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成品的质地区别
虽然现在的工艺已经特别的精巧,但是只要细心的观察,瓷器还是比陶细腻,而陶多少都会粗糙.陶有杂色,微带点褐色的斑点.片面从工艺欣赏的角度来说,陶的工艺一般情况没有瓷器的好,陶器的做工相对简单.
这个是比较直观的的区分办法,适用于大部分成品的区分。但是需要鉴别者接触过相当数量的成品
2,按照原料的区分 按照原料区分的办法最根本,但是同样需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能够接触到原料等条件,并且比较枯燥。 陶器使用一般土即可制坯烧成,也就是只要能捏成型的土一般都可以制陶。瓷器则需要用高岭土等特定的材料。但是也不能依靠材料来武断的判断,比如高岭土烧成温度在700到900之间的时候,烧出来的也只能算是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才能成为瓷器。高岭土可以承受的烧结温度也比较高,高岭土的理论化学成分主要包含: 40%左右的三氧化二铝(纯度较高的三氧化二铝就是刚玉,熔点约2000度), 46%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即玻璃的主要组成部分,石英,方石英等多种矿物都是较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分子成分一样但是结构不同,熔点1650度左右) 13%左右的游离状态水分子。 从高岭土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理论性质的高岭土烧结完全后理论的最大重量收缩率只有不到13%,而另外两种的主要成分的熔点决定了高岭土最高可以用1600左右的温度烧制而不至于融化。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黏土是多种可塑性,低含沙量土壤的概括叫法。 一般黏土主要成分构成有:水合硅酸盐,氧化铝,以及金属的碱性氧化物,并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以及石英,长石等。 粉碎后能够叫做黏土的主要物质有:蒙脱石,蛭石等,并且高岭土也属于黏土的一种,但是不是所有的黏土都是高岭土。 许多黏土的的成分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以及氧化钠,而这些物质组成以后没有固定熔点,而是根据不同的组成理化程度形成一个灰熔点这个温度一般在600到1500摄氏度之间并且多数在900度以下,这就决定了用黏土做的陶瓷器多数无法承受过高的温度。但是紫砂等等的除外,关于紫砂在下面会单独做出说明。 3,按照烧成温度区分
上面提到过,瓷土和黏土的烧结温度的区别,所以根据这点,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根据烧结的温度来做出定义陶与瓷的区别。
一般来说陶器烧的温度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就瓷器的胎土用料承受来说,理论上这个温度是还可以继续提高的,但是鉴于目前的民用窑炉可以达到的水平,多数无法继续实验。以前在中国美院曾经有老师弄到一些军事工业级的提纯高岭土,并且借用科研的窑炉烧过一次瓷板画,青花瓷烧出来几乎是半透明的感觉,那种美学的震撼,能叫人切实的感受到什么才叫工艺的巅峰。
4,按照釉面区分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两种,不挂釉的一般都不会称为瓷器,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成型。
瓷器的釉面工艺也可以按照两种来区分,一种是生坯上釉,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先高温烧胎,然后再挂釉,第二次烧成温度可以根据釉的承受能力。低温和高温没所谓。
所以按照釉面来区分的话,要结合上一条的烧制温度,不挂釉的肯定不是瓷。(当然,如果你非要找人来抬杠用高岭土生坯不上釉烧个东西来,那么好吧,你赢了)
胎如果是高温,不管釉面的低温和高温,可以定义为瓷。
5,按照烧成的胎质区分
这种辨别方式是成品里面最严谨的辨别方式,但是作为玩家来说实施起来比较难。
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吸水率通常在8%以上)。瓷器经过高温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吸水率0.5%以下)。
陶胎含铁以及其他金属化合物杂质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以及其他金属化合物杂质一般在3%以下。
一般的瓷器,敲击发出声音以后比较清脆,而陶器则短促沉闷。这是胎体的致密程度决定的。
6,按照烧成的成品胎质的硬度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锋利的东西划出印子。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很难划出沟痕。
这一点虽然看上去比较模糊,但是作为普通玩家来说,是最好鉴别的。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指甲锉,分别在瓷器和陶器断口的地方打磨,那么基本可以判定胎质,烧造的温度。等。如果打磨下来有明显的碎屑,并且感觉胎质比较酥软,基本可以判定是陶器;反之则基本可以定义为瓷器。
(如果没有碎片,可以轻微打磨底足露胎的部位,但是尽量别碰到釉, 会刮花。也千万不要尝试用指甲锉磨紫砂壶,一碰就是一个疤)
然后,单独说一下紫砂。
众所周知,紫砂的烧结温度基本都在1100以上,甚至部分泥料的紫砂需要在1300以上的温度才能烧结,但是紫砂的质地却很脆,也不够致密。那么紫砂到底属于陶器还是瓷器呢?
其实从严格定义来讲,紫砂不属于陶瓷的类别,学术上将包含紫砂在内一部分不属于陶器也不属于瓷器的制品定义为“炻”。炻器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除了紫砂壶,日常生活中用的砂锅,地板砖,以及农村那种大水缸,都是炻器这个范畴内的。炻器的吸水率在0.5%到15%之间
以上关于陶器和瓷器的区分说明,并不是根据简单的一条就能够明确区分。如果简单凭借一条去区分就很容易误解。一定要结合各条综合区分。比如,浙江的黑瓷,因胎土材料中含铁量为2%到3%,所以胎亦呈红、灰等色;福建建阳的建盏,同样也是黑色的胎;一部分产地为黄河流域的瓷器因其胎中含氧化铝较高,大部分瓷器不能达到致密烧结,吸水率较高,有的可达5%以上,这些瓷器如仅仅对照上述某一两条来衡量,就不能称之为瓷器了。但是他们确确实实的都是瓷器。
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其实能够完全符合陶器概念的东西已经很少了。目前在学术研究上定义除了原始的叫法作为最重要的参考外,一般是先假设定义为瓷,然后根据成品所呈现的形状,结合原料,釉料两个内因,以及烧制温度作为外因进行肯定与否定的判断, 如无法明确区分的, 可定义为炻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