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部吃饭的路上,总觉得哪里有点问题,却一直想不起来。直到黄哥问老社长他们村的路哪一年修好的,我才想起。
“王姐说那个公路集资款是怎么回事啊?”我问老社长。
“就是大家集资修公路用的钱嘛。她家交了一半还差一千多,拖了七八年,村里也没催过她,她却找村里闹过几回了,要村里给她免掉。她这人说话难听,把这事提到村民大会上讨论了两回都没通过。”
虽然她脾气确实不好,觉悟也不见得高,可能也是生活压力所致吧。他们选择不帮,或许也有王姐母子都是外来人的原因。
“农村的公路都是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修的吧?还需要集资吗?”我纳闷。
“前些年哪来那么多国家资金,也只有你们贫困村才享受得到那些政策。”老社长瘪瘪嘴说。
“我们出村、到社的十多公里主干道都是村里几个在外面挣到钱的老板捐资修的。只是怕大家养成”等、靠、要“的毛病,到户那几百米路才让各家出了一半,也就一两千块钱,出了劳力的那一两千都没出。”
“十多公里路怎么也得几百万吧,全是你们村里的老板自己出钱修的?”我们都有点惊叹了。
“几百万?连补贴到各家入户路,一共花了差不多五百万!十年前的五百万啊!就村里到广东深圳做生意的四家人捐的。”老社长说着把手背在身后,挺了挺背脊,与有荣焉的样子。
“难得难得,舍得这样奉献的人可不好找。”
“这算啥子哦,镇上的小学你们见过吧?那也是我们村里人捐的,花了八百多万呢!我们村部和文化院坝够气派吧,全是村里人捐的!我们村有这传统,只不过过去更喜欢修庙子,改革开放这些年走出去,才开晓得修路的重要。”
“每年春节,村里在外面的人都要回来,自己凑钱搞坝坝宴,搭台子请人唱戏,招待全村村民。还要慰问老弱病残,对家里实在困难的也会想法帮一把。哪家娃儿成了人,自己谋不到事做,也都是他们带出去跟着学。”
我不自觉地又想起佛崖村来。在去年县上拨付修路资金之前,全村只有几百米土坯路,更不用说社社通公路,家家通入户水泥路了。至于村部、文化院坝,哪一样少了政府的投入又能建成?
然而,佛崖村虽穷,却也有几个在外发财的。除了建起村里最漂亮的几栋洋楼,只有那个搞地产的亿万富翁回家时说过,要在村里发展旅游业带领大家致富。犹记得他豪气干云地放言:“你们把方案弄出来,等政府资金下来了,我投资一万,入个小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