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翻译的作用

作者: 一帆风正 | 来源:发表于2022-11-14 09:02 被阅读0次

    在佛教向中国社会的深入传播过程中,佛经翻译是最重要的步骤。佛教分大乘、小乘,佛经包括经、律、论,从印度和西域陆续传入。在此阶段,世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看待刚刚传入的佛教,因此,只有借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概念来翻译佛经,解释佛教教义。才能被国人接受。

    从汉代到隋唐,历代的译经僧在佛教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东汉的安世高,西晋的竺法护、竺叔兰,后秦的鸠摩罗什,南朝宋的佛陀跋陀罗,陈的真谛,北魏的菩提流支,隋朝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唐朝的玄奘、义净、不空等,都把当时最新的佛教学说传译到中国。这班人都通晓中国传统文化并善于文墨。在译文时很自然地把当时译者对汉文的理解,把带有时代特色的汉字、汉语掺杂到佛教典籍中去。

    中国文字中有很多词语的含义十分丰富,例如"道"、"理"、"心"、"性"等,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形成了多种含义。但是,在翻译佛经时,一般仅根据场合赋予这些词以特定的含义。事过境迁,后世的学者在读经和解释佛教义理时,因为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十分自然地根据需要利用这些词的不同的含义去理解经文,建构自己的教义体系。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正是借用这些多义词并巧妙地利用般若中观学说中的"不二法门"去建立本派的理论体系的。禅宗的"心",既可以是具有思惟功能的"心",又可以是先天内在的自性、本性之"心",此心可以与作为世界万有本源、本体的"真如"、"法性"、"佛性"等相通,还可称之为"理"、"道"。在禅宗含有机锋的语录中,正是前后借用它们不同的含义来向人们提示解脱之道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经翻译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ag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