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论是在马拉松42.195公里的赛道上,还是在人生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赛场上,所有的人都奔向一个终点,只不过奔跑的方式和速度不同罢了。
马拉松的赛道上有快有慢,属正常情况;成长的赛道上,必然也有快慢之分。有的人,一个大学读出了别人两个大学的精彩,用四年的时光从同学中脱颖而出,这就是成长的速度不一样。
关于成长方式,也就像马拉松的赛道上,每个选手的比赛方式也会不一样。有一开始节余体力,而后似黑马般逆袭的选手;也有一直匀速前进,最终稳妥妥地奔向终点的选手;方式不同,结果都是为了奔向终点。成长也是此理,有的人规划清晰、目标明确、用力得当,成长的路上如鱼得水;也有人迷茫困顿、盲目拼命,成长得比别人艰辛、也比别人显得笨重。
笨重地成长,常常造成了时间的浪费、情绪的不安定,累了自己,也让身边的人看着心疼。比如同样是学习一样技能,有的人就能在短时间内轻松学会,而有的人就得花上三倍的时间去学会,看着后者似乎要比前者在态度上更加认真、在精神上显得更加坚毅。可实际上,二者的结果都一样,就是学会了一样技能。
可悲的是,很多时候,因为思维的自我局限,后者往往会被自己的坚持、努力所打动,认为自己比前者更认真,在精神上也更加值得褒奖。于是,自己用亲身行为给自己打了一剂鸡血,沉浸在自我勉励和自我安慰中不能自拔。最后的结果是,做什么事都特别认真,但就不去考虑成本和权衡利弊,只知道不断地扛下所有的事,然后苦苦坚持、默默努力。
这类人的普遍标签是:不懂得拒绝、好人、便利贴女孩、虽心有不甘但仍坚信默默努力能带来终有一日的光芒四射。
-2-
我一直觉得自己算是很努力、很上劲的有志青年。无论是在漫长的求学路上,还是在毕业后的职场上,我都一直勤勤恳恳、不敢懈怠,生怕自己的成长速度慢于父母衰老的速度。
在求学时,我学习成绩很好,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踏实、上劲、努力。老师越夸我踏实、努力,我就越得逼着自己往前跑、成绩不能有波动,生怕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好印象破灭了。于是,我成绩越好,也就越努力;我越努力,也就显得我越踏实。当我稳定在第一名后,我就愈加相信:努力可以带来好成绩,那就再努力点、再多喝点咖啡、再多刷几套题、再多熬几个小时,只要一直保持第一就可以。
为了保住第一,我自己搬出了宿舍,在学校里自己租了一间房子,为的是在晚自习结束后还能多刷点题、多背几页政史地。每天下课不敢玩耍、中午控制自己的午休在15分钟,把课间的时间拿来看地图册,把午休的时间花在做题上。结束了一天16个小时的学习后,我还带点书回住处,继续刷一个小时题目。
题目越刷越有成就感、越做越兴奋,我自己努力得把自己感动了。蝉联第一的光环让我觉得只有靠踏踏实实地刷题才能在高考的这场战争中完胜,一切的小聪明、不肯刷题都只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高考前,我为了继续保持做题的手感,我一如既往地刷题,依旧保持晚上两三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的作息。悲哀的是,违背自然的规律,终有一天会受到规律地惩罚。就在高考前,病了,进医院,医生说用脑过度,要挂点滴、打营养针。后来,高考时,晕晕乎乎的,考完数学,差点晕倒在考场,还是同学扶我出的考场。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从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开始信命。于是给自己的命运贴上了凄惨、不幸的标签。
-3-
大学时,我依旧走勤奋、努力、励志的温情路线。学习上,不肯服输,想学好专业知识不辜负自己作为一个优等生的自我定位。人际交往上,不愿落后,想结交各校“英雄豪杰”,共探人生理想。社会实践上,不敢有所缺失,于是拼命折腾、拼命做事,来者不拒,抓住每一个成长的机会。
整个大学,我几乎都是最后一个进寝室的;到了寝室,还得继续忙活一个小时。每天能在12点前睡觉,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忙碌、充实、折腾是我大学时代的标签。
工作后,我勤恳、努力,生怕自己因为不努力就被炒了鱿鱼。对我这种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被炒鱿鱼是一件太丢脸的事情了。于是,我宁愿每天加班也要勤勤恳恳地完成工作。所以,加班成了生活中永无止境的约会。
