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学习了暴力沟通中 的 比较 和 自我立场理解式的沟通,今天的早读课和小伙伴一起学习了:面对刺激时,我们给到的四种应激反馈。(具体如下)

R-阅读原文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FOR ME:
1、这可以理解为触发器,当你受到一个刺激之后,会产生什么反应,相应的就会给到不同的反应刺激。
2、四种选择中,前两种是比较常见的反馈,后面两种更倾向于一种思考角度。
I-拆书家讲解
下面的文字是拆书家自己对上文内容的理解,快来看一看他的解读和你自己读后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呢?
非暴力沟通又叫做“长颈鹿语言”。为了更加形象地介绍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发明了两个形象:一个叫长颈鹿,一个叫豺狗。所谓的豺狗就是我们日常的语言模式,所谓的长颈鹿是我们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由于成年长颈鹿的心脏有40公斤,因此让人联想到它很少受到伤害。另外,长颈鹿身材高大,所以可以看到很远,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阻碍。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特别的牙齿,因此它能够吃很多带刺的植物,把它们转化为养料。所以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无需他人改变的力量。
而豺狗是一种比狼还要小的动物,它的两只眼睛非常聚集,因此视野也相对比较狭隘,它急躁,具有攻击性。因此豺狗的语言模式就是迅速的反击、诋毁。如果你和一个人沟通,他说的话你没有听懂,你会认为它的表达有问题;如果你讲话对方没有听明白,那你会认为是他的听力有问题。所以豺狗模式更多地是批判和指责。
通常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会有以下这四种表现,我们形象的比喻它们为“四个耳朵”:
1.自责(耳朵向内的豺狗)
2.指责(耳朵向外的豺狗)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耳朵向内的长颈鹿)
4.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耳朵向外的长颈鹿)
但是如果我们企图通过批评和指责他人来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收到的回应往往也是反驳和批判。我们并没有因为他人的内疚而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我们一味地责备自己,我们也无法解决问题本身,甚至还会让事态更加严重。
比如说,我们对一个人说“你很过分”,自责的人会内疚“没错,都是我的错,是我做的不够好”;指责的人会以牙还牙“你才过分,你什么都不知道”;能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人会说“你这样说我感到很难过,我需要被理解”;能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人会说“我感觉到你很生气,是因为你也需要被理解和关心,对吗”。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如果你关注到对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你的心就会柔软起来。当你开始理解对方,你们的沟通就会变得更顺畅。
所以更有效的做法是:
1. 先停止指责和自责
2. 用心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
3. 跟自己和对方确认需要
>> FOR ME:
1、遇到问题,从简单的内疚或指责行为 转变为关注感受,事实上已经升级。行为上的优化来自思维上的升级。所以如果我们还处于受到刺激就立马跳起来反应,就应该意识到停止动作(怼回去比如)去感受和需要。
2、这里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如果你遇到问题就批判指责,站在自己的角度加以理解,那自己也会被经常性的批判指责,反之是内省,而其实对于事实改变没有任何作用。
3、在原文阅读阶段,我认为这4个表达过程类比一个触发模式,事实上,刺激反馈不完全来自自己的反应,也受到周边影响。
4、原文中提到的四种表现,前两种就是非常明显的刺激 - 反应,甚至不需要特别多的思考部分。拆书家这里用了豺狗和长颈鹿,真的太形象。一方面由于自身体格的差异,看事物的视角完全不同,类比到我们。胸怀、格局这些都是影响你表达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骂街,有的人容忍,我们也把人分为了儒雅和莽汉,冲动和内敛。
A1-联系经验
不擅言辞的我在生活中经常担任倾听者的角色,然后不知不觉就有传道授业的老师角色代入感,这时候的自己往往是比较理性,能够耐心获得他人的需求,但同时也因为这种沟通状态下没有特别多的“与己相关”(或称为利益)总体的谈话情景场是友好的,不存在怼你这种事。
一旦作为事件当事人,我就成了心胸狭隘的豺狗。比如上次因为结婚和妈妈发生争吵,我的想法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结婚是一件事情,早晚都得办。可妈妈却接受不了,我们互相用自己的模式看待问题,发生争执,最后都不开心。
其实妈妈的需求也很简单,一是舍不得,二是难以接受。如果我可以冷静的沟通,其实是可以说的清楚的,只不过我们用争吵,情绪一旦失控,事件都要扭曲。
A2-规划运用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不要那么快的做豺狗。。。虽然可能一时还做不到长颈鹿,但只是可以选择沉默,可贵的3秒沉默啊,情绪就可以稍微冷静一下。
对于我而言,特别在意家人就会陷入一种情结当中,所以受到亲人的攻击会不自觉怼。事实上也是因为在意,肯定会付出的多,怼的时候尤其觉得委屈,我做了……那么多,你还这么说我。
其实已经跑题,你做的多并不代表这件事就是你对啊,这种豺狗逻辑却经常在我身上上演。一般我会在事后反省时意识到自己错误,但是吵架的内耗太大了啊啊 啊 ,下一次的时候我就先沉默吧,对于爸妈和男朋友这样完全不同的思维表达下也有简单梳理:
1、妈妈脾气比较急,遇到问题就提高音量,争吵一触即发(好可怕)所以和妈妈怼上的时候,我尽量沉默,给她冷静的时间,只要开口必然吵架。毕竟我也是自我修炼很长时间了,所以不要和妈妈计较哈哈哈哈
2、男朋友和我是一个频道的,我对他要求比较高,这也是一个误区。我就发现自己在和他沟通的时候不完全对等,很多时候判断早已偏离事实本身了,而是看重情感认同。不过他性子实在太好了,大多的时候都吵不起来,也就是昨天提到的毕业那段,但很多时候争吵也不是一两个因素决定的。
这方面我要修正自己,除了他说我我不要太介意之外,很多标准其实也不必太在意,比如我希望他更关心我,与其等电话等到情绪都来了不如干脆沟通,表达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