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9cfb3193647c0207.jpg)
青萝野味,如痴如醉!
早就听说城东有一个名唤青萝寺的去处,不过一直没得机缘前去一览。其一不甚闻名,因为它未被列入耳熟能详的“梅城十二景”,而且县志记载也是语焉寥寥;其二忙于生计,无暇安排,再说,如果外出行走只是一人两人,也实在提不起兴致。
趁着此次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参加“全域环境整治”活动的余热,我和谢祁锋老师相约周末一同前往探秘寻幽。
吃过午饭,我便带着儿子出门了,出门时,儿子问我要不要叫上方子俊,我点头说好,并立刻掏出手机打电话给方子俊的爷爷,我原来的芦溪同事(现已退休)的方国权老师,问他是否愿意同行。老方听后,欣然地让我在小区楼下等他。
很快,老方便带着子俊来了,我们一路骑行直到中心广场,等不多久,谢祁锋老师带着他的儿汪铭轩和他的一个同学来了。简单的互相寒喧之后,我们便沿着大道往青萝寺方向而去。
因为老方曾来过两次,所以在他的指示下,我们很快便到达了青萝山下。沿着水泥路,穿过别墅群后,继续顺着土路深入,翻过一个小山坡,转过一个小弯角,便可以见到一个简易的木架门楼,上面写着“青萝寨”三个大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67148f19cf635006.jpg)
穿过青萝寺的寨门,老方便带着我们走进了一座红土夯成的庙宇小屋,小屋内全部是木制结构,很是讲究。据说这儿有时还邀请了一位周易大师坐镇,为游客卜卦算命,占测风水。不过今日不巧,未能见识到这位长相与影视邪星大鹏颇为相似的所谓周易大师。屋旁有一小小的石栏养生池,池中放养着三两条红鲤和上十条黑鲫,鱼儿们自由自在地在池中游弋,丝毫不去顾及那铺洒在池底的钱币。屋前有一方石坝拦起的池塘,尽管塘水浑浊,但仍有几只白鹅浮在水面之上,那鹅首高擎,似乎在观望四周的青山深黛,以及吊脚木楼那红瓦金壁的身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b3e631d30d80c1a5.jpg)
在老方的带领下,略略停歇便径直往青萝山里行去。也许是因为开发时间不长的缘故吧,刚进入景区的我们就真真地嗅到了一股浓浓的山野之味,那味道好熟悉,好亲切,就像回到了老家,行走在犁滁、杨岗山、高塘坞一样。
沿着狭窄的山路缓慢前行,行不多远,眼前便赫然出现一块巨石,巨石圆润如蛋,上部杂草丛生,下部光滑洁净。跑在前面的孩子们立足在巨石之下,惊叹连连,于是我打趣地说:“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恐龙蛋化石?”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0b9759af764c50fe.jpg)
走近细看,我们才发现这巨石其实是许多的卵石和着泥土沉积而成的,因久遭风雨洗礼,那巨石四周散落着许多松脱下来的卵石。
石山吻合处有一处卵形缺口,疑以人工作业而成,因为这缺口的高度与宽度正好容得一人通行,而且缺口的石壁明显呈新鲜颜色。巨石对面的石山斜面处是一条内凹的山崖,材质结构与巨石相同,于是我们可以断定,这石山与这巨石其实本为一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50f20c0ae4843a9f.jpg)
沉积在石山里的卵石颜色不一,形状各异,有黑黑的圆石,有棕黄的长石,还有蓝白相间的宽石。这蓝白相间的宽石应该是石山比较少见的,因为夹杂在黄黑之中,仍是那样的醒目显眼。
石山坡度缓缓,尽头处架着一个木梯,葱葱茏茏的长草披散下来,像极了鸳鸯绣床上方垂落的黄色流苏。微风荡过,那长草便飘飘摇摇地跃动起来,婉约而迷人,简单又纯真,既不自矜自傲,也不孤芳自赏,一如小鸟依人,又似空谷幽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606e572a24c8f6ec.jpg)
石山斜坡的尽头是一条曲折向上的小路,小路两旁尽是疏疏的杂木,其间有几棵开了白花的樱桃树。见了这满枝的白花,老方显得特别兴奋,于是,我便笑着打趣道:“方山长,来一张!”老方听了,笑着转过身,颇为认真地整了整衣服,然后将手背到身后,挺直身子,目光淡然地望向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ac15ac839789e6c2.jpg)
沿着小路曲折向上,便有一处空旷,孩子们纷纷喊累,坐着不肯行走,我们站在空旷处向前望去,便见一座孤山被四面围拢,山头处矗立着一座撮角木亭,老方告诉我们这便是青萝山中的望月亭。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8b1002c815685961.jpg)
选好角度,摆好点型,我们或单人或群体进行拍照,留作纪念。毕竟,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来,若来,会在何时,还能否见到这般的景象呢。
停歇片刻后,我们朝着望月亭方向行去。望月亭立于山尖,除了一条小路笔直通向外,其余皆是高高的山崖。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46f9cf0fa8ef9226.jpg)
望月亭小巧而古朴,是往来游客休息的最佳场所。我们一行七人拾级而上,拣了干净位置倚栏而坐,习习的山风穿透暖阳吹拂着肌肤,立刻便觉丝丝凉意。坐不住的孩子们兴奋地玩起了莫名的游戏,彼此间不断地用言语以及动作进行挑衅,你一拳我一腿,闹得不亦乐乎。胖胖的儿子有些乏了,懒懒地靠着我,一动也不想动,既便是入镜,也是一副无辜的样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6d6a1730a64b59ff.jpg)