一直以来,我勤勤恳恳如一日,认真负责不懈怠;待人友好,不愿拒绝别人的任何一个请求;贴着便利贴,一件一件地完成,即使自己累得像狗,还总是嘴硬说不累,然后用努力去麻木自己的精神,寄托着终有一日能光芒四射的伟大理想。
-4-
如果不是陷入到了生活的极大困厄中,我想我会一直这样笨重地成长着、坚信笨鸟会先飞的真理。
前段时间,疯狂加班后的我陷入了极大的思维混乱中,开始怀疑着自己所坚持的一切。每天除了上班后,我便疯狂地读书,也不愿意写文,只是想读进去,这样就可以不用理会自己当前的困窘生活。
有句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经历了恐慌、怀疑、迷茫后,我发现终日读书还是无法解决目前所遭遇的一切困境。我得往上挣扎、向上求生,得思考、得从千丝万缕中捋出一条生活的道来。毕竟,还是渴望更好地活下去。
我独立思考、我求助他人、我看相关的人生经历分享。直到那天晚上,一边跑步一边看林清玄在常州的一个讲座《不怕人生的转弯》,我才开始慢慢地觉悟。
林清玄说,人生会经过很多转弯,转弯的意义在于寻找生命真实的意义。比如:去寻找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何为重要的事情?绝不是今天上课不能迟到、作业不能不做。而是那些能提高你生命质量的事情,比如在河边散散步、躺下来看看星星。
在看这段视频时,无数次,想给林清玄的幽默和智慧鼓掌。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分享,也让我觉悟到自己这些年的成长方式是显得如何笨重。
林清玄说,觉悟,即为通过学习来看见自己的心。成长,应该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经历去看见自己内心最诚实的想法和追求。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麻烦,而我们也是在解决一个个的麻烦与困扰中不断地向上,可这并不代表说成长的方式一定是沉重、艰难困苦的。
比如高中时,成为第一名,可以有很多种学习方法,而我却走上了一条最为笨重的路,不断地熬夜刷题,不仅养成了熬夜的坏习惯,还造成自己在很长一段内的思维惰性——习惯用最简单的思维去苦苦坚持,而不是思考一切方法去解决问题。如今想来,选择了一条如此笨重的学习方法,也是第一名的悲哀。
再比如在大学和工作时,我贪求得多,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尝试,在局限的思维认知里坚信广博治、多见闻方是成长的不二法则。但其实,欲求很多并没有错,说明我肯上劲,不愿碌碌无为,但理性的解决之道应该是思考各种方法去平衡自己的欲求、最高效地去获取最大的成长。而我还是局囿在过往的处事方法上,不惜时间和精力的成本,而不是思考着如何优化升级方法,实现最大程度的统筹兼顾。
-5-
一定程度而言,成长的速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方式。高效专注的成长方式能带来高速的成长;而笨重浅层的成长方式就造成了速度上的差距和人生结果的不同。
造成一个人的成长方式的差异化,有先天因素的影响,比如智力水平、原生家庭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初步接受教育时启蒙老师的引导方式。这些先天因素会在一个人的小学阶段带来差异化,但随着认知的深入、视野的拓展,一个人还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历去摆脱固有的思维方式,选择一个更加高效、专注的成长方式。
倘若一直活得很累、很笨重,一定是成长中的思维方式没有及时升级,还桎梏在以往的思维认知中。所以,请不要像我一样,选择笨重地成长。及时升级思维方式,告别思维的惰性,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优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时间战、坚持战在成长的路上亦步亦趋。
(完)
我是独舞,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
现在真的是在学会改变与放弃一些无所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