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就是按部就班地走向死亡,时间——则是这个过程的完整记录者和见证者。
而电影,则是触摸时间最便捷的方式。它不仅改变了时间流逝的速度,也压缩或延长着时空变换的尺度,使我们得以在几个小时内就能窥探他人的生活、膜拜伟大的传奇、在光线流转的视觉魔术里感受和理解周遭的世界、并且毫无边际地探索着遥远的未来。
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领军人物之一,最为关注的,便是时间。时间在他的镜头下,润物无声地书写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大限度地让生活本来的面目悄无身息地一一展现出来。
其最著名的“爱在”三部曲,即“日出日落”系列,让原班人马出演了跨度近20年的三个故事,被无数人奉为爱情圭臬。本期要提到的《少年时代》,则更是用12年的时间,来捕捉梅森一家人的变化和成长。
《 爱在黎明破晓前 》 ( Before Sunrise 1995) 剧照然而,这并不是一部流水账似的纪录片,而是一部剧情人物和主题都有缜密编织和安排的故事片。
6岁的梅森,一个大眼睛长睫毛的德州小男孩,枕着手臂躺在草地上,眉宇间透着对世界的疑惑和好奇。他有一个调皮的姐姐和一个单身妈妈,妈妈在竭尽全力维持着一家三口的生活,甚至拒绝热情者的邀约。7岁那年,大学辍学的母亲已无法负担一家人的生活,只好举家搬到休斯顿投靠外婆,同时妈妈也能继续进修他的学业。离异的父亲每个周末都会来看望他们,与孩子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虽然父母都深得孩子的喜爱,但双方已无复合的可能。
8至9岁,妈妈和大学认识的教授走到一起,家庭重组的幸福生活没过多久,教授就暴露出了酗酒和喜怒无常的毛病。到了10岁,家庭生活开始愈发沉闷压抑起来,母亲和教授不断争吵。爸爸带他们去逛动物园、看球赛、玩游戏、给孩子们弹唱他自己写的歌。梅森回到家后,独断专治的教授逼迫他剪掉长发。
11岁的时候,教授的家暴和酗酒越来越放纵,妈妈带着梅森和姐姐一起,不得不搬到新的地方。12岁,日子开始好转,上中学的姐姐交了新的男友,爸爸也结束了单身生活,妈妈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学位。爸爸从自由音乐家转为保险经理,父子俩在篝火野营,从披头士到恋爱技巧再到星球大战,无所不谈,爸爸说:生活是很贵的,男人要负起责来。
13岁到14岁,青春期的梅森有了自己的基友团,与女孩子的往来也更加频繁,开始多了几分艺术家的气质。升入高中的姐姐开始和自己的闺蜜打成一片,妈妈的教书工作如鱼得水,深得学生们的爱戴。
15岁,爸爸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宝宝。一家人为梅森庆祝15岁的生日,从猎奇到西服再到单反,长发飘逸的梅森开始展露出他的艺术才华。16岁到17岁,梅森开始爱上摄影,每一张照片都融入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表达,他有了第一个正式的女友希娜,从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和对社交网络的吐槽,两人言无不欢。姐姐去了外地上大学,梅森带着女友去看望她。在夜色中的奥斯汀漫步,在落日的余晖下浪漫拥吻,在姐姐的宿舍里,完成第一次性体验。
18岁,用摄影才华获得奖学金的梅森,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追求,爱情也开始渐行渐远,希娜和他在精神世界上的隔阂注定他们无法走到一起。在梅森毕业的家庭聚会上,妈妈禁不住纵情落泪,这是她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孩子们一个个离开,他突然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支撑。初入大学的梅森遇到的了情投意合并且与他有着同样精神追求的Nicole,彼此爱慕欣赏,山区远足,落日余晖下,四目相对,时间刹那间为他们停驻。
虽然我们不是德州男孩,《少年时代》也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但是三个小时内,林克莱特用他细腻轻柔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男孩成长的历程和青春的变幻。就像片子的手机从摩托罗拉到苹果,不断更替的流行金曲和娱乐游戏,从后911时代的布什到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男孩也从懵懂到叛逆,世界的广度在渐渐地扩大。无数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堆积成今天平凡的你我,这也是《少年时代》值得称道的地方,记录下悄然消逝的现在和那些喜怒哀乐聚散离合,回到生活的本质,也回到电影最初的本质。
梅森的母亲在他的毕业家庭聚会上说:
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读完了硕士,有一份好的工作,两个子女在我的供养下也都顺利地进入了大学。我明明是可以用一句话就改变别人人生的人啊!竟然有人会因为我的一句话而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并对我充满感激!可我现在在做什么?我为什么会一直过着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不断离婚,不得不把大房子卖掉好搬进小公寓的生活?我只是以为会有更多。
这番声泪俱下的话可谓全片的神来之笔,一语道破生活的本质,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对明天抱着无限的期待,但是终究会在结婚生子离婚葬礼的里程碑中老去。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明事理,不管你在意与否,一切都在流逝,中间所做的一切都是等待生命的终结。就像结尾梅森和Nicole山顶的那段对白:人们总是说把握时间,抓住那一刻,我反倒觉得,是时间抓住了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