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师言师语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杏坛网研社课例研讨1||把文本融入生活如何?

杏坛网研社课例研讨1||把文本融入生活如何?

作者: 布衣ysy | 来源:发表于2022-04-25 22:09 被阅读0次

    这次研讨的课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Unit4 At the farm 的第一课时 Let’s talk,属于会话课型,主要句型为 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以及相应的回答。同时,进一步学习名词单复数、人称代词 they 的应用。由来自佛山顺德北滘的黄国坚老师执教。我观黄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老师准备充分。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黄老师不仅准备了PPT,课前导入使用了音乐热身,课堂上准备了农民的帽子,还有苹果等实物演示,板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重点句子都用彩色纸打印了出来,还有一个小细节:学生每完成一次回答都会得到一个小奖励(不知道盒子里学生拿的是什么东西)。

    二,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

    教英语的老师多是女老师,男老师很少。教得好的男老师更少。像黄老师这样阳光、帅气、发音又比较好的老师更少。不可否认黄老师的个人基本素质非常好。而且有耐心,由词到句,由单数到复数,训练非常扎实,尤其对学生读的训练。一直在教学生读单词、读句子。这个很充分。我们的学生不肯开口,是因为不会读,所以不敢读。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一直在强调读的示范与引领。

    三、课堂情境的创设。

    正如赵建岳老师所说,黄老师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把实物带进课堂,尽可能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去进行学习。他把草帽戴在学生头上,让学生扮演农场主Mr Macdonald,学着说“ Hi, I'm Mr. Macdonald. Welcome to my farm."他让学生亲手去摸一摸,亲口去尝一尝,摸过尝过后去学着说“Try some. They're good.”“Thanks. Yum.”非是用心的老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但是,我不认为这节课是一节好课。有以下几点关系我觉得这节课处理得不好。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但是这节课我看到的是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黄老师一直在说,不仅自己在说,也在控制着学生说的内容和说的方向。我们看到的都是小组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的集体练习,没有看到学生有个性的表现,个体的差异在这节课上没有看到。

    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问题。

    研讨前我问过孙桂云老师,这节课有配套的课堂音视频没有。孙老师说有的,而且即使没有视频内容,Let's talk  部分是有音频的,但是黄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出现。英语的基本技能就是听说读看写。没有听过的东西,不要说。语言输入要先于输出。我们需要在输入阶段,引导学生去关注语音语调,停顿以及连读等,理解大意。才能保证输出时的顺畅。

    三、复习内容与新授内容时间的分配问题。

    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在这两句话在本话题的彩页部分出现过。如果有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我觉得每个话题前面的内容恰好是对本单元话题最好的感知。学生通过图,通过音视频材料很容易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What's this ? What's that?这两个句子一定在前面的章节出现过。否则,不会出现复数的练习。但是老师为了引入What are these?/What are those ?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四、知识的死与活的问题。

    我们太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这些是死的知识。课本的知识是死的,但是生活里的知识却是活的。难道生活中只有苹果、香蕉、胡萝卜、西红柿吗?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一些爱吃的蔬菜或水果,哪怕是图片,是不是会更丰富?如果能让学生提前自己查字典搞清楚自己带的蔬菜和水果的单词,是不是在给学生拓宽视野。句型是死的,单词是活的,复习的时候学生的文具是不是可以拿来用?

    我们不仅要教会这个句型,更要教会学生用这个句型去表达,去交流。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印象深刻,一直是胡萝卜的图片,四个组不同的感叹都是一句:Wow,they are so big. 图片换成南瓜如何,西瓜如何,图片可以放大的,对不同的东西感叹是不是更合语境呢?

    学习即生活,过去我们教教材,现在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都是我们最好的教材,将文本融入生活,是不是更好呢?

    看见优秀,也看见不足,所有的看见,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能够变得更好。如果我来设计这节课,我要做哪些改变?

    第一、输入时尽量引入地道的语言素材,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从网上收集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发音,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充分进行语言的输入。我也可以走进一个农民家的菜园子,录制一个视频,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农民伯伯的菜园子。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这些食物来自哪里?出自谁的手?因为我们需要让学生对各个行业都有了解和尊重。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和土地建立联结,才能让他们对土地产生情结。

    第二、学生活动时形式更加多样。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我会用轮流单独提问的方法,看学生是否理解了句型的用法。然后分层进行pair work, 先照着做,再接着做,让后放开做,随意拿起身边的东西询问自己的搭档:What's this ? What's that? What're these? / What are those? 四人小组的活动则要要求每个人都有话说,用上单数,用上复数。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与创新能力。同时教会学生学会不懂就问,就是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第三,板书能写字的绝不使用贴纸。我会使用简笔画,让学生认识单词,并布局好单复数的问题,为句子的输出做好铺垫。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出不同的句式里要关注的问题,并用彩色粉笔强调出来。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观课议课是为了让我们在碰撞中产生火花,事实上今天的收获的确不小,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发言,说真话,说实话,卓瑞丽老师开了个好头,孙桂云老师、赵建岳老师、郭兰英老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自己的体会,刘俊芳老师的特色作业,梁树丽老师对于北京智慧农场的补充,让学生了解无土栽培,认识到科技的力量,激发孩子们对农场生活的热爱;王彩琴教授的精彩点评都让我大开眼界。

    教学永远在路上,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成长。感谢杏坛网研社的课例研讨,让我透过这个窗口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学习小伙伴们的优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杏坛网研社课例研讨1||把文本融入生活如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qq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