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掉所有身份标签,你还剩下什么

作者: 楚淑慧 | 来源:发表于2016-04-01 14:41 被阅读567次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朴树《白桦林》


    这句歌词特别能引人深思。人终有一死,当生命逝去,谁来证明你来过?人,不管男女,不论贫富,总会偶尔想一想这个终极问题吧——我是谁。

    于是,我们会给自己贴上标签,首先是职业(老师、医生、工人、画家或者作家等等),然后是关系(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此外还有性格(开朗、内向)、性别(男人、女人)、身体(高、矮、胖、瘦、美、丑)、年龄等等。

    总之,我们用这些标签来证明自己活着,证明自己存在,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那么,把这些身份标签剥掉之后,你是谁?

    当头棒喝

    多年前,一个女孩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告诉我开悟的途径,很简单,就是思考这个问题“当你放下所有身份标签,你还剩下什么”。她说她用这种办法开悟了,而教给她这种办法的人是一个在加拿大公园里开悟的怪蜀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佛教有个术语叫“我执”,入佛门头一件事就是“破我执”。所以理论上,我觉得把身份标签都剥掉之后,可以明心见性,惭愧的是,我没有下功夫练习。

    《金刚经》说菩萨应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觉得关键在“无我相”,除了各种标签之外,“我执”还包括你所喜欢的一切,你所讨厌的一切。

    例如,如果你看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令你不舒服,那么说明你执着于一个相反的观点,这同样是我执。甚至有时候你在街上看见一些奇装异服或者把头发染成紫色的非主流也会生气。那是因为你执着于自己的审美观。

    例如,你和女友住在一起之后非常不舒服,仅仅是因为她擦地的方式与你不同,你很不喜欢她那种看上去非常笨拙的擦法。要摆脱这种不爽的心态,有两种方法,改变自己或者改变外界。

    很显然,前者是一劳永逸的方法,后者只能暂时解决问题,你可能必须不断地更换女友(这也许是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吧)。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找到一个照你说的方式去擦地的女友,但你很快会发现,她上厕所的时候居然忘了冲马桶。

    因此,试图改变别人,改变外界是徒劳无功的。永远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把你激怒。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看一下自己的心,为什么会生气。是否因为出现了与你期待正相反的东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执着的东西。“执迷不悟”就是这个意思,你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痛苦,要摆脱痛苦,你必须从所有的执着里出离。

    反过来看,“迷”并不是坏事,没有“迷”,哪有“悟”呢?古往今来,由迷而悟的例子有很多。

    坐禅成佛

    比如禅宗的马祖道一的故事,据说马祖独自一人住在一个破庙里,既不看经书,也不烧香拜佛,就是每天坐禅,有人来访,他就假装没看见。大师怀让去看他,他同样不理不睬。怀让知他是法器,问马祖:你天天这样坐禅图个什么?答曰:图做佛。

    一天,怀让拿一块砖在马祖的破庙前反复磨,开始马祖不理他,时间长了,马祖好奇,问:你磨砖做什么?怀让答:磨砖做镜。马祖又问:磨砖怎么能做镜?怀让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马祖恍然大悟,拜怀让为师。

    无尽藏比丘尼开悟偈

    比如,一个叫“无尽藏”的尼姑写了这么一首开悟偈: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首偈子用寻春比喻寻道的过程。“芒鞋踏破”可见执着之深,一个“偶”字证明大道要用心去悟,并不是执着求来的,只有达到狂心歇止,不随因缘、尘境乱攀缘的境界,才能恢复到未迷失前的清净佛性。

    痴迷武功的鸠摩智

    比如,《天龙八部》小说中的鸠摩智,他对武功的追求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最后在一个枯井中,段誉用吸星大法,令他武功尽失,鸠摩智由此大彻大悟,成了一代高僧。

    他说:“老衲虽在佛门,争强好胜之心却比常人犹盛,贪、嗔、痴三毒,无一得免。却又自居为高僧。贡高自慢,无惭无愧。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

    破除我执的同时,意味着要包容他人。一个破除我执的人,出离了所有执着,是不会被任何事激怒的,因此佛祖可以做到割肉饲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剥掉所有身份标签,你还剩下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te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