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喜乐年华主题征文活动
“大姨,你先写,等我放假回家时给姥爷带回去,过年时我过去和姥爷把对联都贴起来。”
“好啊,我这几天正好练几天,再一写,不误你回家时候带着。”
我和外甥闲坐着边喝茶边说着过年回家的事情。我们预计是不回了,外甥他要回去,太笨重的东西,路上也不好带,给父母姊妹写几幅对联,喜庆吉祥,感觉是最好的了。
新年一过,旧年的脚步就近了,空气中漾溢着春节前夕浓浓的年味,有肉的香,有面的香,人们的脸上、身上似乎都晕染着或浓或淡的年味,你说不出来是怎样的味道,但是你能感觉到,在人们走路的姿势里,眼神的绵长里,说话的口气里,行步的畅快里,那悠远又切近,古老又新鲜的年味就在对各种年货的触摸之间,就在身边眼前流淌着,热热乎乎,紫烟升腾着把年的气氛在明阳丽日里展现的十足美好,人们充满期待和向往的样子,让一切都生动起来,你能明显感觉到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的活力已经从田野上蔓延出来。
这几年我一直自己写对联,差不多在新年过后就开始买红纸,研墨开始先练练手,然后把红对子写起来。当家里桌子上铺展开自己写得一幅幅红纸黑字儿的对联儿,那种感觉太好了,年就应该这么红火热情地准备起来,墨香飘逸,红底衬托,日子恬静而充满着情趣。
记忆中年前在父母家时写对联的美好情景在我开始写对联的时候总是在眼前晃动,自己写着写着仿佛就回到了旧日的时光中,沉迷中起着浓浓的乡愁和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怀念,墨字在红纸上成型,流淌,仿佛在冲着我笑,说着话,我会一个下午或一个上午坐在书案前写字,不倦不累,写完了张挂起来,在条条的对联中来回走动,拍照,很沉醉。
在老家每到腊月里最后几天,家里该准备的准备的差不多了,墙壁粉刷得白净无尘,窗玻璃擦得透明亮眼,这时候我们就会跟着父亲上街买红纸,墨汁儿,挑选几支适合写对联的毛笔,开开心心买完以后,回家把大炕桌一放,开始帮着父亲裁纸,找对联书,父亲研墨调笔在大炕桌旁就开始把对联写起来。
跟着邻居,还有自家的亲戚,父亲的朋友,会陆续把他们已经裁好的空红纸卷成一卷一卷地送到我家来,每卷上都会写着他们的名字,以便区分,这是李家的,那是陈家的,让父亲帮着他们写对联。写好之后我们会帮着父亲再把对联卷好,拿小细绳系一下,放起来等他们来取。父亲一般会写三五个上午,有这么个时间也差不多就够用了,有临时要写个“出门通顺”、“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或”旺气通天”,“福禄寿”的斗方再稍微调些墨汁,随时可写。我们有时也裁几条对联纸写写,和父亲的一比,实在太难看,也掌握不住结构,就是凑热闹,玩玩,弄得墨汁哪儿都是,母亲有时会说说我们,父亲却由我们胡闹,闹够了,一起拾掇了也就完事儿,开心得不得了。
一把对子写好,感觉年很快就来了,我们又急想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帮着父母一起把对联都贴起来。宁静的院子因为贴了红对联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热烈、喜庆,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母亲再煮一点儿肉,香味儿飘满庭院,简直没法形容那种幸福知足的感觉,就是快乐的要飞起来一样。
在我嫁出去的那年,父亲还自己写对联,记得婆家的大院里也有我带回去过年贴出来的父亲写的对联,只是那时用手机不能拍照,照相机有,但也没把父亲写得对联拍下来。印象中他龙飞凤舞,行云流水的行书对联,我很喜欢,看着特别舒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我常盯着看很久。后来之所以想写毛笔字,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的朋友不屑于父亲这种落拓不羁的行书书写,他们喜欢楷书,父亲却很少写,每每他的朋友来我们院里点点画画说父亲那写得叫什么字儿的时候,我总是恨恨地盯着说话人的嘴,心里骂着,“你们家的对联字才不好呢!”只是碍于父亲的面子,又加着过年,他们也是开玩笑,父亲嘿嘿一笑,我们也就当他们没说。
后来家里也事多,时代也在突飞猛进地变化着,过年的时候自己写对联,帮人写对联的事情就几乎绝迹了,父亲也不写了,过年的时候都是买,买现成的,然后在腊月三十的上午,自己打些面浆糊把对联贴出来,也就乐乐呵呵等着守岁过年了。
父亲不写了,我近四五年来一直练毛笔字,于是过年家里对联就由我来写,虽然不见得能写得多好,但红红的对联经过自己的书写却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味道,和孩子们在年前摆弄摆弄墨笔红纸,年味儿也是足足的。
过年在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中就是中国红的流淌,红红艳艳,火火热热,烟火味十足。王安石的《元日》,传唱千年而日新,每到年里,尤其是书写张挂对联的时候,下意识的就吟诵着王安石的元日诗,那个阳光明媚,春风屠苏的日子真是太美好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啊,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啊!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啊,旧的桃符取下都换上了新的桃符啊!
美好中国年,美了中国人的中国心,红,亮,明艳!
“喜乐年华”主题征文活动专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