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琅琊榜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
【琅琊榜】【芈月传】观众能接受什么样的“苏”?

【琅琊榜】【芈月传】观众能接受什么样的“苏”?

作者: 女飞贼 | 来源:发表于2016-01-05 22:36 被阅读2568次

当“玛丽苏”、“汤姆苏”在电视剧中大肆盛行的时候,本文只是想来聊一聊观众能接受什么样的“苏”,究竟什么样的“苏”才能被观众认可。

ps:本文仅代表自己观点,之所以把这两部剧列出来,只因为这两部剧目前比较“火”,举例子的时候相对容易。本文并非刻意将任何电视剧进行比较,没有将电视剧“分出高下”的意图,更没有对任何电视剧进行刻意褒扬和刻意贬低,若举例时用语欠妥,还望见谅。

《琅琊榜》《芈月传》

最近大火的《芈月传》,女主角芈月是公认的“玛丽苏”,这部剧目前,据我所知,褒贬不一;

前段时间大火、目前貌似热度仍然未减的《琅琊榜》,评分很高、评论大好,可如今仔细想来,原来这部剧的男主角江左梅郎梅长苏、靖王萧景琰,也很“汤姆苏”。

少时的林殊,飞扬耀眼,不论谁提起他来,均是赞不绝口;林殊“死了”十几年,众人回忆起他来,均是“大感惋惜”,不论是言侯、还是周玄清、黎崇两位大儒,都对少时的林殊大为赞赏,对林殊的英年早逝深感痛心、遗憾。

死而复生的梅长苏,不论是赤焰旧部,还是江左盟内部,上上下下都对他忠心耿耿,从无叛变(即使是“叛”了的童路,也仅仅交待了一个毫无用处的“人去楼空的妙音坊”,其余信息并未吐露半分),对他的性命更是比他自己还要珍惜,用蔺晨的话说,“找十个自愿为长苏死的人,一点都不难”。

而本身就开了外挂、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琅琊阁,更是全心全意救助长苏,不但免费帮他打广告,更是不遗余力、劳心劳力的帮他完成心愿。

梅长苏重返金陵城后,算无遗策、料事如神、事事尽在掌握之中,不论是皇帝、太子、誉王,还是夏江、谢玉等人,所有人的任何反应,均在梅长苏的猜测范围之内;没有任何人的任何反应,违背、超越了梅长苏的计划和推测(当然,笨水牛砍铃铛闹分手事件是个例外),这本身就是很“苏”的一件事。

而仔细想想靖王萧景琰的人生,更是一个大写的“苏”啊。

原本与皇位全无缘分、半点不受宠的边缘皇子,突然被从天而降的麒麟才子,莫名其妙的誓死效忠、拼命保护,最后没受到丝毫伤害、甚至几乎并未改变本性的就被平平安安、稳稳妥妥的送上了皇位,顺顺利利的得到了其他人抢破了头也抢不到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从普通功利意义角度看,靖王不费一兵一卒,轻松成为了人生大赢家啊!

转换成偶像剧模式:《琅琊榜》,其实是一部虽然身体不好,但是能力值爆棚、技能开挂的傲娇腹黑男主梅长苏,丢下了对他青睐有加、频繁献殷勤的、高高在上的白富美太子和誉王,选择了性格生硬不懂转圜、样样普通、对他又没有好脸色、还不断误会他的傻白甜女主靖王萧景琰,并对他誓死相护、不渝效忠,一直到把“心中最好的靖王”送上权力巅峰的故事。

如此看来,《琅琊榜》其实也很“苏”,但它却依然能够广受好评,可见观众也并非不能接受“苏”嘛。

事实上,任何一部影视剧,主角“自带光环”是必须的,否则故事还怎么继续进行?其实,用心的“苏”,观众完全可以接受。

江中梅郎温润如玉,花中月儿笑靥如花

(一)人物(尤其是主角)需要有连贯的、前后不分裂的完整度和独立性,剧中人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需要有站得住脚的、至少“符合正常人思维”的理由和逻辑。

