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099556/3599a4388891fabe.jpg)
无怨无悔也许只是人们一句口号而不是实际情况,大概是人们觉得这很正能量,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所以喜欢这样说,或者,这样说只是逃避自己,不敢面对自己过去的错。
无怨,也许可以说服自己做到。因为一切都和自己的选择决定有关,所以不应该怨天不应该尤人——可以怨一下自己。然而一切真的都是自己选择决定的么?极端地说,可以说是,因为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作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决定的——不作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听天由命也是一种决定。但是,再进一步问,是什么让一个人作出这种选择决定而不是那种选择决定呢?我们可以说是因为这个人有某种情感、意志、智力,让其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特定的选择决定。但进而又可以问,这个人的情感、意志、智力,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呢?一直追问下去,是找不到答案的。于是就有了宿命论,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命定的。比如斯宾诺莎就认为,任何事物在本性上都是被决定的,任何事物都必然来自于其他事物,所有事物最终都以普遍的实体为条件,人认为他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不知道他的决定的原因。又如黑格尔认为,所有的一切——自然、社会、人的精神——都是宇宙理性的表现,一个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宇宙理性用来实现其目的的,人只是宇宙理性的执行者,其一切思想行为都为宇宙理性所决定。但是,人真的没有自由意志,只能完全被决定吗?未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真切地发现,自己可以自由选择。比如,我此刻是坐在地板上写这些文字的,而实际上,我可以继续坐着或站起来,我可以继续写也可以停下来不写,这是我确信可以轻易地自由地选择决定的。萨特就很极端地认为,人注定是自由的,是被抛在自由中的,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由自己决定,一切结果都由自己负责。而中国传统的学人则多认为人应该尽人事而听天命,即承认人有一定的自由意志——这样才可以“尽人事”,但冥冥之中又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天命,是人无法违抗必须听从的,孔子即有五十知天命之说。王安石的说法就非常有代表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对了,这里说到了“无悔”,但这是有前提的,即“尽吾志”。反求诸身,我常常“觉今是而昨非”,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过去没有做好,没有“尽吾志”,从而,是“有悔”的。实际上,我熟悉的许多人,回首过去,也和我一样,或多或少是有悔的。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因为年轻时做得不成功,所以人到中年要面对太多的困境而感到无可奈何!
但既然人是有一定的自由意志,在此刻是可以作出选择决定的,那么,我就可以不选择“徒悲伤”,可以不只是“无可奈何”。过去没有“尽吾志”,所以“有悔”,但时光不能倒流,悔也没用。此刻,虽然人到中年,但依然可以“尽吾志”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尽人事而听天命吧,这样,以后才可以无悔——至少可以少悔。
网友评论