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介绍象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数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此前全部的易学无一真正涉及数的领域,就这一点而言前无古人。所以该怎么表达,哪些是要点,何处又是急所,统统都是摸石头过河,不知道深浅。
表达既已困难,想搞出一个简单的系统,难上加难,费时费力。
《易经》讲易数,当然有明确的目的,对此的理解见仁见智,是因为对《易经》的认识各有不同。《易经》不是数学教材,也不见得有多少哲学的成分,更不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卜筮之书。《易经》骨子里非常「科学」,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玄学」因素。要充分认识这一点,每一个人的路不尽相同,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反过来也一样。《易经》的目的何在,也能够反映它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探求《易经》的目的,应该是千万年来的共同追求,迄今为止,唯一基本空白的领域,也许只剩下易数几乎无人涉猎。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这句话深藏玄机。直接触及了「天地之数」,也就是易数的本质。
首先,如果没有特殊的意义,针对十个数两两相合的情况,这句话里的「五位相得」,完全可以用「五对相得」来代替。相对大众化的说法,应该是两两相得而各有合。这样就已经足够反映本质,而且两两相得的表达更生动形象,
《系辞》不这样说,其实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有比这个表达更重要的东西在里面,就是这样表达的深处,有《易经》潜藏的目的。也就是这里的「位」另有所图。
这段话的核心既不在数,也不在合,而在位。《易经》真正要表达的,是世界的组成就是这五个位。换句话说,「天地之数」在形式上是以「天地」为元素组合而成的数,同时也是这个天地的全部组合的集合。
「天地之数」这里的「位」,与三极的每一极的「位」,本质相同,排列不同。
《系辞》最初介绍的排列方法,是「卑高以陈」,就是上下重叠。但是「天地之数」的陈列方式,《系辞》没有说明。
「天地之数」相得的「位」,当然应该是并列的。就是「物相杂」。之所以「杂」,主要因为是这十个数里面有无形的存在。无论是「空间」,还是「虚无」,还是「轮回」,它们不可见,而是与另外的四种实体「杂」,即同时并存。
其次,这句话的「相得」的主语是什么?也许有人第一感会想到「天地之数」,认为是这些数在两两相得。《系辞》希望留下的,应该是这样的影响。
但是,按照《系辞》文字的本来意义,「相得」的主角只能是五个「位」,而并非数。因此这里出现了明显的矛盾。因为每个「位」都是单一的,根本不存在出现「相得」的可能性。作为位来说,就算加上住进位的东西,也只有得而没有相,单单一个位没有办法相。
所以,「五位相得」的含义比较复杂,需要细致分析,才能破除《系辞》的障眼法。
一方面,「位」与「数」是并列的概念。「天数五,地数五」与「五位」是等值的。
按照通常的想象,当然是先有一对数,它们再就位,最后实现二者相合。这是「想当然」三部曲。
真实的情况,是这十个数的两两配对、位的显现、五对数就位、数的相互组合,全部种种、所有细节都是一次性完成的,没有先后差别,一瞬间发生、结束。
另一方面,「相得」有整体与局部的区别,在上述的一瞬间,这些不同层次的「相得」同样同时发生、同时存在。
第一个层次,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得」。
通俗的解释就是这层含义。《系辞》自带的解释,主要也图示的是这层含义。就是全部的奇数,分别与比本数大一的偶数「相得」。
但是真正的数的相得,当然不止这一种情况。
无论什么情况,《系辞》这个例子所显示的合德规则不会变,主要是两条,一条奇偶相合,另一条十个数总体平衡。
第二个层次,一个位与一对数「相得」。
「五位相得」的表述,将「位」与「相得」捆绑在一起,就是为了突出「位」在相得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十个数就位五个位,虽然瞬间同时发生,但本质仍然是「位」与「数」相得。
《系辞》的举例,其实并不能表现「位」的相得。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不能像现代这样,将十个数用分号隔成五个区间,以隐喻五个位。即便如此,这种表达的力度也微乎其微,书不尽意。
《系辞》将「五位」与「相得」连用,从而更好的暗示了「位」与「数」相得的内涵。
第三个层次,十个数两两「相得」。
之所以是十个数,无论《系辞》命名为「天地之数」,还是叫「易数」,这几个数本质上就是世界的构成。其结果有多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八卦加空间。按照这个图示,天地之间的物质与空间的比例4:1。
一种理解是实体加无形。天地之间的构成,不仅有实体,也有无形的存在。二者的数量对比同样是4:1。
一种理解是现在加未来。天地之间的现在与未来,并不存在绝对的前后时间差,而是几乎同时发生与存在。这个瞬间存在的比例,还是4:1。
当然也很有可能,这三种理解都是客观事实,而且也「相得」,即同时并存。
第四个层次,十个数与五个位同时「相得」。
时间上的瞬间,决定了空间上的并列、动作上的同时。
「天地之数」加上五个「位」,才是一个整体的独立的存在。《系辞》描述了这个存在的发生,但对于接下来的演化与结局,《系辞》实际上是放在《易经》里面来阐述的。
换句话说,《易经》就是关于「天地之数」加上五个「位」的专门知识。至少主体内容就是这些。
最后,「各有合」的「各」将所有的复杂性,全部的可能性,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五位」主角是「位」,而不是「位」里面的房客。同时,相得是五个元素平权参与,没有先后顺序之类的限制。因此「位」不在「各」之列,与「各」无关。
也就是说,变化的、可以「各」的不是「位」,而是位里面住进来的数。这同时也等于说,「各」的方式与结果,有可能并不是一种两种,而是各种各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