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替薛宝钗过生日,聪明王熙凤看银两便知分量,却看不透真正用意
随着薛家而来的“金玉良缘”,薛家想要贾宝玉当女婿的想法昭然若揭。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按说,薛家作为女方已经抛出橄榄枝了,薛宝钗又有机会和贾宝玉朝夕相处,这应该是一件很容易促成的事情。
但事情的复杂性处在于,在荣国府上下早已有了林黛玉是宝玉定准了的妻子的人选,这点在贾琏的小厮兴儿和尤二姐的谈话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了。
“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还小,故尚未及此。”
在这种情况下,薛家放出“金玉良缘”的说法,贾母岂会喜欢薛家和薛宝钗。
话虽如此说,但贾母偏偏要大张旗鼓地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难道在这时贾母真的放弃林黛玉,看好宝钗了?这种蹊跷事,让一向聪明过人的王熙凤也犯了难,如何承办生日,如何让贾母高兴,凤姐一时也看不透贾母的用意。
而“源易缘”认为,贾母的人生智慧恰恰隐藏在这不动声色的小细节里。
第22回贾母说要替薛宝钗过生日,这年宝钗十五岁,大又不是,小又不是,又没有前例可照,让聪明能干的凤姐也犯了愁,便和贾琏商量怎么办。
贾琏说,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照样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说,宝钗虽然不是整十五生日,也算是将笄之年,若果真替她作,自然比往年林妹妹的不同了。最后二人商定比林妹妹的多增些。
凤姐心机重,见风便筹雨。贾母刚提出要替宝钗过生日,她便未雨绸缪,思忖着如何办,以便临阵不乱、分寸得当。
待到贾母把生日提到日程,却只出资二十两银子交与凤姐,去置办酒席和戏曲,被凤姐好一顿打趣:
“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这个够酒的?够戏的?”
说得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自然又乐呵一回,却未曾有任何再添银两的语言和举动。
待宝钗生日那天,就在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在贾母上房摆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未请一个外客。
凤姐聪明过人,一看银两便知分量。“小巧”“小戏”“家宴”“家常”都迎合了贾母的心思。
如果贾母真心替宝钗过将笄之年生日,多多少少要隆重些,二十两银子岂能够。凤姐看出了贾母的心思不在生日,而在客气和热闹。
这是宝钗来贾府后的第一个生日,贾母替她过生日,是出于礼节,表示一下对薛家的客气。再者,贾母素来喜欢热闹,也想借宝钗生日和宝、黛、迎、探、惜等众姊妹热闹一番的。
凤姐在贾母面前拿捏得很到位,处处让这个处于塔尖的老太太满意。但是,她的聪明高不过贾母的智慧,却不知贾母借生日含沙射影出两层意思:
第一,贾母比较委婉地向薛姨妈下了逐客令。
贾母让黛玉点戏,黛玉礼貌地让王夫人、薛姨妈点,贾母却道:
“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
白听白吃,除了薛姨妈和薛宝钗,还会有谁!贾母说的已经很直白了。不知坐在一旁的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何脸色,曹公未写,想必不会好看。
第二,贾母明摆着告诉大家,宝钗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在古代,女子十五岁为及笄,男子二十岁为弱冠,是男女成年的大节日,表示可以婚嫁了。
宝钗虽然不是整十五岁(虚岁),也是将笄之年(十四岁)了。老太太貌似很隆重地替宝钗过生日,其实是在告诉大家,宝钗到了婚嫁年龄了。而宝玉比宝钗小一岁,婚嫁还早着呢!
后文清虚观打醮,贾母拒绝张道士为宝玉求婚,说宝玉不宜早婚,便是印证。
原来,金玉良缘之说刚成气候,贾母便出招为宝黛扫障碍,黛玉岂知贾母的良苦用心。
就此话题,你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
参与书目:《脂砚斋评石头记》《红楼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