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华灯绽放。
德累斯顿购物大街璀璨的灯火之下,一个身影进入了我的视线。
那个人伫立于这扇橱窗前一段时间了。
发福的身材、考究的礼帽、深格子围巾,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斜叼着雪茄,深沉地凝望,有着一种别样的腔调,那种范儿,宛若电影镜头中的大佬般……
深秋的风,带着丝丝寒意在摇曳。而此刻,他的心却是热的。
或许是,橱窗里的某件物品触撞了他的记忆开关,让他驻足于窗前,任思绪伴着烟雾、伴着微卷的发梢在寒风中飘荡。
夜风中,这个有故事的人的身影深深地打动了我。
德累斯顿又何尝不是一座有故事的城?
数百年前,它就以华丽的巴洛克建筑和浓郁的艺术氛围吸引了无数艺术家为之流连忘返。
二战之前,它还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也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
圣母大教堂倩影,来自网络 战后从市政厅俯瞰被盟军摧毁的废墟 ,来自网络然而,1945年的那个恐怖之夜,令一切化为了灰烬。整个城市连带着那座美伦美奂的圣母大教堂都成了一片废墟……
残酷的战争是场浩劫,不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财产,也毁掉了精心建造了数百年的城市,只有那一片片破碎的瓦砾在风中浅吟低唱:易水河畔何时能重现昔日那座巴洛克城的倩影,德累斯顿人何日能抬头重见圣母大教堂的傲人穹顶?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德累斯顿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自发走上街头清理建筑废墟。虽然整座城废墟的体积十分浩瀚,但人们硬是将残片一块一块、一片一片地收集、编号、存放,为之后整座城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当地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们也迅速地起草了蓝图,开始了城市的重建。但受资金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许多建筑的重建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实施。
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加大了对德累斯顿历史建筑的修复力度。在英美等国的捐款支持下,德国人决定使用原有材料并补充相近石料后在原址重建圣母大教堂茨温格宫、森珀歌剧院等地标建筑。
拿圣母大教堂的修复来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
这里的人一刻都没有忘记它曾经的荣光。为了让它重新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整座城市都付出了非凡的努力。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为最大程度地保证圣母大教堂的原本模样,大教堂大部分是依据照片和历史资料重修的,建设过程中, 严谨而讲究精密准确的德国人,尽可能地利用被炸毁后残留下来的砖块,一丝不苟细心修复,大都体现出天衣无缝、修旧如旧的效果。
特别是对外观细节的把控上,德累斯顿的工程师们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们精准测量每块砖石的大小重量,砖块距离教堂中心的距离,借以计算得出砖石在教堂上的高度,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将圣母大教堂一点一点的还原成最初的模样。他们还通过电脑技术给穹顶做了个3D模型,方便精准复原。
工作人员们还尽力用18世纪的方法来复原这一工程,过去石材、墙面等的颜料里常常大量使用鸡蛋,于是重建的工程中也大量采用了用鸡蛋上色的土办法……
从1994年开始,整个圣母大教堂重建工作耗时11年,花费1.79亿欧元,43%的建筑材料取自当地民众从废墟中一块一块挑拣回来的砖石并且恢复到初始位置,因此黄褐色的外墙镶嵌有黑色石块,黑的就是原来的旧砖,黄褐色的则是后来补用的砂岩,形成斑驳的特色。
因此,圣母大教堂的重建也被称为“世界最大最难的拼图”。
德国前总统科勒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谁失去了信心,就来看看重建后的圣母大教堂。”
2005年,德累斯顿圣母教堂重建完毕。这座昔日的地标性建筑终于回到了钟爱它的市民眼中,傲人穹顶再次俯视着易北河河畔,俯视着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年10月30日,德累斯顿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圣母大教堂重建落成典礼”,包括德国总统、总理、英国王室代表等政要在内的10万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如今,看着老城区一座座已经恢复原貌、宏伟壮观、精美绝伦的古建筑,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就会误认这个美丽的古城从未遭受破坏,那些沧桑只是岁月的痕迹而已;了解了这段历史,才会由衷感叹德累斯顿人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的珍视,也不得不佩服他们对文化守护付出的那份坚韧与认真精神。
风之舞摄 风之舞摄 风之舞摄 风之舞摄 风之舞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