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田里可以种菜,山坡地就开始荒芜了。在宽阔的县道、乡道两边的田里挖基建房,住进四五层洋楼后,上了年纪的农民早上免费乘坐公交车,辗转到生鲜超市和农贸城购买蔬菜去了。
清明粿制作世道变了。如果老父亲还健在,他一定会这样说。因为他难以想象大田里可以种菜,用泥沙、石块填埋、荒凉几年后还可以建上房。在他脑海中,飞机那是天外的事,火车和轮船通行是公家的事,要是在县道和乡道上,手扶拖拉机与独轮车相遇时,最好是让自己的独轮车先过去。他不明白原先连一棵乌桕树或水杉都会有人在半夜里用钢锯锯掉,今日的行道树怎么都换成又大又粗的樟树了。贪嘴的鸟儿一年到头在常绿树中安呆,金灿灿、红艳艳的庄稼不是遭殃了吗?
在大田里每年三熟——早稻、晚稻、小麦(大豆、苜蓿)轮作种植不是挺好吗?怎么只种土豆和中晚稻了?在山地里种植小麦、棉花(烟叶、高粱、番薯)不是能增加不少经济收入吗?怎么能让雷竹竹鞭肆意行走,四处蔓延。让他痛心的是,自己用钢钎撬开的岗头地荒芜了,春夏两季杂草茂盛,秋季小鸟前来采食、嬉闹,冬季倒伏后,连山鸡、野兔都瞧不上。
清明粿制作世道变了。六七十岁的农民随儿女去城里带孙子了,不带孙子的大妈到有更大年纪的老人家里当保姆了。孙子不带,保姆不当也行,可以去城镇公园植绿拔野草。早晚在家里吃,早上吃好后有车来接,中饭吃承包商免费提供的快餐,下班后用车送回村。年纪再大点,没有老伴,也没有子女赡养,去乡镇养老院寄宿。自己还有余钱,要是儿女也能凑点,那就到条件更好的民办颐养院、养护中心去养老。适龄老人,每月交120元,每天可在行政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领到两餐饭菜,其中菜肴是一个全荤或半荤半素再加一个素菜。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再交点配送费,每天也基本能按时吃到。
我在马涧镇马三村一户人家了解到,一对老年夫妻只预订了一个人的饭菜,领到手的白米饭两个人一起吃都吃不完。我问:“两菜一汤总不够一点吧?”大妈痛快地说:“自己去菜市场超市买点肉,烧个菜,来添凑添凑。”
劳作一辈子的农民大爷,勤俭持家的农民大妈,享受着幸福的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