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走在通往小学的土路上,李玉兰紧紧抓着手里的玩具——一个小汽车——那是弟弟最喜爱的玩具。
虽然老师明文规定不让孩子带玩具到学校,但玉兰铤而走险却并不是不懂事为了玩儿,而是和同学交换她需要的东西。
秋风瑟瑟,路边的杨树落叶纷飞,她的衣服又大又皱,袖子和衣摆随着风摆动,凉风吹得肚子有些痛。她的书包也旧,是一个斜挎的包,课本和文具盒鼓鼓囊囊地塞在里面,拉锁都拉不上。
她把玩具放进破洞的衣兜里,走进了校门,走进二年二班的教室。
教室里只有几个同学,其中就有李冰——她要找的人,他总是每天来得最早——为了和他做交易,她连早饭都没吃。
她先是把小车放在桌上,来回推拉翻滚地玩着,很快就吸引到了目标的注意。
李冰把大脑袋转了过来,看了一会儿,就犹豫着走了过来:“你在玩什么?可以给我玩一会儿吗?”
“不给!”李玉兰把车拿到一边,身子转过来挡住李冰的视线。
“你给我玩一会儿嘛……”李冰探头探脑地看。
“你要是想要,我可以跟你换,你要是不换就拉倒,我就不给你玩。”
“我用什么换嘛!我没钱也没玩具。”
“本子和笔都可以呀。”
“那我有!”李冰高兴坏了,从书包里找出一沓本子,“我得自己留一个今天用,剩下的都给你。”
“那可不够,你的笔有多少?”玉兰问道。
李冰又拿出几支铅笔:“这是我所有的笔了。”
玉兰拿走了本子和笔,想了想,又还给李冰一根最短的铅笔:“这根给你今天用吧,明天别忘了拿新的。”
“好。”李冰答应一声顺手接过铅笔,他如愿以偿拿到了小车,乐颠颠地回到座位上,也学玉兰的样子推拉翻滚地玩。
过了一会儿,班里的同学多了起来,李冰身边很快围了一圈人。
“李冰,你敢带玩具来学校,没收!”学习委员走进班里见到了,立刻嚷了起来,伸出小手拿走了小车。
“哇……”李冰当场大哭起来。
学习委员这才说道:“好啦,我可以不告诉老师,不让你挨打,但车子我没收了,总可以了吧?”
李冰这才强忍住哭声,挤出两个字:“谢谢。”
一天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玉兰一路上看着李冰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路上,心里也有不忍,但想到自己的处境,还是狠下心来没有说什么。
回到家里,还没进屋,玉兰就听到自己弟弟的哭声,还有父母四处翻找的身影。
“李玉兰,看见你弟弟的玩具小车没有?”玉兰父亲问道。
“没看见。”玉兰心虚地应了一声,要往里屋走去。
“你包里怎么有那么多新本?还有笔?”玉兰父亲一眼看到她斜挎包里的东西,顿时生起气来,“你是不是拿你弟弟的玩具去换学习用品了?”
“没有,这是同学给我的。”玉兰死不肯承认。
“人家会给你这么多?你当我傻子?看我不打死你!”玉兰父亲说着就要上前动手,被玉兰母亲拦住了。
“孩子想学习是好事,你打她干什么。”
“老娘们儿学习有什么用!你也大字不识,你的男人不也挺好吗?”玉兰父亲耿耿着脖子嚷道,“有的人家压根不让孩子上学,养到十来岁就嫁人了,这可倒好,每学期二三百块钱呀!我能吃多少猪肉?”
“那你不给孩子买本和笔,她不就只能和同学换吗?”
“学费就够多了,我还给她再花没用的钱?一分没有!有本事她就一直换,以后玩具我也不买了,我看她拿啥换!”
“反正小学你得给她供下来,要不然我就和你离婚!”玉兰母亲瞪了丈夫一眼,带着玉兰回里屋了。
“为她老子少吃了多少猪肉?你还和我离婚!那些不供孩子上学的顿顿吃猪肉……”父亲还在喋喋不休。
“妈妈,我想每天带五毛钱买饭吃,中午不吃饭太饿了……”玉兰在里屋小声和妈妈说道。
玉兰母亲看着女儿纤瘦的手臂,叹了口气:“唉!行吧,等过两天我和你爸说。”
学校教室里,玉兰拿着一张照片反复翻看,上面是自己母亲抱着小时候的自己,是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要不是家里找不到一个好玩的东西,她也不会把这张照片拿到学校里,想要和李冰交换文具。
但她摆弄了半天,李冰也只是瞥了一眼,似乎是全无兴趣,她不由忐忑起来。
她离开座位,拿着照片来到李冰身边:“李冰,我想用这个照片和你换本儿,可以吗?”
