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醉艺楼字画收购 | 来源:发表于2023-10-15 13:50 被阅读0次

不止一个简友问我,你名字这么长,怎么称呼你好呢?我看了下,醉艺楼书画,确实,每个字单独叫都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在我看来,“醉”字含义更丰富,有趣些,我喜欢。醉字由“酉”字和“卒”字组成,“酉”的甲骨文字形像酒坛子,表示跟酒有关,是最原始的“酒”字。右边的“卒”字有“结束、完毕”的意思。而饮酒醉了的人,不可再喝了,这里用“卒”字作“醉”字的声符并会意,很有趣。

醉字在它的引申意中,有中意、喜欢某个人、某件事、某处景等等,从而有沉醉、心醉、陶醉、如醉如痴等词语,都和喜欢这一真性情有关。

醉心于一个人的浪漫故事有很多,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凤求凰算得上,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算得上,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算得上,不管结局如何,都因情义而美,闪耀到现在。

醉心于事和山水的故事那就更多了,不枚胜举。让我有兴趣说的是,醉心于书画的宋徽宗赵佶和醉心于做木匠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这两位是典型的因醉心爱好而耽误正事的人物,在爱好方面,他们是天才,独独这天子的身份,让他们的爱好常常成为后代的笑柄。

在古人诗词中不乏多姿多彩对醉的描写,有豪放不羁的,有婉约缠绵的,有可爱有趣的,有独语呢喃的,从中看出历史时空里,在文字背后,曾生活过的一个个鲜活生命。

黄庭坚曾在《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中写了他豪放的醉态: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
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
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
付与时人冷眼看。

一句“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写出了醉后的憨态和不羁。

苏轼曾在《望江南·超然台作 》中写道: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诗人把醉后更加思故人故国而不能见不能至,只聊以茶慰藉的无奈与怅惘之情,跃然纸上。

诗仙李白把醉写得更是有趣,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作者写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大诗人把独孤写到了极处,愣是写出了种可爱态。

想到这些关于醉的种种,更希望在繁琐的生活中,可以给自己留一处能够醉心的空间,正如苏子《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中所云: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有了醉心的事,生活中的种种琐碎,对人而言,不过“营营”罢了。

相关文章

  • 醉、醉、醉

    喝酒微醉的状态最惬意,朦朦胧胧,恍恍惚惚,似醒非醒。 酒文化之深厚可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的人情世故跟...

  • 醉 醉  醉

    第一次尝试到喝醉酒的感受了 虽然意识清醒但行为已经不清醒了 现在只想说以后酒要少喝 最好不喝 喝醉的夜晚 很想有在...

  • “醉”醉语

    走上了奔三的跑道,经历了不多的分和,人生依旧是懵懂的,朦胧的。 三十个年头中有二十四个年头是在学校度过的,简单,快...

  • 酉 卒

    一醉方休 二醉忘痛 三醉无错 四醉厌世 五醉而终 六醉升天 七醉化仙 八醉成佛 九醉归一 十醉从头再来

  • 汝醉,吾醉,共醉

    用一杯酒 等一个知心人 与君共醉 或解忧、浇愁 或惊叹、欢喜 一口入喉的刹那 我们心中所想 便和口中所尝相互融合 ...

  • 醉春 醉花 醉晨读

    瞧!花骨朵般的孩子们和彩虹花般的《花下醉》相遇了。 如一曲曼妙的音乐,如一缕徐徐的春风,如丝丝银针般的...

  • 醉风醉雨醉桃花

    原创/恩萍 漫山遍野桃花洒, 怎不见黛玉葬花? 饮一口浓香的桃花酒, 醉风、醉雨、醉桃花…… 桃树下,勤劳的耕牛摇...

  • 山塘·醉 桃花醉 美人醉 醉太白 醉三生 醉,醉,醉 巷深 酒香 陈窑一开 香千里 香,香,香

  • 醉酒

    醉无罪,醉后无烦最珍贵;醉之罪,醉后无德最忌讳。醉无醉,半醉半醒最语最。

  • 醉仙楼诗

    醉仙城里醉仙楼,醉仙楼上醉仙人。 醉仙人喝醉仙酒,还得醉仙卖酒钱。 酒醒独坐醉仙城,酒醉孤眠醉仙楼。 半醉半醒半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yt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