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三)———小年

作者: 励金途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6:58 被阅读2次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中国民俗文化(三)———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中国民俗文化(三)———小年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而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中国民俗文化(三)———小年

节日习俗

      祭灶王: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3]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中国民俗文化(三)———小年

      洗浴: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扫尘土: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相关文章

  • 中国民俗文化(三)———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

  • 国际诗词协会主办的"中国民俗文化诗文大赛”征稿启事

    国际诗词协会主办的"中国民俗文化诗文大赛”征稿启事 中国民俗文化诗文大赛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

  • 中国民俗文化诗文大赛征稿启事

    中国民俗文化诗文大赛开始啦! 中国民俗文化诗文大赛征稿启事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杰出的历史人物...

  • 2019-10-07

    三峡车溪以“梦里老家”为主题、主打土家和农耕文化,以中国水车文化、中国农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三大文化为特色,是宜昌...

  • 中国民俗文化一书

    齐凤池河北省懒豆腐《中国民俗文化》一书 2020-03-26 14:12阅读:9 《中国民俗文化》一书公开出版,存...

  • 鲜活中国味,鲜活中秋

    鲜活中国味,是传统的民俗文化通过年轻化的表达而呈现出来的独特中国韵味,也是以民俗文化体验为基础而发起的公益行为。 ...

  • 书法家李俊杰日本游学记(三)

    体验日本民俗文化 日本和服与中国汉服是同宗。 日本在服饰方面学习中国。在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与日本的来往比较多。日本...

  • 过年胖三斤,咋整???

    不出正月都是年,中国年能体现很多民俗文化,而吃绝对是重中之重,每逢佳节胖三斤,走完亲戚又三斤,三斤又三斤,管了好久...

  • 小年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小年分为南(北)小年,北方小年是腊月二...

  • 中国小年

    中国农历小年,是农腊月二十三。 中国南北方小习俗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民俗文化(三)———小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k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