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偏能立主张,浮名浮世绘行藏。
何劳一苇权慈渡,不溅飞蝇省自量。
宿命好求福应积,穷心漫道认知强。
置身事外锚安定,借力当风逾短墙。
我们的思考方式充满了偏见,我们倾向于相信不合理的直觉而懒得用理性去检验。
《助推》这是Richard Thaler 老哥又一本介绍行为经济学的书,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普通人类是社会人,而非经济学所假定的理性人。因此普通人会犯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错误或者固执自有偏见。
书中揭示的人们常见的认知偏见和谬误:
一、锚定效应
人们倾向于根据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或看见的结果)作为基准去思考当前的问题, 例如:自愿捐款时,告诉对方上一个人捐了100元,则对方捐相近金钱的可能性提高。
二、易得性偏见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时常听到或见到的事件发生的次数更高。如:①做风险评估时常见的偏见,人们常见他杀报道,少见自杀报道,则错误地认为每年死于他杀的人数多于自杀。②最近发生的事件会对我们当下的行为造成更大影响。如日本核事故后我国便减缓了核电站建设的步伐。一些比较久没有发生的事件,人们则会放松警惕。比如如果很久没有金融危机,人们就会忘记上次危机的伤痛而拼命透支,危机刚过后又会过分谨慎。
三、盲目乐观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不会是倒霉的那个。每个人结婚时都坚信自己不会离婚。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运气、时间的宽裕度。赌徒心理就是这么回事。而健身房其实就是靠人们这一心理赚钱的。人们办卡时都计划着自己每个星期都去,但很快就懒惰了。
四、损失厌恶
就算是同样的结果,人们更厌恶要自己损失一点东西的方式。如:政府减税和派钱,结果一样,但人们更喜欢派钱。
五、将相似关系或时间关系误认为因果关系
人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两件事很相似,或时间上是一前一后发生,就很有可能是因果关系。例子:琳达实验:假设琳达今年31岁,她主修哲学,年轻时十分关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还参加过反核能的示威游行,那么问琳达现在更可能从事什么职业?在“银行出纳员”和“热衷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员”的两个选项中,更多人选了后者。人们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逻辑错误,前者的概率明显高于后者。这是诡辩者常用的方法,用以胡乱嫁接因果关系。
六、安于现状的惰性
人们倾向于接受默认选项。或遵循之前确定的习惯,而不管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利。例如安装软件时,人们大多数选择默认安装而不是自定义。这就是运营商常用的贱招,免费默认开通某种服务,一个月后要取消则需要自己办理。大多数人都会因为惰性而被骗到钱。
社会人有着有限的理性,且缺乏自我控制。于是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便可理解了:嚷嚷着减肥的人见到美食便举旗投降,想要储蓄的人因着广告便又不管不顾开始大肆购物······
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学校的餐厅的例子。这个学校餐厅的管理人发现食物的摆放顺序影响到人们最终对事物的选择。既然我们现在知道所谓的顺序可以影响人们的选择,那我们就应该来调整所谓的顺序,让孩子能够吃的更健康,吃的更开心。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完全中立的选择体系,我们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与取舍。由此提出一个小小的助推有助于事情的发展。同时他也指出社会人的诸多缺点:锚定效应、盲目乐观、损失厌恶、现状偏安——人们想学会享受,然后却不得不承担不良后果。
书里最好玩的一个例子是在阿姆斯特丹机场,在厕所的小便池上刻上苍蝇的形象。在小便池上刻上苍蝇可以让男生上厕所的时候瞄准度更高,最后让机场飞溅率降低了80%。在这个故事当中这个苍蝇就是书里所举的助推的例子,它就是一种助推。所谓的助推就是指我们所有身处环境当中任何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最终改变我们的行为。
作者主张自己的助推行为属于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尽管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听起来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在它们的理论当中不是的。这个自由主义就是指我们要保留人们所谓的选择的自由权。采取助推的方式影响人们选择行为,目的在于使选择者受益,这种措施便属于自由主义的专制主义。作者主张,通过助推,优化选择设置,政府可以让人民享受更优质的生活。--- 推荐正在忙于在帝都拆房赶人的X市长看一下本书哈。。。
网友评论
“一苇”这个典似有值得商榷之处。Nudge的本意是用很小的一个行为导引来使人自然而然地改变行为模式,而一苇渡江重在展现达摩祖师的神力,这恰恰是与行为经济学的思想相悖的。
凭心理杂事,借力意随流。
以拙诗胡乱和之,檀友见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