简单说来,

剧中人物能有一套相对正常的智商(不要求高,但正常人需要在正常线),

剧中人物能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内在的正常行为逻辑(做事情不至于分裂),

剧中人物的爱恨情仇、选择倾向能够符合正常人的正常选择(即若人设是个正常人,就不要把该正常人变为“事实上的精神病或者各类心理疾病患者”),

其实观众的要求并不高(当然我知道影视剧作品难做,我也知道情节推动并不容易),只要剧中人都能相对“正常”一点(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剧情需要”,就导致人物做事与本身性格分裂),观众也就满足了。

《琅琊榜》在这一方面,做得实在不错,也难怪观众买账。

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连贯、完整、圆满的性格和故事,这里不再具体罗列。剧中每个人物做事的“理由”,也很符合人物内在逻辑。

誉王要把谢玉拉下马,但又同意不殃及其他谢氏子孙,因为“他们是政敌,不是死敌”,成功夺下对方权力即可,但并非非要“至其他人于死地”,何况此时已然知晓萧景睿并非谢玉亲生、谢弼性格懦弱难成大事、谢绮一介女流不足为患,誉王并非像大部分“纯反派”一样,逮着机会便丧心病狂的大开杀戒;

誉王对主角梅长苏,需要的时候拼命“抢”,“抢”到了便装模作样“礼贤下士”的利用,后来发现梅长苏“早就背叛”了他,也并没有担起“变着法子要杀主角、找尽机会坑害主角、终于有机会恨极了主角”的担子,而是“能够按照誉王的思维逻辑”,绕开梅长苏,转而选择全力对付靖王,因为“誉王认为”,釜底抽薪,主君没了,谋士便自然没了作用。

这便是属于配角做事的、符合人物本身又站得住脚的、极为正常的“内在思维逻辑”。

而反观《芈月传》,剧中的反派芈茵仿佛就是为了迫害主角芈月而“造出来”的人物。

爱情很重要,这点大家都知道;而相比男人,大部分女孩子更小心眼、更容易吃醋,这点我也承认;但是,即便一个女人再小心眼、再爱吃醋,对一个“正常”的女人来说,爱情真的已经重要到“能够让一个正常人,像一个重症心理疾病患者一般,丧心病狂的做事情”吗?

我觉得,一个正常的女人,在面对求而不得的爱情和情敌的时候,吃醋、心酸、心里不是滋味这些感受确实是真实的,但正常人的选择也无非是“忍不住依旧会远远的关心,亦或是强迫自己默默的疏远”吧,又有几个“正常人”,能够因为“所谓的得不到的爱情”,就化身“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的?

小时候的芈茵,因为得不到的爱情,对芈月“不爽、看不顺眼”我可以理解,但是反反复复的想出各种“恶毒”的计策,非要“置芈月于死地”,我便实在理解无能了;

而那么多年之后、早已嫁了人的芈茵,仍然不惜用尽各种手段,仍然要置早已为人妻、为人母的主角芈月于死地,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稍微正常点的人,任谁也不会因为“多年以前的一段从未得到过的感情”,在“那么多年”之后,仍然心心念念惦记着要用尽各种残忍的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杀了自己当年心里喜欢的男孩子心里面真正的公主。

人物做事的基本理由很难立住,也难怪会有观众吐槽了。

只有当剧中人物所作所为有一套属于人物本身的“正常逻辑”,有一个属于人物本身的“合理理由”的时候,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为了皇权不择手段的腹黑皇子,为了爱情迷失本性的可怜女子

(二)人物(尤其是反派),需要有相对正常的智商。

剧中人物,尤其是反派角色,能够具备相对正常的智商

《琅琊榜》中,夏江、谢玉、誉王等人的智商其实很高,只不过他们遇上了智商更高的主角梅长苏,才会一一败落。

《芈月传》中,那么多反派,尤以女人为甚,那么想害死主角芈月,却屡屡不得手,究其原因,实在不是因为芈月的主角光环太重,而是因为反派的智商太低、害人的手段太过拙劣啊。

