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行者智慧佛、儒、道专题菩提树下
一佛乘修普贤道 四谛因缘是基础

一佛乘修普贤道 四谛因缘是基础

作者: 0b9d6921c540 | 来源:发表于2018-09-04 18:34 被阅读2次

我们知道,分母极小,分子极大,这还是极大,不是无限。但只要分母趋向于0,这个数就是无限了。印度人衡量空间的基本单位用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世界抹为尘,悉能分别知其数,这就是它的语言模式。

如是之人乃能见,此诸菩萨所行道。 始求佛道一念的人所行的菩萨行菩萨道。分四个层次:

一、出离道,了生死,出三界。

二、菩提道,觉悟的人性当中觉醒过来的这条路,自己一个人走的。

三、菩萨道,不是自己觉醒在人生的大道上就好了,要怎么样子带领大众走上菩提道。除了菩提道以外,还有眷属世间与器世间要做。但是这个菩萨道在做法,通常是一对一的。

四、普贤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乘修普贤道。在顿教中,开始要转化成圆教的时候,华严一乘不共别圆这个时候所修的叫普贤道。

通常我们在讲修出离道的部分,就是声闻缘觉乘,属于二乘。 大乘始教,修菩提道。大乘终教、顿教,修菩萨道、菩萨乘。

按四乘又可分三个层次:一、声闻修苦集灭道,缘觉修十二因缘法。二、大乘修六度万行,从菩提道到菩萨道。三、一佛乘修普贤行愿。

把四法界带进去,也是一样。一、声闻、缘觉,修理法界。二、大乘菩萨道,修理事无碍法界。三、一佛乘法身大士,修事事无碍法界

这个不深,要进入那个领域里,四乘都对,只是修法不同。 如初学修禅的,修禅为主,然后密法要来修一下,就好。如认为修密更好,禅就放下。因为禅净律密,不可能通通修,但是要选定一个。

我们更希望大小乘通通要修。不要大头病,我修一佛乘的,为什么要修苦集灭道。一样要去修,这些通通要有,然后自己定位在一佛乘上。

乖乖地从数息来,把心安住在风门,久了久了,才有可能一念不起,那个时候,大乘法一带,经通宗通,统统通,才有可能。还没开始,就要观心,只要一念不起,顿成佛道。弄到最后,就是没有一念,只是万念而已,没有用。

所以我们通通要学过,十二因缘法,一定要去找为什么,为什么无明会生,会取,会六入,会六识等等。为什么,要把这个理路弄清楚,不一定泡在里面,总要弄一遍。

我们一定各方面,通通要去深入。各宗各派,各种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但自己要定位,我是修学什么,那不要紧。

里面有两个,菩萨行与菩萨道,这两个是有区别的。菩萨行,是菩萨所行。

菩萨道是个规则,一条路。我要带领大家通通都上菩提道,那个带领的方法。譬如说,有人不盖庙,他在行菩萨道;有人在盖庙,他也在行菩萨道。两个有什么不同?他们愿力不同,他们示现的相不同,做法不同,没有对不对。

从这种定义来讲,菩萨行,菩萨是比菩萨道大得多,因为在这么样原则之下,他有开的地方,行,他要做的,譬如他要慈悲,他要怎么慈悲;他要智慧,他要怎么智慧?慈悲是菩萨行,智慧也是菩萨行,但是有他一惯的作法。

菩萨行与菩萨道的定义,我们通常不具象定义,不具象名词,但是大概可以感受到,菩萨道是他外显的相,菩萨行通常是密行!(海云师讲演华严,圆明心要笔记Ⅱ56-2)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相关文章

  • 一佛乘修普贤道 四谛因缘是基础

    我们知道,分母极小,分子极大,这还是极大,不是无限。但只要分母趋向于0,这个数就是无限了。印度人衡量空间的基本单位...

  • 【缘悟】十二因缘

    四谛十二因缘…… 苦、集、灭、道四者为四谛。释迦牟尼佛说: 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

  • 【缘悟】十二因缘

    四谛十二因缘…… 苦、集、灭、道四者为四谛。释迦牟尼佛说: 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

  • 一字禅:楞(愣)

    (如来禅-普贤乘-圆融道-菩萨行) 字是心中道,参明了义多。 禅情岂有解,谁道许言说…… ...

  • 佛道同源

    心中有佛、变有道;谁是佛、我是佛; 谁是道,我是道;我是佛道同修 修什么?修光明,修自信、修人格; 修大道,修虔诚...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并修,以外无别佛法佛菩提道——大菩提解脱道——二乘菩提 上图的...

  • 敢问灭绝师太可曾到这里来赏过花?

    一位在后面的普贤殿布置香贡的小师父笑一笑,与我说,修佛是为了修心,佛也不差你这一柱香,差的,是一颗虔诚向佛的心啊。...

  • 佛门知识(5)--声闻

    声闻,闻佛说苦集灭道,四谛之声,而得悟道。就听到佛陀说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么四谛呢,就悟了道,悟了道就证...

  • 普劝念佛人

    普劝念佛人,念佛心要专。 具足信愿行,海贤是榜样。 尊修普贤德,何须言神通。 待到见佛时,花开自然成。 若真大修行...

  • 《圆觉经》笔记3

    普贤章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佛乘修普贤道 四谛因缘是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zw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