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有度 第一章:执法
“度”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为:法制也。有度,意为有法制。法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依法制国,依法制国的思想不是凭空而来,依法制国即有《老子》“道德经”思想的社会化演绎,又有现实社会真实的实例。在《有度》开篇韩非子就举了众多的例子来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与好处。
首先,韩非子告诉君主“国无常强,无常弱”天下没有永远强大的国家,也没有永远弱小的国家,更没有建立之初就强大或弱小的国家,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国家灭亡之时必是弱小的。强大与弱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转换的按扭就是“法”。韩非子的论点是“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执法者强,国家就会强大,执法者弱,国家就会衰退。请大家注意,这里韩非子说的是执法者强弱与国家强弱的关系,并没有说依法治国的强弱与国家强弱的关系,这说明韩非子强调的“有度”指的是君主执法,而并不是国家,原因是当时中央集权集还没有完全规范的建立起来,依法制国的思想还不是国家战略,只能依靠君主的力量来推行。
韩非子将历史作为论据来讲明“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论点。第一个实证“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楚庄王并吞二十六个国家,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第二个实证“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 齐桓公吞并三十个国家,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第三个实例“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 燕昭襄王把黄河作为国界,把蓟城作为国都,外围有涿和方城,攻破齐国,平定中山,有燕国支持的就被人重视,无燕国支持的就被人看轻;昭襄王灭了他国,燕也就衰弱了。第四个实例“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 魏安厘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取河东地,全部攻占陶、卫领土;对齐用兵,占领平陆;攻韩,拿下管地,一直打到淇水岸边;眼陽交 战,楚军疲敝而退;上蔡、召陵之战,楚军败;魏军遍布天下,威振于中原各国;安釐王死,魏随即衰弱。
为什么荆庄王、齐桓公、燕襄王、魏安釐王在的时候,楚国、齐国、燕国、魏国就能称霸当世,而四王不在了,四国就很快衰弱了。原因就是有庄王、桓公在,楚、齐就可以称霸;有昭襄王、安厘王在,燕、魏就可以强盛。这就是典型的强人政治。荆庄王、齐桓公、燕襄王、魏安釐王都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君主,而且力度强大,短时间内使国家强大起来,一旦人死了,他所推行的“法制”也就消亡了,人亡政息,国家治理随之衰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公,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
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强人政治的管理模式,一旦强人退下,企业很快就进入了衰退期。对比一下,其实这和韩非子所在的时代一样,在中央权集制还没有完全规范的条件下,只能靠君主的强力推行,同样,在中国完全规范的市场经济没有建立的条件下,私营企业只能靠老板个人能力强力支撑与发展企业。这为中国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历史性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