芈茵也好,芈姝也罢,又或是芈姝身边的玳瑁姑姑,不论是谁,有“绕来绕去的下毒、转来转去令其难产、栽赃嫁祸陷害”的工夫,怎么就不能直接杀了她?芈月身边一度只有老弱病孺,并无他人保护,彼时被派去杀她的人早已到了,可他宁可废话连连消耗时间、一直拖到黄歇和义渠君前来救人,也不肯直截了当挥刀砍人……如此拙劣的杀人水平,也难怪杀不死本就有光环庇佑的主角芈月。

明快聪慧的公子,为爱疯魔的姑娘

(三)故事尽量不要“过分模板化”,人物性格尽量“相对个性化”、避免“脸谱化”,爱情尽量“相对正常化”、避免“妖魔化”。

如今的电视剧市场,基本是“以女性为主”的市场,而女性观众,更多的时候更喜欢“爱情色彩相对浓重”的情节,这也是当下偶像剧流行的重要原因。

为了更高效率的迎合市场,如今的电视剧,很多时候,似乎有“模板化严重”的影子。

女一基本为:善良、傻白甜,外貌普通、性格开朗,无显赫家世;

女二基本为:无理由(基本理由为爱情)拼命坑害女主;

各男主分别为:高帅富霸道总裁型、温柔似水柔情暖男型、心灵鸡汤男闺蜜型、情深似海万年备胎型,同时自带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自带GPS定位属性、救下正在被女二坑害的女主,如有可能还自带冰清玉洁、守身如玉、非女主不碰女人属性。

其实,故事的情节雷同,观众可以理解,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就这么多,艺术不论多高于生活,也很难完全创新;

人物性格的类型雷同,观众也可以理解,因为毕竟人物的性格就那么几大类,也真的很难再找出其他类型性格的人。

但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中,人物若是真的能够相对个性化,有属于人物自身的特点,真的会给观众带来惊喜。

《琅琊榜》中的各色人物,就很有属于人物自身的个性化特点,病骨腹黑又不失霸气的梅长苏、刚毅原则性极强的靖王、睿智跳脱的豫津、大气善良的景睿、扮猪吃老虎的纪王、沉稳聪慧的静妃…..几乎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因此,这部剧尽管人物诸多,但包括众多配角在内的各个人物,也能被观众记住。

而《芈月传》的故事逻辑基本是观众再熟悉不过的,

所有的男人都爱女主(温柔似水的初恋,大气果敢的大王,霸气硬气的义渠君),

所有的女人都恨女主(莫名其妙的芈茵,后期黑化的芈姝,宫里其他的姑姑们),

女主在被恨她的女配们坑害的同时,又不断的被深爱她的男人们营救,最后上演姐妹反目撕逼大战,最终女主终获成功的故事。

而女配角芈姝、芈茵两个人物,又有“脸谱化倾向性”。

芈姝前期对芈月的爱护,有“为爱而爱”的嫌疑(若是不爱,芈月怎么活下来,后期的姐妹反目又怎么会更有可看性?),而后期黑化“为恨而恨”更显生硬(情深意重的姐妹不论怎样最后总会上演撕逼大战);

而对芈月各种坑害的芈茵,脸上更像是写了“我就是专门过来坑害女主的”几个大字,不如此怎么凸显女主的善良和无辜,不如此男主们又哪里来的机会频繁救芈月?

