去北海看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这里作家有对北海公园里菊花的描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这里的“黄色”“白色”和“紫红色”,不仅是对菊花的写实描写,也充满了象征意义。

    “黄色”,象征着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白色”,象征着母亲精神品格的纯洁无暇;

    “紫红色”,象征着作家对生命的热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作为文章的主旨再次出现。

    02  品味精华

    文章的标题虽然是《秋天的怀念》,但实际上是在写怀念母亲。怀念母爱的伟大和对生命的渴望。作家用细腻、真实、质朴的文笔,用准确的动作描写记录了儿子与母亲在一起的生活。

    儿子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狠命地捶打自己那两条可恨的腿;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母亲扑过来抓住儿子的手,这些动作描写虽然朴实,很有画面感。

    整篇作品没有一句说教式的大道理,没有对母亲的赞美,没有对生命价值的高谈阔论,但母亲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想尽办法、用尽苦心想要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尽量避免言辞上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的负面影响等,在这些细微之中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挚爱。母爱是人类的天性,最可贵的是,此时的母亲已经身患绝症,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她的子女。由此,母亲伟大、深沉、真挚、细腻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作家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又超越了一般的怀念父母的文章。

    这篇散文朴实无华,平实细腻,感情真挚,巧用动词,读起来句句直击读者的泪点。通篇用了一个“情”字贯穿。上乘的散文作品都是贵在情真上。

    情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或是最微弱的波澜。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悲凉的季节,也是落没的季节。在菊花灿灿的秋天,怀念母亲,借菊花高洁静雅、耐寒凌霜、高尚坚强的品格寄托对母亲的哀思。

    母亲的去世,让史铁生领悟到了:热爱生命,好好活着。

    史铁生在他的长篇哲思散文集《病隙碎笔》中写道: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在史铁生看来,活着是一种幸运,是一种满足。越是懂得应该怎样好好儿活,他就越会感到愧疚和自责,他多么希望母亲能知道他正在与母亲一起走向天堂。作家史铁生重看北海公园里的菊花时,他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之花,更是体会到,好好活着,不能放弃,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

    03  理论探讨

    我们都知道小说、故事、戏剧、电影靠情节、靠人物吸引读者和观者。

    散文靠什么打动读者呢?那就是叙述的真实情感的真挚描写的细腻,要把描述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一句话要靠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作家史铁生在创作这篇散文时,或许只想是要怀念母亲,然而,这种对母亲的怀念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作家通过细腻的描写,达到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沟通。作家留给读者的不仅是他个人对母亲的怀念,而是一次文学艺术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作家不仅是讲述他个人的故事,而是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每一个读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体验情感的共鸣与思考的深度。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意境)做过划分。他认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我的理解,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接、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有我之境”体现在,作家将主体情感传递给客体,赋予审美客体以审美主体的思维感受,从而达到作家与读者情感的融合,从而体现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所谓“无我之境”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并不是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隐到了文字的背后。

    在《秋天的怀念》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共同存在着。

    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王国维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王国维还指出,词中所写的形象(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感情来选择,安排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文学艺术中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我们在阅读《秋天的怀念》时,可以鲜明地看到作家塑造出来的一个母亲高大的形象,她是隐忍的,坚强的,包容的,对瘫痪的儿子充满了带有卑微式的而又深情的爱,她是中国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身上母爱的伟大,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附:史铁生简介资料整理

    (此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但经过了加工整理。)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史铁生,1951年1月出生在北京的胡同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那批孩子。从小他跑得很快,曾经是学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

    19691月,史铁生与清华附中初64-3班十二位同学一起去延安插队,他当时因病主要工作是饲养牲畜,副业是给村里做油漆工和油漆家具。因双腿瘫痪于,于1972年回到北京。

    史铁生患有先天性腰椎裂柱病,21不得不坐上了轮椅。刚刚坐上轮椅的史铁生,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他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对生命绝望,是在母亲和妹妹的鼓励下才渐渐走出了阴影。他尝试着通过写作来表达他对生命的看法和对人生的领悟。

    1981年,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发表,文章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

    1983年,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湾》发表,获得了全国优秀小说奖,他用手中的笔,绽放他生命的力量。

    20101231日,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199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永远的史铁生,不朽的史铁生,让我们在他的文字中领悟母爱的伟大与生命的真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赏析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wt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