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树丽
追寻九月份的网研社课例研讨必须落实到位,我不能再次逃避这个问题,我要做的只能是迎难而上。
说实在的,七月份和八月份我们英语组并没有组织研讨,本来七月份我安排老杨主持,结果马上临近时间点的时候她告诉我她感到太累于是她果断退出了,这让我很尴尬,一时间我也很迷茫。
连我最近的人都不想玩下去了,那么其他人又会怎样?这个结果不得而知。
我依然保留着闫付庆老师给我的留言,我经常对照他的话反思自己,一切都是我的责任,虽然我负责网研社英语组,我被社长任命为组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英语组中能力最强的那个人,我只是负责一下而已。
就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唐僧虽然是师傅,但是却是能力最差的那个人,如果说他真的在哪些方面有过人之处,我觉得也就剩目标坚定了。
我做英语组组长估计也是社长认为我是一个最能坚持教育行走的那个人,单单从这一点上来评价,我觉得是中肯的。在教研活动的这一年中,不管是怎样的课我都能做到认真观看并形成文字,我是坚持最好的那个人,而且每个月的研讨我从未缺席。
不是不想缺席,而是因为我是组长,我不能够缺席。
闫老师很不客气地告诉我研讨没有任何价值,纯属浪费时间的时候,我心里五味陈杂,我们这个英语组中大咖级别的不屑于和我们浪费时间,刚起步水平一般的也谈不出所以然,我本想指望老杨带领我们前行,结果她果断拒绝和我们一起行走。
被批评我真的陷入了困顿。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助和孤独。
但是我这样的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乐于接受批评并积极改正,不过对于研讨这件事我又该如何去做?
就像这次的研讨我最早的打算也是以接龙的形式进行,大家逐个谈一谈自己的所思所获 ,但是从发过来的研讨稿件上,我又读出了些许失望。
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用文字表达思想,我希望看到的是千字文,但发过来的只有百字,有的还不足一百字,这样的研讨就是走形式,就是泛泛而谈,空洞且没有深度。
离研讨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立刻改变了主意,我决定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思考,这样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是我的第一次尝试。
问题设计围绕“说课”铺开问题,我们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一个点上去纠结收获,我们收获更多的应该是认知。
这次研讨之前,我邀请我们学校英语组的老师参加,我想带着她们行走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当然学习这件事必须是你愿意学习才行,否则学习就是一种口号与形式。
孟云老师,培培老师,张培老师,张瑜老师和贾山玲老师报名参加我组织的研讨行走,这是她们的进步,当然我们网研社英语组有二十多个人,但是有很多都处于潜水的状态,也或许是觉得没必要参加,也或许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总之,一个月一次的研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学习的保证。
我倒并不在意这些,和最初的焦灼相比,现在的我更加平和,我更关注的是我自己要去做什么。
我记得有一次研讨,我自己在和自己对话,但是我也不在意,即便是只有自己,我关注自己成长就行,所以那一次我一边发言,一边思考,还别说这样的静态让我的思想有了突破,我竟然从独角戏中发现了更多的未知,这足以让我开心。
研讨的路上我从未缺席,正是因为没有缺席,所以我倍感踏实与骄傲,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课型中去发现优点,哪怕我们研讨的课并不优质,但是存在即为道理,我们要学会欣赏,用欣赏的态度善待一切,用欣赏的态度固定自己的虚心接受。
我们常说“变通”就是这样,唯有及时改变方能让思想通透。在过去一年的行走中,卓瑞丽老师是坚持最好的一个人,所以在年会评优秀学员的时候我报了她的名字。
那么这一年的行走,我也会以考勤的形式做好记录,每个人的努力都需要被确认被看见。
当然在研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乌龙,我还没有提出我的问题,用“问答”的形式说开始,大家就开始抢着畅所欲言,这让我很诧异也很惊喜,果然她们是第一次参加并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她们自己玩得不亦乐乎。
但这并不重要,有了良好的开端做铺垫,我相信下一次大家一定明白“等待”的意义和价值。
这次研讨我们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刚刚好,如果再长的话就显得啰嗦,当然反思我自己设计的问题,我觉得还不够有深度,我应该从课例中再去挖掘更多的存在,比如思维导图在本课中的运用等等。
立体说课导图 教学过程导图让一切慢慢发生!
诗云告诉我她非常喜欢这种问题追问的研讨方式,她的鼓励和认可给了我动力,要知道能得到她的一次表扬并不容易。
诗云的认可当然我更希望我们成长共同体的小伙伴们能用更多的反思促进思考,能拿起笔多写写自己的所得,所感,所悟,所行,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更快地行走在教学研究的路上。
我今天需要整理研讨稿,以全新的方式整理成文,这对我来说又是需要耗时的一件事,但是这件事又必须自己做才能做好,这是我今天的任务。
学习路上,一切由心,一切由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