正是因为《琅琊榜》故事节奏紧凑、人物性格突出,所以尽管观众“明知最后的结局,沉冤一定得以昭雪,靖王一定上位成功”,但在故事进行的过程中,观众仍然难免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起伏也时而紧张、时而开心。

三稚子大战百里奇,我们还是会好奇、欲知缘由;

景睿生日宴设计谢玉,我们还是会不由得紧张、为苏哥哥捏一把汗;

营救卫峥险象环生,我们还是会着急、会担心苏哥哥等人中了夏江的计策;

金殿对质、靖苏相认,我们还是会为靖苏二人的配合默契拍手叫好。

但是,在观看《芈月传》的时候,尽管主人公芈月命途多舛,经常遇险,而观众的情绪似乎并没有特别紧张。

芈月被害了,没关系啊,反正会有男人救她;

芈月又被害了,没关系啊,反正还会有男人救她;

小时候的芈姝对芈月真好啊,不过她俩早晚会反目的,因为她俩都嫁了大王了嘛;

芈姝芈月姐妹彻底决裂了啊,不过横竖芈姝也斗不过芈月的嘛。

说到底,尽管故事的选材难以创新,人物的性格难免雷同,但故事的精彩程度不同,剧中人物的性格不同,观众的情绪仍然会不同,观众对一部作品的评价自然也会不同,观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

另外,提一句关于“爱情”这个“推动剧情作用巨大”的梗。

如今的“爱情”,在影视剧中,似乎已经有“被妖魔化”的嫌疑了,不论剧中人物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哪怕再不合逻辑、再不合常理),只要是“因为爱情”,便似有了一个“万能的理由”,而“爱情”,也成为“剧情需要”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和催化剂。

但是,纯粹因为爱情,让原本正常的人变得不正常了,让原本善良的人突然间黑化了,让人物之间原本深厚的情谊顷刻间荡然无存了…..并不符合正常人物的正常逻辑和正常情感。

爱情,这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还是相对正常化,才能更加引起观众的共鸣。

他们一直亲若兄弟,她们曾经姐妹情深

(四)主角的魅力,因为值得。

只有当“自带光环”的主角,是个立得住的、有魅力的人物时,观众才会从内心里真正接受“人人都爱主角”的设定;换言之,主角必须“值得”。

《芈月传》的女主角芈月,之所以被吐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芈月这个人物设定相对单薄,魅力值不足。

所有的男人都爱芈月,但这份“爱”,观众又看不出理由(当然因为她无辜、她善良),

所有的女人都恨芈月,但这份“恨”,观众又觉得莫名其妙(当然因为她无辜、她善良,也因为所有的男人都爱她),

简而言之,主角魅力的“核心”,聪慧、大气、对历史的功绩,表现力不足。

而同样“苏”的《琅琊榜》中的梅长苏和萧景琰,观众又为何会如此喜爱、念念不忘?

此志不改,此血长殷

因为梅长苏,值得。

受了如此大的冤屈,身负七万冤魂的血债,却依然赤血长殷,

原本有更为简捷的复仇途径,却依然选择了一条最彻底、最没有一丝污点、却也最为艰难的道路,

虽然锉骨削皮,一身病骨,年寿难永,却仍凭一己之力,努力还江山一片政治清明。

所以,蔺晨对他真情相待、全力相助,因为他值得;

所以,赤焰旧部对他忠心耿耿、誓死效忠,因为他值得;

所以,言侯宁可以身犯险,也要帮他达成目的,因为他值得;

所以,观众对他既心疼、又痛惜,因为他值得。

靖王,自有靖王的风骨

从功利角度来讲,萧景琰不费吹灰之力,便登上了权力之巅,成为了人生大赢家,但更多的观众不但糊里糊涂的忽略了他的“苏”,反而对他也生出同情和惋惜之感,因为,他也值得。

其实,有一句很俗套的词,景琰本人并没有说出口——我很善良,我很无辜,如今的这一切、如今的皇位,都不是我想要的;如果可以,我宁肯不做这个皇帝...我只盼时光能够倒流,我只盼...能够重新回到我和祁王兄、和小殊在一起的时代,那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其实,这句话在大部分影视剧里,只会被观众吐槽——得了便宜还卖乖,好处占尽了还在说风凉话。

然而,面对景琰,观众却不会这么想。

因为,观众看到了他的心酸,体会到了他内心的凄凉和无奈。

宁折不弯,坚守原则、正义,十几年不肯妥协;

面对苏先生的三连问,慷慨坚定的三连答,“我知道,但还是要查”;