望月亭下便是摩天崖,摩天崖坡度极陡,一路皆是黄土浮尘,所幸的是修了木阶,不然真的怕是要一失足便骨碌到崖底了。山崖的中段有一线裂缝,由崖底笔直延伸到崖顶,整座山崖因此一分而为二。断口处均匀圆润,好似被《宝莲灯》中的沉香用开山坤斧劈破一般。
也许是因为雨水冲刷,山崖各处均往内收,形成一定的夹角。祁门本地有传言说:于山崖处撑枝点棍,可以庇佑和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腰身康健。于是,这些夹角便成了信徒们寄托希望的所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6e4b14c0e9c6a63c.jpg)
谢祁锋老师的儿子汪铭轩颇有孝心,走到山崖脚下时,便要入镜做一个举鼎扛山的力士,意为父母亲人祈求腰身康健,不过,它那过于嘻笑的神态与表情让他瞬间成了一个逗逼。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84bdba8055ba5af5.jpg)
走到崖底,我好奇地回头望去,只见那崖多么高大,那人多么渺小,那岩多么魆黑,那花多么纯白。
此时的崖底聚集了不少人,他们驻足仰望那摩天崖时,亦与我们样发出惊叹与感慨,他们纷纷邀上好友互相拍照,我们呢,也欣喜地在崖底合影。老方说这崖底空旷之处,便是昔日的青萝古寺遗址,虽说这儿早已寺倒人亡,但是还残留下了一些可以亘古长存的物件。譬如这樽镌刻有莲花纹路的石台,还有这个凿洞穿孔用于烧锅煮饭的石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2e1efa58d1c0478b.jpg)
青萝寺遗址处的崖岩内收更为明显,形成一个颇大的空间,我们在下面坐着休息时,老方便饶有兴致地说道:这青萝寺是祁门县第一座庙宇,应该建唐代万历年间。这里是个真真的好地方唉,两边是砂岩悬崖,后面是青山密林,前方还有滴泉乳泉。
来过就是来过,有心就是有心。我们听了,不由说道:老方,可以到景区应聘做导游噢。老方笑笑直摆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78baaee61791a42e.jpg)
沿着巨崖,顺着云梯,我们往攀登,想去见识那别人口中说到的“佛”刻。云梯中间有一处曲折,一块突兀出来的山石从上方看,像极了一只螓首的青蛙,见到指示牌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便是“蟾蜍面壁思过”。“蟾蜍面壁思过”,真是一个颇有佛理禅趣的名字呀。不过,我觉得真正应该面壁思过的不是这只已经幻化为石的蟾蜍,而是打着开发旗号肆意规划景区他们和借着游山名义无端破坏清净的我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c1d70995e6d894ec.jpg)
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但有时候也很坚强。我们爬完百步云梯时,便在一株松树刮皮的地方,看见一个白色的菌菇,正在艰难地生长着。虽说那样子甚是难看,几乎没有了菌菇应有的模样,但它依旧努力蓬勃,不断厚实自己,哪怕也许只有短暂的生命。
再往上走,便到了一个名叫“桃园三结义”的地方,名字听上去挺吸引人,其实只是一株樱桃树而已,不过那花开得挺热烈,挺盛重,当然也挺美。四个孩子站在树下,开始纠结于各自的名字,一番争抢推让一下,最终刘备、关羽、张飞花落人家,儿子呢,最终选择了赵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10c49fb8afcab455.jpg)
看见这灿烂的樱桃花,我突然想起了席慕容的诗: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要说青萝寺最别致的美景,当属那成片成片地裸露在外的树根。心有多高,根就有多深。这是树的宿命,但不同的是,有的树根深埋在土壤里,有的树根裸露在地面上。
青萝寺的这片后山右侧,几乎所有的树木都是这般模样,每一茎的树根都紧紧地巴着岩石表面,顺着或陡或缓的坡岩,极力地向下生长,直至触到满是泥土的地面,才钻入地下。这些树根粗细各异,弯直不一,应该与在岩面爬行的时间有关,有的径直向下,迅速触底,有的爬行日久,竟生得比枝干还要显得茁壮。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6872/1a334cc475c1c913.jpg)
似乎真是这样,在平凡中生存,在艰难中历炼的生命,才能更有活力,更有张力。
下到谷底时,孩子们蹲在小土坡上休息,我说要给他们照相时,三个孩子便显现出不同的样子:有的积极配合,主动摆出剪刀手;有的面表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有的伸手遮脸,老大的不情愿;还有的干脆直接跳下土坡,逃到一旁。
出山的小路位置偏低,常被积存的溪水浸透。于是,一条木栈道便自然而然地被修建起来了。我们来到栈道前时,几个高中生正小心地从那边走来,也许是栈道并不稳固的缘故吧,几个人都略显颤颤巍巍的,其中还有一个走到中央,更是畏手畏脚。因为栈道狭窄,帮不上忙的我们只纯不停地为她鼓劲。
出了山口后,我们便在景区标志大牌处研究了起来,因为我们一心想要知道我们遍寻不到的“佛”字岩刻究竟在什么位置。当我们发现“佛”字岩刻距离我们曾经只有一线之隔时,略略感到有些惋惜。
沿着来时路,我们一行人径直往山口方向走去,这时候天色已然暗了下来,还飘起了蒙蒙的细雨。
无论是略带遗憾,还是颇感庆幸,走出山口时,我还是难以忘记青萝寨内那野味十足的天然美景:那高耸的山,那突兀的岩,那奇异的石;那葱郁的树,那错节的根,那艳丽的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