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门诊期间,一个个子高挑、面容姣好、大眼睛、双眼皮的十岁大小的姑娘,坐到我的旁边,告诉我说,“我要看病”。
陪着孩子来的是,孩子的爷爷和奶奶。
我问到,怎么了,小美女?小姑娘告诉我说,我心跳快。我再问,难受吗?孩子摇了摇头。
我用听诊器听了听孩子的心跳,感觉不是很快,还没有等我放下听诊器说话,孩子的奶奶,从包里拿出一摞病历,递给我,说,这是我们在其他医院看病的时候,做的检查,你看看。
拿出资料,我仔细地一张张翻看着,这些资料是我们当地三家医院的各种检查报告单。
在这三家医院中,有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这些检查报告单,有心脏彩超,有心电图,有血常规、心肌酶谱等,竟然还有一种24小时心脏监护报告单。所有的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另外,我还看到一张三甲医院,开给上级医院的转诊单,意思是,孩子的病比较复杂,需要转到上级医院去诊治。
在我看各种报告单的时候,孩子的奶奶,在旁边不停地说,做了那么多的检查,找了那么多的医生,都没有检查出来,孩子还是经常犯病,都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好。
看完这些检查检验报告单,再看看孩子紧绷的面部表情,听着她奶奶的唠叨,我基本明白了孩子的病,应该是心理疾病,而不是躯体疾病。
不过,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后,才能最后下诊断。
这次,我让孩子爷爷奶奶先在诊室外边等一会儿,我把孩子单独留了下来,我想,孩子一定会给我讲讲她的故事。
我首先问孩子,你妈妈怎么没有带你来看病?
孩子低声说:“爸爸妈妈离婚了”。
我说:“你把你知道的情况,都告诉医生爷爷,好吗?”
孩子说,好,接着就给我开始讲她知道的一切。
孩子说,我听奶奶说,我在几个月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就离婚了,我只见过妈妈一次,有时候就会想妈妈。
爸爸娶了个后妈,生了一个弟弟,后来,第一个后妈就走了,也把弟弟带走了。弟弟和我是一个姓。
再后来,爸爸又娶了第二个后妈,还带来一个妹妹,但妹妹不跟我一个姓。妹妹现在上二年级,我都上四年级了。
第二个后妈,对我还可以,就是小的时候,爸爸打过我。
我现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不过,在孩子说的时候,我会有意地问一些我关心的问题,比如,后妈对她怎么样?她爸爸打她了吗?等等。
孩子说完后,我告诉孩子,爷爷刚才给你检查了,也看了以前的检查结果,爷爷觉得你没有病,就是想妈妈的时候,会感觉心跳的快,其他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到。
孩子听完我的话,冲我笑了笑,并点了点头。
我说,宝宝,你去把你爷爷叫进来,我和你爷爷说个话。
孩子站起来,对我强调说,我没有去想妈妈,我不想妈妈。说完这话后,才转身出去叫她爷爷去了。
孩子的话,再次让我确认,孩子的病是想妈妈引起的,而且他的爸爸、奶奶、爷爷,一定是告诉孩子,她妈妈不好,不要她了,不要想她。
孩子爷爷进来后,我把孩子刚才对我说的那些话,粗略地对他说了。我的解释有二点:
一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不可能不会想她的亲生母亲,像我这样的人,有时候还不免会想起去世的母亲。由于,孩子想她的母亲,和你们说的不一样,所以,孩子不能明确表达,就出现了心理问题。这就是心理问题的躯体表现。
你应该让孩子见见她母亲,让孩子也像她的非亲生妹妹一样,得到一些母爱。
老人听完后,表示同意我的观点。
第二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经历过父母离婚,父亲再婚,再离婚,再结婚等如此多的人生变故,她那幼小的心灵,实在是承担不起,又不能发泄和表达,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我对孩子爷爷说,你们要给孩子加倍的爱,让孩子感觉到她和有亲妈的孩子一样,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会慢慢痊愈。
老人点头称是,我看到他的眼里有什么东西在泛着白光,我告诉他,你去把孩子叫进来,咱们在一起,我再给孩子开导开导。
老人站起来,擦了一下眼睛,到诊室门口,把孩子叫了进来。
我告诉孩子,你没有病,不需要吃药,你想妈妈了,就告诉你爷爷,爷爷给妈妈打电话,你和妈妈说说话;或者让你爷爷带着你去看看妈妈。
孩子听完我的话,看了他爷爷一下,就笑了。
爷爷领着孩子,对孩子说,谢谢医生爷爷,咱们回家。
我和孩子招手再见,孩子笑着和我说拜拜,便离开了诊室。
从这个病例,我们应该接受的教训有三:
一是,作为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负责,不能把婚姻当儿戏,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来承受大人带给他们的苦难。
二是,我们儿童心理医师缺乏,不能认识儿童心理问题,导致家长带着孩子,碾转看了四家医院的儿科医师。
三是,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全社会都应该给心理障碍的孩子以宽容,让他们/她们能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