面对苏先生的步步逼问“值得么”,铿锵有力、一字一顿的反问,“不值得么”。

面对这样的景琰,观众甚至连他对苏先生的重重误会都不自觉的原谅了,

因为,靖王的风骨,不但感动了剧中人,亦感动了剧外的观众。

当主角立得住的时候,当主角真正有魅力的时候,当主角真的“值得”的时候,不论主角自带何种光环,观众都会认可、都会接受。

事实上,观众看影视剧,更多的时候只为娱乐。“只为吐槽、专挑毛病”的观众毕竟还是少数,而剧中人物究竟是不是所谓的“苏”,大部分观众也并不会“刻意挑剔、刻意在意”。

对观众来说,一群性格独属于自己、智商正常、情感正常、性格不分裂、性格还能前后连贯完整的人物,碰撞在一起,共同顺理成章的组成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这也就够了。

在此基础上,若是演员能够漂亮一点,演员演技能够专业一点,特效能再真一点,观众便真的会心满意足了。

当然,《琅琊榜》并非全无缺点(比如宫羽是如何得知玲珑公主有孩子的?),《芈月传》也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优点也很多,比如孙俪的哭戏很令人感动,最后孙俪、刘涛的对手戏也实在精彩),本文只是为了方便分析,以这两部剧举例而已,言语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716945833a5: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这两两部电视剧的原著,我是看了书再看电视剧的,这两本书写的还是比较靠谱的,琅琊榜和原著基本相同,只是删掉了一两个小人物,而芈月传删掉了不少人,情节也有增减,改的牵强附会,所以太多地方说不通。芈茵那一段,书上是这样,芈茵和芈月是芈姝的陪嫁是早就订好的,所以才会一起学习,但是齐威后变卦,又不想脏了自己的手,想借芈茵的手害死芈月,最终芈月躲过陷害,芈茵给吓成神经病了,最后稍微好点,扔了燕国嫁子之,子之挂了,才嫁的郭愧,而且是个妾。这样处理是说的过去的,但是你看电视剧改成什么了。
  • 87d2c6c87c0b:琅琊榜里男女之间的爱情也是很正常的,不自私不疯魔,殊凰是隐忍克制,夏冬夫妇是多年分离变了模样也要相守。夏江妻子知道丈夫背叛,是带着孩子决绝离开。
    女飞贼:@灯塔水母233 对对。而且,上一辈的爱情也正常。静妃一直喜欢林燮,但也不疯魔,不嫉妒,最后嫁了皇帝。言侯与宸妃两情相悦,但言侯因责任另娶,宸妃因家族也嫁了皇帝。景琰没有爱情戏,谈不上喜欢柳姑娘,但也不排斥。谁也没有上演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疯魔戏码。但是每一个人都很长情。
  • 钟不停摆:写得好好
  • 4a8ebbb76c3d:唯一没有快进的两部电视剧《战长沙》和《狼牙棒》
    女飞贼:@心远念卿 没看过战长沙,看来得去看看:relieved:
  • 4c8c7106755d:至今还记得甄嬛传里面娘娘的一颦一笑,鲜活饱满,一样是女人的宫心计,为了一个男人死去活来,但是百看不厌,真心觉得心疼。但是芈月…芈月长大之前那几集还是很勾动人心的,可惜后面基本就是玛丽苏了,没有甄嬛的大气雍容,机关算尽,就剩下市井妇人的勾心斗角。芈月放在甄嬛宫里,也活不过三集。其实论原著应该都是不错的,只不过一改编就毁了,看了太多改编剧,琅琊榜是唯一一个尊重原著的良心剧组。否则为什么很多时候原著是畅销的,改编剧就是槽点满满不忍直视的?
    女飞贼:@4c8c7106755d 因为琅琊榜,甄嬛传都是作者本人是编剧。芈月传作者本人不是编剧,而主创又认为,女一号不能是坏人,必须得善良,得无辜,得被命运推着走,得身不由己……
  • f15ab2475e49:琅琊榜剧组很用心 一环扣一环 最重要的一点 主线终于脱离了后宫一大帮女人陷害来陷害去的剧情 夺嫡的男人戏很振奋人心呐
    女飞贼:@婷ting的乌克丽丽 而且夺嫡的男人戏很规整,性格一点不分裂:+1::+1:
  • 6d8927855d69:确实,看多了宫斗剧,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最受不了电视剧里面人物一些不合常理,禁不起正常推敲的行为和剧情设置,并不是夸张脑残的设置才能引起众人的关注,看多了就反胃了
    女飞贼:@jiamian369 同:persevere:
  • 夏目伦子:芈月传的剧本很烂,好在演员的演技好,弥补了不少分值。剧本里把芈月描述得太圣母了,明明是有野心的女子,却被演绎成了一朵白莲花,女主在经历了初恋身亡,儿子被害,被迫去燕国做人质,心里上却没有一点点要想夺权的变化,最后是别人说大王要传位于她儿子,她才去抢王位的,就是为了表现出女主的深明大义吗!比起当年的甄嬛传,编剧太不用心了。
    女飞贼:@伦子小调 我觉得最大的优点也就是主角们演技好了……配角们演技……都很一般,但是我知道,要求不能太多……:sweat:
  • 0333f1e8426c:分析得好!赞同~
    女飞贼:@贝贝小青龙 谢谢:smile:
  • 3585453dadbf:写的真好
    女飞贼:@花开半夏一地苍凉 谢谢:kissing_heart:
  • 38821f6da246:狼牙棒虚构了一个架空的故事却富有逻辑环环相扣,包括服化道极为讲究,拿它跟半月相比估计不只粉丝不同意,主创都要哭了哈哈
    女飞贼:@朱富有 倒是哦,没有可比性:blush:
  • 384aea302a70:《羋月传》没多看,有些把粗俗当有趣的感觉,历史人物应该更真实一些,情感也应该更真实一些,《瑯琊榜》没有往历史人物上套,却真的感动了读者和观众,作者评点的挺好的
    女飞贼:@碧海青天夜夜心 琅琊榜真的很感动,我以前对这么正的剧,不但不信,反而排斥,总觉得假,可能是剧里人物太真实了,这回不但不反感,反而很感动。
  • 念在:写得太好了
    女飞贼:@约拿 谢谢:heart_eyes:
  • 90261ad2c742:可以分享出去吗?
    女飞贼:@泡芙 可以的,注明作者就好了~谢谢喜欢:smile:
  • 啊宝是个勤奋的大橘子:看了一点原著,并没有影视那么苏。总结原因,首先历史上的宣太后确实干了挺多不太让人接受的事,比如义渠王其实比芈月小了二十岁,比如利用义渠王,给义渠王生孩子什么的。但是导演为了美化主角,编得有点刻意过头,且删了许多原著情节。导演既想联系历史,又不敢把历史丑陋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而且甄嬛传金玉在前,大家对芈月传期望太高
    女飞贼:@啊宝是个勤奋的大橘子 对,不敢丑陋,可是又太不真实,其实我觉得有限度的不得已而为之没什么不好,真正权力的赢家又有谁真的干净?总会有些手段的……:pensive:
  • 晴天云海:说的真好,确实是这样,脑残的电视剧一般看个一集就看不下去了。真正打动自己的剧本和人物才能让我接着看下去。
    晴天云海:@晴天云海 没错。。看待这种我也是没法看下去。。。
    女飞贼:@晴天云海 或者有时候真的是一眼望到结尾……
  • a563e4756f42:妙筆生輝,寫的很好。分析的好透徹,而且儘管那麼長,我看了卻覺得不夠。好讚的文采。:blush::blush:
    女飞贼:@暖暖微醺 谢谢亲的喜欢: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
  • NaHCo3:很好
    女飞贼:@憨仔 嘿嘿, 谢谢: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本文标题:【琅琊榜】【芈月传】观众能接受什么样的“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yz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