李冰又瞥了照片一眼,甩出一句:“不换。”
玉兰只好悻悻地回到座位,把照片又收了起来。
过了几天,玉兰的午饭钱终于“审批”下来了,说是每天五毛,但也要看父亲的心情或者手头有没有零钱,如果没有零钱,父亲不会给她整一块钱的。
五毛钱可以买一个小面包或者一袋干脆面,也可以买一个本子或者两支笔,但都不如买玩具“实惠”,李冰的家里不给李冰拿钱,他也没有玩具,但给他买了很多本子和笔。所以一个玩具可以在李冰这里换好几个本子和笔,比直接买实惠多了。
过了三年级,学校要求学生换钢笔了,小卖店的钢笔要几块钱一个,幸好李冰的钢笔也很多,她用五毛钱的玩具就如愿以偿地换来了钢笔,甚至还换来了一瓶钢笔水。只是钢笔经常坏,有时候摔一下就不出水了,所以她就十分注意把钢笔保护好,一个钢笔几乎可以用满一个学期。
痛并快乐着的小学六年很快就过去了,即使玉兰的成绩十分优秀,她还是被停学了。
玉兰父亲四处推销自己的女儿,经过货比多家之后,终于找到一个愿意出两万元“巨款”的人。
“我闺女在学校成绩就很好,这是她小学毕业考试的卷子,还有小学毕业证,这种有文化的孩子可不多呀!”玉兰父亲拿着玉兰的毕业证和弄得很皱的卷子,这成了他换取利益的筹码。
“孩子年龄也太小了吧,不过这孩子长得确实不错,那就让她住过来吧,过几年和我家孩子结婚,不过钱可不能现在给,得结婚再给。”
“行行行。”玉兰父亲连忙答应,好歹送出去一张吃饭的嘴,也能为自己省下不少钱了。
玉兰到了夫家后,每天烧火做饭,洗衣叠被,俨然成了小佣人,转眼三年。
16岁,是农村人普遍许可的结婚年龄,镇子里的工厂也能进去了,玉兰在这花一般的年纪办了婚礼,虽然没领证,也算嫁了人,并且被送到工厂做工,每月工资三百元。
工作、家务、丈夫公婆,压抑的环境始终萦绕着她的生活,她再也不用为了文具费尽心思地去做生意,也不用为了五毛钱饿肚子了,但她的生活也没了希望,一如死灰。
十七岁,她生了第一个孩子,是男孩儿,第二年生了个女孩儿,两个孩子似乎唤醒了她的活力,她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她发誓不让自己的悲剧在孩子们的身上重演。
孩子上小学以后,她却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孩子每次考试都是后几名。她拼命赚钱,给孩子报补课班,每天学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还要写作业。但即使这样,成绩还是不理想,孩子太贪玩了,对学习根本没兴趣。
“你们是不是想气死我!你们知不知道妈妈当初想学习都没机会,现在我拼命把机会留给你们,你们为什么不用心学!”玉兰崩溃地哭喊起来。
“可是机器人真的很好玩……”
“还有激光武器,哒哒哒哒……”两个孩子自娱自乐。
“小孩子学什么学?完成义务教育就行了呗?女孩子嫁人收彩礼,再把这笔钱给儿子当彩礼,不就完事了吗?”玉兰丈夫说道,“你也就是小学毕业,嫁的男人不是也不错嘛!”
这句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玉兰更加受不了:“你给我滚!我不想看见你们!”
“神经病!每天补课花了我多少钱?有这些钱咱们都能天天吃火锅了!”
“滚!”……
小学一毕业,玉兰的女儿就决定辍学了,不管玉兰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玉兰女儿哭喊着:“我这六年,每天从早上学到半夜,你知道我有多累吗?你就当我不是学习的料,放过我吧!”
玉兰愣愣地看着自己的女儿,终于面如死灰地点了点头。
“这次聚会,李玉兰怎么没来?她当初上学时可是换走了我好多文具,小小年纪就这么有商业头脑,真是鬼才呀!哎?她现在是不是当企业家呢?”
同学聚会时,李冰笑着向在场的同学问道。
“她去世了,喝药自杀,就在去年。”一个同学说道,“她抛下了两个儿女,弥留之际还提起过你。”
全场寂然,李冰愣了半晌才问道:“她提我什么了?”
“她说,对不起,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